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创新之策 出创新之招 做创新之事
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延安市纪委监察局
延安市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立足于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反腐倡廉的新实践,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责,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最大程度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降低腐败发生率、最大幅度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延安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市纪委、监察局连续4年被评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并荣获五年一届的市级“先进集体”称号。
弘扬延安精神 构筑拒腐防线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该市纪委、监察局坚持把弘扬延安精神作为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有效载体,用充满时代活力的延安精神把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在市纪委、监察局的建议下,市委在全市范围内连续五年开展了“筑防线、保廉洁、树形象”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各级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充分利用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光荣历史、瞻仰革命旧址、重温入党誓词,接受延安精神再洗礼、再教育,自觉做延安精神的传承人和实践者。在各级党校建立“弘扬延安精神、构筑拒腐防线”廉政教育基地,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学建立廉政教育互动机制,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评选反腐倡廉“十大卫士”、勤政廉洁“十佳公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今,该市各级党员干部“维护圣地形象、办好延安事情”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全市上下形成了“用延安精神筑牢拒腐防线、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的共识。
问责问廉问效 提升监督效能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是延安市纪委、监察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坚持把问责问廉问效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有效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动、直接、有效的服务。
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开展问责问廉问效,事前预先介入、事中重点防范、事后跟踪监督,形成了依法行政、勤政廉政、高效务实的工作氛围。近几年来,先后向92个重点单位、207个重大项目、17个民生工程和承担市委常委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任务落实的62个部门单位派驻工作组,检查涉及新增中央投资项目506个,查处违规违纪问题726起。同时,利用问责问廉问效手段发现案件线索,四年来共立案查处2640 件,党政纪处分2704人,移送司法机关33人,挽回经济损失651.6万元。
推进制度创新 规范权力运行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该市纪委、监察局在不断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推行适应工作要求、富有生机活力的制度,将省纪委“十项制度”拓展和深化为28项制度,坚持用制度制约权力,用制度规范行为,拓展源头治腐领域。
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度。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并配套出台了责任制报告、检查、考核、责任追究四项制度。近几年来,先后对2个县区、4个市直部门和42个县直部门、乡镇实行了“一票否决”。
述责述廉述效制度。定期安排党政领导干部向上级纪委全会报告履行职责、廉洁从政和工作绩效等方面的情况,并现场接受质询和民主测评,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全市有365名党政主要领导、4682名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3546名基层站所负责人、农村干部进行了“三述”。
信访听证终结制度。对于涉及群众利益、久拖不决的信访问题,由纪检监察机关信访部门牵头,组织信访当事人、相关部门和公众评判人员举行听证会,作出终结性处理,先后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303起。
信访监督制度。对于一般性廉洁自律或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采用发信访通知书、信访谈话等方式,对314名干部实施了监督。推行署实名举报双向承诺制度、重点信访公开制度,打造“阳光信访”工程。
财务报账“五笔会签”制度。实行财务开支由经办人、报账员、财务负责人、纪检监察负责人和单位主要领导依次审签后予以报销,累计纠正不规范、不合理报帐业务4.6万笔,涉及资金7674万元。
此外,还推行了公务用车标识制度、财务支出预告、民情民意访谈、村级不良债务“零移交”等制度,全市共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180多项。
高度关注民生 切实维护民利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该市纪委、监察局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住房、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夯实了纪检监察工作的群众基础。
针对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创建“平价医院”,实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在原有市、县纠风办的基础上,又在全市166个乡镇设立纠风办,3386个行政村设立纠风监督组,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纠风网络,对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围绕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基层干部滥用职权、与民争利以及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案件,清退教育乱收费216.7万元,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34起、坑农害农行为82起。开展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在全市17个部门行业、1800多个基层站所推行“面对面三公开”制度,促进了政风行风转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执纪能力
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总要求,该市纪委、监察局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和改革的办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监督职能,市纪委、监察局对市直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直接领导,各县区归口设置的党群、行政综合、科教文卫等6个正科级建制的派出(驻)纪工委、监察室由县区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和调配,全市纪检监察人员编制由统管前353个增加到429个。将县区纪委常委升格为正科级领导职位,增加办公经费,改善办公条件,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007年以来,全市共提拔交流纪检监察干部615人,其中县级86人。深入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健全内部管理制度30多项,出台“七条禁令”和“八个不准”,完善工作程序,规范执纪行为,提升工作水平,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无一人出现违规违纪问题。严把干部准入资格,坚持凡进必考,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在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之下,全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百炼成钢,成为各行各业反腐倡廉建设领域的精兵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