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陕西省汉中军分区司令员戚智学
面对棘手矛盾迎难而上不推卸
戚智学到商洛军分区工作时,军区部署的“八项治理”刚刚展开,省军区提出把纠治违规住房、用车作为“第一战役”来打。当时军分区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有的干部转业调离几年,仍占着房子不搬;有的自己住一套,还要另外占一套;分区一名前任主官,退休时将地方拨款购买的一辆新车私自带走。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班子成员和机关同志感到问题很棘手。一些同志劝戚智学:不要一来就得罪人,先看看别的单位怎么“清”,要“清”你也不用亲自出面;还有的建议:先从职务低、容易“清”的抓起,把“清”主官的车放在后面,实在不行,推给省军区来管。但戚智学深知,专项治理事关部队风气,事关群众利益,事关班子威信,尽管有难度,容易得罪人,但作为主官,决不能当老好人,更不能等待观望、上推下卸。他和政委统一思想,决定从“清车”开始抓治理。他反复做老领导的工作,讲其在位时对分区建设的贡献,讲干部职工对清理工作的关切,讲上级党委抓专项治理的决心,讲分区班子推进治理的难处,并请市里领导出面做工作,最终得到了老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收回了被其带走的车辆。通过这件事,大家看到了军分区党委的决心和力度,推动了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年来,汉中军分区先后清理收缴违规用车11台,清退不合理住房28套,清车清房率达100%。
面对遗留问题勇担责任不回避
戚智学和政委刚到汉中军分区上任时,分区机关欠账426.09万元,所属11个人武部有7个账外负债,最多的达40多万元;干部和士官转业离队结账、老干部移交经费都无力保障,上门讨债的人接连不断,缠得人不敢坐办公室;16处房产被地方人员占用,牵扯8桩官司,有的转租三四次,连签合同的人都找不到,个别商户不仅拒交租金,还无理提出赔偿要求,甚至在军分区门口拉横幅、贴大字报,到处写告状信。尽管上任时省军区领导给他们谈话介绍过情况,他们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没想到问题这么严重,确实感到压力很大,寝食难安。面对诸多难题,是回避矛盾绕道走,还是直面问题迎难上?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两种选择。
戚智学认为,既然组织把他们放到这个岗位,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信任,就要勇敢担起这份责任。理好历年旧账是政绩,解决遗留问题是作为,决不能知难而退、打退堂鼓。
他们向干部职工公开承诺:两年内彻底解决遗留问题,三年让军分区全面建设改变面貌。分区成立解决遗留问题领导小组,确定从处理门面房问题入手,打开工作局面。
戚智学亲自带人考察房屋租赁行情,逐户摸清纠纷原因,挨家挨户做工作,积极寻求地方司法机关支持,请省军区法院同志长住分区提供法律援助。通过司法裁决、协议仲裁、强制执行等措施,不到一年时间收回全部房产并收回了几百万元资金。
欠账是当时制约分区建设发展的最大包袱,对收回的这些钱,军分区首先用于偿还债务。
一些同志不理解,认为自己的日子先过好,欠账可以慢慢还。戚智学的一些战友也跟他开玩笑,你一个司令员,收回的钱都还了账,单位的开销紧巴巴,当领导还有什么意思?但他想,欠账损害职工的切身利益,影响单位的长远发展,背着包袱过日子,永远过不了好日子。他们从班子成员带头做起,狠刹吃喝风,严格经费预算,严把开支关口,加强有偿服务管理,取消领导机关多项不合理补助,积极争取地方支持。
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军分区不仅很快还清了欠账,兑现了职工的绩效工资和保险金,还投入510多万元购置战备训练器材,搞了信息网和营院整治等建设,积攒了700多万元的家底,11个人武部家底费全部达到规定标准,被省军区表彰为财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面对违纪现象严查深究不手软
汉中是陕西的兵员大市,前些年群众反映征兵问题比较多,省军区曾一次性对5个人武部的征兵违纪问题进行过查处,2008年发生了12起退兵问题。
为切实端正征兵风气,戚智学明确表态,对每起退兵问题,无论涉及到军地哪些人,都要一查到底,严肃追究。
