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铁闸”
——记天津市纪委驻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纪检组组长王慧琦
●本报记者
从古至今,津沽地区作为“三海会口”,既是交通往来的要道,也是一座有名的关隘。在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也有一位被称作“正气铁闸”的人——天津市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王慧琦。
2011年,是王慧琦走上纪检领导岗位的第十个年头。十年磨一剑,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
铁语一: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驻在部门,有为才有威,有威才有位”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如何对同级党组织实施有效监督,如何促进驻在机构依法行政,转变职能,确保政令畅通?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驻在部门,有为才有威,有威才有位。”王慧琦说,干好纪检监察工作,要“做好自己”,不能放纵,监督起来才会有底气;自己要顶住压力,有所作为,监督起来才会有硬气。
2007年,王慧琦当时所在的交通集团刚刚实行了年薪制,组织上一纸调令又把他安排到市交通纪工委书记的岗位。他很快主动要求调转了工资关系,工资收入减少不少。有人觉得他太傻,但他却说:“作为纪委书记,我必须做表率,危难之时要冲得上去,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个人利益要舍得让出。”
“主持正义就要顶住压力,反腐倡廉就要管好权力!”王慧琦认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的监督,要靠制度和程序来完成。
2010年,王慧琦组织制定并以局党委名义下发了《领导班子民主决策制度》,提出党政“一把手”的“三个不分管”:不分管人事、不分管财务、不分管行政审批,凡属重大问题,集体研究。
同年4月到10月,该局对20多名处级干部进行了调动和交流,纪检组全程参与监督,没出一点负面声音。全局实行“廉政承诺制”,“一把手”带头承诺,纪检组把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和各处处长的承诺汇编成册,起名《一诺九鼎》,人手一册,强化监督。
有一段时期,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问卷调查中,天津市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同案不同罚”的问题较为突出。王慧琦深入执法站(队)现场调研,对比案例,评定和汇总案件处罚的各类情况,出台了《关于规范交通行政处罚裁量权的实施意见(试行)》,细化规范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裁量条款,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
铁语二:
“一见群众上访就躲的干部不是好干部”
十年间,王慧琦接待办理的信访案件有200多件。他常说:“一见群众上访就躲的干部不是好干部,要敢于面对群众,真心为了群众,学会换位思考。”
那是寒冬腊月的一天,时任天津市交通集团纪委书记的王慧琦被紧急叫到市信访办。交通集团一家下属企业的职工反映厂领导侵占集体资产,管理混乱、资产流失,导致1000多名职工收入失去保障。
处理这一信访件的难度不言而喻:线索不清,企业纪委办案手段也有限。王慧琦决定,通过重组职代会,合理合法提出主张诉求;通过审计拿到有力证据,走司法诉讼程序,将腐败分子绳之以法。
一开始,一些上访群众不理解,有的认为王慧琦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托词,有的当事人甚至借机闹事。王慧琦顶住压力,冒着大雪,一家家解释,最终打消了大伙的疑虑。在众人的支持配合下,历时三个多月,行程遍布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市,王慧琦终于摸清了实情。
关键时刻,当事人紧张了起来,放言“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王慧琦不为所动,立即撰写报告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争取审计部门支持。通过实施经济审计,王慧琦终于拿到了关键证据。此案移送司法机关后,法院裁定当事人犯有非法侵占集体财物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3年。
铁语三:
“干好纪检监察业务,必须吃透‘两头’”
有这样一组数字很有说服力:驻局纪检组收到的信访举报件,2007年为49件,2008年为23件,2009年为18件,2010年为11件。信访举报数量的减少,离不开驻局纪检组和王慧琦的功劳。
“干好纪检监察业务,要吃透‘两头’,首先要吃透上头的精神,理解把握好上级的要求;还要熟知下头,这样做,既符合上级要求,又符合基层实际。”三句话不离老本行,谈起如何干好工作,王慧琦总是兴致勃勃。
2005年,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围绕这个命题,针对港口企业改革发展与经营管理的特点,王慧琦立即开始以所属大型国企为试点,在全市率先推出《天津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将制度建设作为载体,共涉及集团公司制定的155项主要制度和27项待建制度。
之后,王慧琦又组织全市交通邮电系统推广天津港的经验做法,制定《关于加快构建交通邮电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的意见》。从天津港到市区,60多公里的路程,他在推广期间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多少趟……
2006年,国家批准欧洲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落户天津滨海新区,要求2009年上半年在天津机场建成第二条跑道。时任市交通纪工委书记的王慧琦,在距工程截止日期仅有8个月的时候临危受命,白天指挥工程,晚上处理纪检监察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发扬纪检风范,最终在原先的鱼塘虾池上盖起了航空跑道,又一次创造了“中国奇迹”,为国家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