做国门安全的卫士
——记江苏省昆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科科长廖太林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坚守你的岗位?作为检验检疫部门的一名普通党员,多年来,廖太林把自己当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谱写爱岗敬业的诗篇。
廖太林,2000年研究生毕业进入昆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现在加工区办事处工作。10年来,他勤勤恳恳,在普通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依法把关 确保国门生物安全
自2005年担任昆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工区办事处检验检疫科科长以来,他始终把“动植物疫情、医学媒介生物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检出”作为衡量自身工作成效的第一指标。
2009年劳动节,正值国际金融危机,原本喧闹的陆路口岸显得比较冷清。下午4点,各进口企业陆续报告当日进口手续已基本办理完毕,这时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一家企业焦急地提出,有7只来自加蓬装载原木的集装箱约1小时后到达,当时,廖太林正准备下班。接到电话,他立即回复:“放心,我等着。”
当集装箱靠近平台,打开箱门,看到带着厚厚树皮的原木时,出于职业的直觉,他感觉到这批原木很可能携带不少疫情。果然,手电一照,便看到满地的虫屑,还有活蠹虫正迎着灯光爬动。当得知货物发现疫情需要熏蒸处理时,企业负责人立刻愁眉不展了,原来该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订单急剧下滑,难得接到一票急单,没料到材料进口时却出了问题。面对这一情况,廖太林立即安排人员在第一时间对货物实施熏蒸处理,同时安慰负责人,货物处理完毕后定会立即到企业监卸,尽可能缩短口岸滞留时间。接下来,他放弃休息,跟踪监卸,7个货柜,整整忙碌了1天。监卸过程中,又发现了非洲大蜗牛等多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他都做了及时处理。
爱岗敬业 带领团队坚守一线
廖太林所在的科室主要负责口岸现场查验。集装箱堆场,冬天寒风刺骨,夏天烈日炎炎,烤晒过的集装箱箱体温度常高达60~70℃。高温下货物、包装散发甲醛、甲苯等有害气体,有时一进去便刺激得泪流满脸、热得大汗淋漓。但为了国门的安全,为了对人民、对社会、对子孙后代以及对生态环境负责,廖太林和他的同事,不言累、不言脏、不言苦,认真查验好每一批货物。作为部门负责人,5年来,他坚持带头积极落实相关加班服务承诺,每个工作日晚上都加班到九十点钟,周末节假日安排轮流值班。
“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科室负责人,他深深知道,要干好工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日常工作中,他注重发挥团队的作用,尽可能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和带动科室年轻人。在科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检验检疫科在口岸把关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亮点。尽管昆山是个内陆小口岸,但口岸检验检疫工作却频频受到上级部门的关注。2006年以来,总局、省局等上级部门先后36次采纳检验检疫科上报的信息并发出预警通报,约占全省系统警示通报的1/4。
2007年,率先在全国进境集装箱中开展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为此省局下发专文要求省内各口岸加大进境集装箱内甲醛的检测力度;2008年,连续从欧盟木质包装上截获天牛、树蜂等重大林木害虫,引起上级部门高度关注,省局为此专门下文要求省内各口岸加强欧盟木质包装检疫;2009年,抓住口岸查验发现的蛛丝马迹,跟踪监卸,罕见地一次性从进境集装箱中截获7只褐家鼠,为此省局专门下文要求各分支局加强口岸卫生检疫工作常态管理;2010年,针对进境木质包装、集装箱检疫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上报,省局采纳报送材料先后3次行文报告国家质检总局,总局下发专文《关于加强木质包装检疫的警示通报》,要求国内各口岸加强进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力度,防止有害生物传入。
刻苦钻研 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华罗庚曾说过:“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廖太林是公务员,按理说,没有科研压力,没有论文指标,也不需要评技术职称。但他深知,对于检验检疫部门的执法人员来说,学习、科研、创新是无止境的,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将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检验检疫领域。
为此,廖太林利用晚上、周末以及节假日,先后完成了“松树脂溃疡病随木材传入风险分析及检疫鉴定技术研究”等6项课题;参与制订了“栎树猝死病检疫鉴定方法”等6个标准;参与编写了《木质包装有害生物检疫鉴定》等4部专著;在《林业科学》等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9篇。他还克服工作与家庭的重重困难,顺利从南京林业大学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2010年腊月二十三,人们纷纷卸下一年的疲惫和忙碌,乘上返乡的列车,期待与亲人团聚,而廖太林却只身一人带着几块笨重的实验用玻璃板匆匆赶往浙江林学院。此去浙江,不是为了休假,而是与林学院的老师合作课题。选择春节前到学校做实验,一是考虑平时工作忙做课题可能会影响工作,二是学校开学期间也腾不出仪器供校外人员使用。为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他只能没日没夜地干,熬了3个通宵,7天总共睡眠时间不足20个小时。就在实验关键时刻,女儿突然病了,妻子一个人担惊受怕,又急又气地给他打电话,让他一定回家。孩子也在电话里哭着喊着“我要爸爸,我要爸爸”,但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无法离开实验室。等完成实验赶到医院时,已是除夕夜了。望着女儿苍白的脸庞和妻子憔悴的身影,一个堂堂的汉子禁不住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廉洁奉公 一心投向检验事业
工作多年,面对手中的权力,他时刻绷紧秉公守法之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力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国门卫士。2011年元旦小长假,他在口岸值班期间截获一批重大疫情,按规定货物须作退运处理。收货人千方百计托人说情,一次又一次地约请吃饭,都被一一拒绝。最后打听到了他家的住址,带上礼品登门拜访,由于地址不确切,找到了楼却不知道哪一家,就在楼下打电话,恳求“新年新岁,请您不要拒人于门外”。廖太林不为所动,坚持原则,耐心劝说解释,终于让收货人服服气气地离开。几年来,他所在的部门从未发生过吃、拿、卡、要现象。
工作10年来,他公休请假时间累积没超过5天,结婚没有休过婚假,家属生产可以享受7天的陪护假也只休了1天。家属生小孩当天,他仍然坚持上班下厂查验,直到小孩出生后他才从企业急急忙忙赶到医院。10年来,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热爱的检验检疫工作,小孩上学5年来开家长会他也没有请过1次假。在工作上,他获得了一次又一次“大丰收”:2003年,被评为苏州市开放型经济先进个人;2005年,在全省检验检疫系统首届业务技能竞赛中夺得二等奖;2007~2009年,科研成果两次获苏州市“攻关杯”奖,并被记三等功;2008年,科研成果获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省局“科技兴检”二等奖,被昆山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06~2009年,公务员考核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2010年,科研成果再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省局“科技兴检”三等奖,个人先后被确认成为昆山市首批优秀人才政府津贴获得者、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学术/技术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门卫士”,廖太林在平凡的检验检疫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保卫着国家的生态安全。(作者:胡蓉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