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丹心铸忠诚
——记中央纪委监察部嘉奖人员、湖南省先进工作者、中共邵阳市纪委副书记张平华同志
在邵阳市纪检监察系统,有这样一个人,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对群众疾苦饱含深情,对腐败现象拍案而起,她就是中共邵阳市纪委副书记张平华。1985年1月,31岁的张平华作为组织上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从邵阳市纺织厂副厂长的岗位上调邵阳市纪委任专职委员,从此与纪检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27年。这些年来,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她却始终坚守在反腐倡廉的第一线,先后分管过信访、纠风、案检、党风廉政、审理、宣教、调研、监督检查、干部工作,牵头组织清理公房、政法队伍经商办企业、拆除违章建筑等一批重点难点工作,用一颗赤子之心诠释着对党的纪检监察事业的执着追求。
敢于碰硬的“铁娘子”
“当纪检监察干部,就要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这是张平华从事纪检监察工作27年来一直践行的诺言。无论是任常委分管案件检查、纠风工作,还是任副书记主管信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她都不循私情,不怕威胁,敢于冲破关系网,顶住说情风,对消极腐败行为敢于一查到底。27年间,她先后牵头查办和审理一批案件,没有出现一起因定性不准或处分不当而引起的申诉。分管信访、廉政工作期间,对150多名县处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直言不讳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上世纪90年代末,群众多次举报市直机关某单位负责人李某有重大经济问题和作风问题。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张平华与案件检查室的同志一起认真研究对策,缜密开展初查。但由于李某关系网广,为其“说情”、“打招呼”的人比较多,调查工作遇到了较大的阻力。一些亲朋好友纷纷提醒她要把握分寸,不要过于认真,办案对象也多次出示与上级领导的合影显耀关系。“有案不查就是失职,就不配当纪检干部”。张平华带领办案人员,顶住压力,内查外调,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案件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李某交待了自己的违纪违法问题,受到了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分,被司法机关判刑12年。在2003年开展的公有住房清理中,双清区政府办一女干部王某到市清房办反映,区政府分配给她居住的一套住房已有5年之久得不到落实,原因是此房的原住户是区里的一名领导干部。面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弱女子的哭诉,张平华同志义愤填膺,她答复该女子一定秉公办理。她多次找当事人谈话做工作,劝其退房,这名领导总是以种种借口不肯退房。在这种情况下,张平华亲自主持召开调解会,并责令其三天内必须退房。在她和同志们的努力下,全市共清理出多购占住房3000余套,清退和签订退房合同2100余套,按商品房价格补交房款800余万元。
贴心为民的“女青天”
2007年分管信访举报工作以来,张平华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200多件次,亲自查办信访案件80多件次,帮助解决群众问题240多个,所受理的信访件没有一个新访变老户,群众信访量逐年下降。同时,化解历年信访积案89个。如,市某企业退休工人黄某认为当年组织对其违纪事实认定不当而影响了正常调资,从1980年以来持续上访,多次扬言要“到北京去自焚”,要“把市委办公楼炸碎”。由于时间久远,部门之间互相推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张平华接访后,主动找有关部门协商协调,终于妥善地处理了这起老案。2007年,邵东县黑田铺乡一个老党员许某因村级换届选举监票与候选人发生争执导致脑溢血死亡,死者家属认为乡政府处理不公,故将死者尸体停放在家中8个月时间不掩埋,到省进京上访近两年。张平华接访后,亲自带领信访室主任深入邵东黑田铺乡调查了解情况,发现乡政府在处理此事中确实存在过错,在反复做死者家属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多次与县乡干部进行沟通协调。使这起中纪委、省纪委领导关注的信访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事后,死者家属无比感激地对张平华说:“您们共产党人真是我们老百姓的青天”。
勇于创新的“开拓者”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张平华明白:创新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活力之源。在分管的信访、监督检查、党风廉政、案件审理工作中,善于开拓创新,推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的新举措。
2007年,张平华针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既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更要注重制度创新”的设想,得到纪委常委会的一致认同,市纪委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以规范党政正职权力行使为主要内容的《关于加强对县处级正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暂行办法》,并在全市范围内对县处级党政正职开展述廉评议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至今,已开展了包括6名县市区委书记、6名县市区长在内的36名党政正职述廉评议工作,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湖南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红网等主流媒体对这一做法进行了大幅报道,全国30多个市州、县先后派员来邵考察学习。2010年4月,省纪委组织全省市州和省直单位纪委主要负责人现场观摩了邵阳市的县处级党政正职述廉评议工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许云昭亲自出席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防止一些领导干部小节酿大错,张平华针对群众信访中反映领导干部的轻微违纪问题,坚持监督关口前移,积极创新信访监督方式,对76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函询和诫勉谈话,既保护了干部,又减少了信访量,取得了较好的警示和监督效果。省纪委对邵阳市开展信访监督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全省推介。
一心为公的“好公仆”
在群众眼里,张平华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她对待自己和家人却非常严苛。20多年来,她从来没有到下面单位报销过应由自己支付的费用,从没有用公费出过一次国。姊妹4人中,只有她一人在国家机关工作,弟妹都下岗多年,家庭生活困难,多次找她想办法谋点事做,都被她拒绝。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家人办过私事。令张平华至今都无法释怀的是自己父母临终前没能守候在他们身边。2009年12月,她负责主抓的一项工作正在关键时刻,无暇顾及病重的母亲,当任务完成赶回老家时,母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当年父亲去世时没能陪在身边,而今母亲走时,她又连一句话也没有说上,这成了张平华永远的遗憾。母亲下葬后,她把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深深地埋在心底,又一头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2005年,张平华作为市纪委扶贫工作组组长带队到武冈市水浸坪乡最贫困的三江村建整扶贫,先后6次联系农业、林业、公路、水利等专家到该村实地考察,对三江村贫困的原因进行“会诊”,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56万元,为村里修通了5公里长的村级公路,结束了村民生产生活用品靠“肩挑马驮”的历史。2006年主抓扶贫工作以来,她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为市纪委结对帮扶的三个贫困村争取扶贫资金580余万元,为5000余名群众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的问题,市纪委扶贫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
春华秋实谱华章。在27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生涯中,张平华所分管的工作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她本人先后被评为全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先进个人、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邵阳市“勤廉为民、富民强市”优秀领导干部,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邵阳市“信访维稳工作先进个人”,12次受到邵阳市政府嘉奖。2011年受到中央纪委、监察部嘉奖,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