消息一传出,军分区、人武部有的领导就劝他,退兵问题涉及地方有关部门和人员,把关系搞僵了,以后的事情就不好办了;有的地方领导也给他打招呼,让他手下留情;个别当事人甚至打电话恐吓他家属:“叫你家老戚不要太较真,不然让你全家不安宁。”戚智学的妻子很担心,几次劝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真出个事咋办?”但他坚持认为:违纪问题不查处,征兵风气难扭转,放掉一个“闯红灯”的,就有更多“轧黄线”的,必须硬起手腕、施以重典。他和政委专门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他们支持。此后,军地联合成立了调查组,历时一个多月,对12起退兵问题逐一调查取证,查清了违纪事实,协同地方相关部门,对31名责任人实施撤职、降级、免职、转岗、拘留或判刑等处理。某县公安局原局长因为两名部属受处理而对人武部产生不满情绪,在征兵政审中设置障碍。戚智学和政委顶住压力,专题向市里报告,此人最终受到查处。
这两年,军分区认真吸取教训,积极推进改革,实行“阳光征兵”,征集新兵3496名,没有出现一起违纪问题,被军区表彰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面对诱惑考验以身作则不含糊
工程建设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
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分区组织4项灾后重建工程,工程总投资1570万元。为确保建成“廉洁工程、放心工程”,戚智学带头公开承诺:不联系介绍工程队、不授意机关照顾关系、不接受地方人员请吃送礼。去年3月,分区武器库建设项目发标前,一家建筑公司老板通过市里领导来找戚智学,硬要塞给他一大包钱,并许诺如果把工程交给他,还有重谢。他回绝说,自己干到这个岗位也不容易,这样会把他害了。在第二天的机关干部会上,他明确提出,像这种搞歪门邪道的人,必须取消投标资格。一些地方老板背后议论说,戚司令这个人交道不好打,办事太较真。但戚智学认为,当领导的只有自己行得端走得正,讲话才有底气,办事才能硬气,群众才会打心眼里服气。为此,军分区请来省军区纪检、营房部门同志,现场指导监督招投标,最后选中一家资质优、信誉好、报价低的建筑公司,为单位节省了经费。军分区被总后表彰为灾后重建先进单位。
亲情友情谁都不能回避,但作为领导干部,既要讲感情,更要讲原则。2009年征兵期间,一位老战友找上门来,请戚智学照顾他小孩当兵。他俩原在一个单位工作10多年,两家的关系非常好,老战友转业到汉中后,他们也保持联系。戚智学到汉中任职后,这是他第一次求戚智学办事,确实很难推脱。但按照公开征兵量化评分办法,他孩子综合得分靠后。戚智学打电话向他说明情况,他急了,当晚就带着家属上戚智学家,叙友情、求帮忙,说你一个司令员,走个兵算个啥!戚智学耐心向他们解释:虽然自己是司令员,但征兵靠的是条件,看的是分数,如果乱开口子,下面的人就会照着做,群众也会骂。老战友一家非常失望,好长时间都对戚智学有看法。但他觉得,受损的友情可以弥补,失去的原则无法挽回,个人感情虽然好,但原则底线不能破。这些年,他每年都会遇到类似情况,但没走过一个不合格的关系兵、人情兵。
领导干部能不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事关党的形象,影响个人威信。2009年底,地方政府考虑到分区主官的车辆老旧,拨款120万元让他们更换新车。戚智学感到,分区欠账虽已还清,但要办的事还有很多,当领导的不能老想自己的待遇,应时刻装着单位建设和群众利益。最后,他把这笔钱全部用于老干部和职工住房维修、改善机关办公条件。1996年至今,戚智学先后在5个单位或部门任主官,没有买过新车,均沿用前任领导的车,并做到人走家搬,没占原单位一间房子。今年,戚智学妻子单位分配了一套经济适用房指标,他考虑到自己在部队已有一套经济适用房,便劝妻子主动退掉了房子。戚智学任师职干部后,父母先后去世,他也没让战友、部下参加悼念,而是按农村一般家庭的标准料理了后事。日常生活中,他只要在分区,都与官兵一起出操、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劳动。不少人说这样没必要,但他觉得这样做心里很踏实。
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戚智学也始终身先士卒冲在前。去年7月24日,镇巴县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通信、交通中断,灾情不明。他连夜带领2名参谋赶赴灾区,途中车辆受阻,便翻山越岭20多公里,是第一个到达镇巴县城的军地指挥员。他带领200多名民兵,在灾情最重的陈家滩拉溪塘村奋战5昼夜,打通了唯一能够进入灾区的210国道。随后,他又紧急组织民兵肩挑背扛,向苗族聚居地清水乡运送食品药品。翻越山路时他不慎摔伤,仍坚持了7个多小时,带领大家将10多吨救灾物资送到灾民手中,赢得了灾区群众的赞誉。人们称赞他:“一身正气铸无私品格,两袖清风显军人本色!”(军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