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清贫只为肩扛公平
5月26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走基层.我在基层当干部”栏目报道了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法庭基层法官翟树全的“清贫”故事,报道直观、生动、真实、可信,故事平凡、平淡、曲折、感人,观看之间不禁让人有些心酸及至几次使人潸然泪下。
口袋“紧张”落名“宅男”。翟树全原是黑龙江绥化师专毕业的一名中文乡村教师,因为喜欢法律自学法律大专后1989年调到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法庭工作。妻子对记者说工资从800元到现在的2000多元,日子过的穷让人笑话。邻居姐妹对着镜头说,翟树全从不出屋就在家里干活,所以凭着20多年的观察,大家背地里叫他“宅男”。妻子笑着对记者解释翟树全双休日不敢出屋的缘由是怕遇到谁家结婚什么的随礼的事儿,不随礼吧面子上过意不去,随礼吧口袋又紧张。记者在解说词中说,翟树全是吉林省法院系统中23年吃在农村住在农村的唯一的一名法官。
女儿大学申请困难补助。翟树全对记者说了一件更让人“笑话”的事儿。女儿在大学申请困难补助,老师很难,不评她吧,她说的事儿听起来还挺真的,的确很困难;评她吧,档案表上写着她爸爸竟然是法官,法官的女儿上大学申请困难补助谁能相信啊,这又怎么解释呢?老师为难,女儿也犯难。老翟对女儿说,评上就评上,评不上咱就克服点,这事儿解释不清楚,真就解释不清。
不敢送孩子上学家中落泪。有谁能够想到,法官翟树全的女儿上大学的费用多数是由孩子自己捡矿泉水瓶子和卖废旧报纸及勤工俭学得来的。孩子对记者说,爸爸也因为没能给自己和妈妈提供像别人那样好的条件而内疚,所以每次她上学爸爸都不敢送她,都是妈妈送她到客运站,妈妈告诉女儿,你爸在家哭呢。翟树全自己也说,女儿放假他可以远远地去接她,而上学却从来一步不送她。
为母亲病痛折磨深深自责。翟树全的老母亲身患癌症,晚期疼痛难忍,需要止痛的杜冷丁,但按照规定,不住院就不能开杜冷丁。母亲因为不忍心拖累本来就清贫的儿子坚持不住院,因为不住院所以不能打杜冷丁,弥留之际,忍痛走完了人生的最后路程。这成为翟树全永远也不能抚平的伤痛。妻子对记者说,母亲过世后他哭了好几天,他为自己没有能力给母亲解除痛苦而深深自责。
拒绝“赞助”谎称啥都不缺。翟树全所在的哈拉海法庭管辖着8个乡镇,翟树全是这个法庭里为数不多的能够“头顶国徽坐堂问案”法官之一,说法官清贫谁能相信?而我们从记者的镜头中分明清晰地看到法官翟树全的家却是一贫如洗,厨房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翟树全的清贫纯粹是“自找”的。村民“老三”对着镜头说,有一次朋友有个案子要找他,原来他在地里放鹅子呢,养鹅贴补家用,起初谁都不信,原来这是真事儿。翟树全自己也说,也有人愿意“赞助”他,可一想到将来人家让你“帮忙”,所说的帮忙你说你怎么帮,不帮忙咱不讲究;帮忙,原则你咋办?还有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所以我就不给他们这个机会,都拒绝了,就说“非常感谢,俺家啥也不缺!”
如此工作对得住妻子女儿。翟树全自己说,如果从眼前的利益,从跟别人攀比的这个角度去说,我确实是有些对不住我的妻子和女儿,因为我没能给她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好的生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说,从更高的层次和意义上去说,从我的职业道德这个层面上去说,我对得起我的妻子和女儿,因为我没给她们丢脸;不然,假设我做了一个贪官的话,当时她们会过的很好,最后,我进了监狱,或者走上了不归路,那才是害了她们。
法官的天职就是不失公平。翟树全说,当农民就种好地,当商人就想着去赚钱,可是咱现在选择的是当法官,法官的天职就是不失公平,为啥法徽上都有“秤”,咱们扛起来就要让它持平,要不然你就放下,让别人来扛。记者在解说中说,23年来,翟树全承办的2400多件民商案件中没有一件错案,没有一件超期的,没有一件激化矛盾的,调节成功率都在90%以上,被评为调解能手和全国优秀法官。翟树全人很平凡,事儿也很平淡 ,但精神可贵,境界高尚,20多年坚守清贫,廉洁自律,换来的是肩扛公平,换来的是村民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和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一片信任。翟树全的坚守不能不让人为之钦佩、为之感叹、为之心生敬意!愿翟树全这样的法官能多一些,再多一些!(哈尔滨依兰纪委宣教室 宋长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