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纪检情系“朝阳事业”
80岁高龄,他仍在关心下一代的道路上马不停蹄。他,就是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柳城县纪委副书记覃志强。
覃志强是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龙美村覃村屯人,解放前参加柳北游击队,曾为桂中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92年覃志强离休了,怀着对党的赤诚之情,这位老纪检开始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发挥余热。他先后被聘任为县希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县关工委委员、教育报告员。
对于这份与反腐工作不一样,却同样重要的工作,覃志强同样付出了极大的热情。每年他都订好计划,结合形势和国内外重大事件,深入学校调查研究,联系青少年学生的实际,积极撰写教育报告材料,写了《谈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读好书》、《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四有”新一代》等17篇讲稿。同时,覃志强主动与学校联系教育活动事宜,经常骑自行车、坐班车,自带菜、方便面去深入边远山区学校作报告,尽量做到不烦扰学校。到校后,覃志强总是先向校领导收集师生中的好人好事和不足倾向,然后结合报告内容宣扬好人好事,指出应纠正的问题,尽量做到不烦扰学校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们的欢迎。多年来,他先后到过全县各机关单位、乡镇116所中小学校作了197场教育报告,受教育师生和机关青年7万多人。2004年,覃志强自己花钱买了三十棵白玉兰花树苗,每到一所学校作完报告,就和师生代表在学校内种下一株白玉兰,他希望同学们的心灵能像白玉兰一样美。
近两年时间,覃志强收集编辑了16000字内容包括名人论述、家庭教育方法、青少年心理教育以及古人家教实例的“家庭教育读本”小册子,并且自费打印500多本,分送县有关单位以及个人。
覃志强的老家覃村在全乡算是较大的村屯。由于受“文革”读书无用论等不良思想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村中青少年无心向学,生活散漫,不遵纪守法,在社会上影响很不好。看到这种情况,覃志强很是痛心。他找到当时的龙美小学校长覃贵江、乡广播站站长覃兆星(均是覃村人),共同商讨对策,决心彻底扭转这个不良局面。
经过多方努力,覃村人借以激励村中青少年刻苦读书的“奖学会”成立了。按照村民集体讨论通过的相关章程,村中群众每人每年捐一斤谷子(现改为每人每年捐现金一元)、在外工作或经商的本村籍人捐集一定资金作为奖学金,凡该村籍在校的大、中、小学生读书品学兼优者,凭学校颁发的奖状为准,按所制定的“奖学章程”给予5元至300元不等的奖励。对在校获得各种单项优胜者,还设立进步奖另外给予奖励。
2006年,覃志强还与覃贵江、覃记安等几名村“奖学会”负责人经过共同商讨,又推出一项鼓励家长教育子女成才的新举措—— 为“成才户”悬挂光荣牌匾。村民中有两个子女的,如果有一个考上大学,一个考上高中(中专)以上的,均可评为“成才户”挂上光荣匾。该措施推行至今,村上已有覃勇福、覃芳强、覃贵生、常秀林等九户村民获此殊荣。
“奖学会”的设立和“成才户”的推行,极大地激发了该村青少年发奋读书,踊跃成才的热情。村民关心教育,关心下一代成长蔚然成风,村风村貌也有了极大改变。据统计,覃村奖学会从1987年设立到2011年春季学期,历经24年,共发放奖励资金总计30055元,先后有1700人次获奖。截至目前,全村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91人,其中本科11人,大专31人,高中(含中专)49人。这与1985年以前的状况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而覃志强老人则先后多次获得自治区、柳州市和柳城县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
而今,已白发苍苍的覃志强老人依然在忙碌着,充实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