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逝者心 护生者权
——记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张娟
张娟是湖南省沅陵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法医。从警16年来,她直接或间接帮助侦破刑事案件360余起,没有发生一起因鉴定不公而被群众投诉的情况。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她先后多次获上级公安机关嘉奖,2010年4月被授予第六届“湖南省优秀青年卫士”称号,2011年6月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并被省公安厅记个人二等功一次,2012年5月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为死者伸张正义
见过张娟的人,谁也不会把她和法医这个职业联系起来,更不会相信这样一个青春靓丽的人整天与各种各样的死尸打交道,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凶案现场。
很多人都会问她为何从事这样一个职业,张娟说:“对生者来说,死亡永远是一个艰深的谜语,一本难以破译的密码。死者无法面对活着的人们讲述自己惨痛的死亡经历,因此死者和生者被一条看不见的但又真实存在着的鸿沟隔开了。这个世界上,只有法医才可能填平这条鸿沟,破译死亡的密码,让死者开口说话,通过与死者‘对话’,找到有力的破案证据、让疑犯现出原形,为死者伸张正义。”
虽然在普通人眼中,法医是一个富于神秘色彩的职业,但其中的艰苦却不是简单的文字可以完全描述的。对于张娟来说,她工作生活的沅陵县有23个乡镇,面积5800余平方公里,是一个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山区大县。跋山涉水出勘案件现场是一个山区法医经常要遇到的事情,而且有时一去就是几天,恶劣天气和艰苦的食宿条件更是经常与工作为伴,16年里她究竟克服了多少艰难,恐怕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
2008年6月,张家坪乡法官堂村村民进山打猎时,在一山涧里发现了一具女尸。那几天,正值张娟患重感冒,另一名法医又因工作原因外出未归。案情就是命令,张娟主动请缨。她和同事背着沉重的工具箱步行30余公里才到达勘察现场,途中她因重感冒几次昏厥,在队友的帮助下她坚持完成尸体解剖检验,查明了死因。
2011年5月12日11时许,沅陵县公安局接报警称:在县城金凤宾馆下码头水中发现一具用床单包裹的尸体。接警后,张娟和大队侦查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勘验检查。
到达现场时,围观的群众已近千人。当围观群众看见张娟拎着解剖箱走向腐尸时,全场一片唏嘘。特别是当张娟用手揭开包裹尸体的床单时,围观的人群被尸体所散发出来的恶臭味熏跑了。现场除了警戒的民警,只剩下张娟一个人在那仔细地翻动着腐尸,耐心细致地检查着尸体上的每一个可疑之处。
带着尸臭的苍蝇在张娟面前不停地飞舞,不时地停落在她的身上,臭蛆沿着她的手爬上了手臂,连在场的男民警都看不下去了。但是,张娟丝毫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她在高度腐烂的尸体边整整蹲了3个小时,顽强地把尸体解剖完毕,并将尸体妥善处理好。
侦查人员据张娟的检查解剖结论,迅速确定了死者系女性,年龄40岁左右,致死原因为钝器所伤导致颅内出血,死亡时间应在5月10日左右,系他杀。
由于尸检对案件定性准确,案件侦破进展迅速,6月3日案件成功告破,凶手落网。一起轰动山城的无名女尸案在张娟的不懈努力下真相大白。
事后,有人问她,你难道不怕臭?你体内是不是有抗臭特异功能?她淡然一笑:“因为我是法医,那是我的战场。”
技术与智慧的力量
公安法医鉴定是一项要求高度准确的科学工作,需要的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坚强的心理素质,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怯弱,不仅要求法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胆识,还要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能从现场细微之处发现线索,让死者开口“说话”,为侦查破案提供证据和思路。
2002年8月,沅陵县官庄镇发生一起离奇的死亡案件,一个素来身体健壮的中年男子突然暴死家中。
张娟赶到现场后,立即对尸体进行检验,从尸体的特殊征象看,张娟认为死者应该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然而,在尸检过程中,既没有发现死者身上有明显的伤痕,也没有从死者嘴里和胃里查找到任何有关有机磷农药的线索,更没有从死者身上闻到农药的味道。
那么,死者到底是如何中毒身亡的呢?案件一时陷入僵局,村民顿时议论纷纷,各种谣言也随之而来。
看到自己的领导和战友正面临着死者亲属和村民们的质问和不理解,张娟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死者尸体上找到蛛丝马迹。她不顾连日来的奔波劳累,一个人围着尸体反复检查,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张娟在仔细检验死者内衣内裤时,忽然发现上面有一些被水浸过的痕迹。通过检查身上其他部位,张娟初步排除了尸水的可能。那么,这些水痕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是不是农药浸渍过后留下的痕迹?”张娟顿时灵感一现,立即吩咐死者家人将死者生前穿过的内衣内裤都找出来,果然在其中几件内衣内裤上闻到了淡淡的农药味道。
张娟立即将这一发现向领导汇报,并建议将死者的内衣内裤送到省公安厅权威部门进行检验。不久,省厅的检验结果证明了死因,案件有了突破性进展,犯罪嫌疑人很快就被抓获归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就这样,一起在全省乃至全国罕见的离奇投毒案成功告破。这一案例被公安部评为经典案例。
2006年4月23日,刑侦大队接报警称:在清浪乡白竹溪村余家溪组溪坎边发现一具女尸,已呈白骨化,死因极为可疑。到达案发地后,张娟发现死者的尸体已呈尸蜡化,头部、胸部及右上肢严重损毁,根本无法识别身份。
就在大家对这具尸体束手无策之时,只见张娟耐心细致地将死者沾满人体腐败组织的衣物、颅骨碎片及股骨洗净,并用胶带将颅骨碎片拼凑固定,使颅骨尽量完整,以便分析致伤工具及打击力度。她根据尸体颅骨破成碎片的状况及犯罪嫌疑人对尸体的简单掩埋处理方式,认为精神病人作案的可能性较大。侦查员根据她的推断很快侦破此案,并证实了死者系被其患有精神病的哥哥打死后,将尸体掩埋在河边。
从警16年来,张娟为法医事业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她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熟,并逐渐成长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先后发表,得到了领导和同行们的好评。
洒向人间都是爱
法医工作绝非仅仅是为侦破案件服务,更多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持公道,为伸张正义提供可靠依据。她每年接到的交通、工伤等事故鉴定有数百起,还有突发的非正常死亡鉴定,就是一名乞丐无缘无故死亡,她都得到现场予以处理。面对庞大的鉴定工作量,她从来没有推诿过,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查明真相,为受害人主持公道。
张娟不仅仅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而且有一颗同情弱者、服务民众、默默为百姓办实事、救人于困难之中的侠义之心。2006年,张娟在参与办理清浪乡白竹溪村白骨案时,发现凶手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受害人是其姐姐,凶手家中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平时都是凶手的姐姐照料老人,现在姐姐被其患精神病的弟弟杀死了,老人无人照料。获悉情况后,张娟将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送给老人家,给老人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并告诉老人家,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找她。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紧拉着张娟的手说:“你比我闺女还亲!”
在每一次深入基层办案的闲暇之余,张娟都会主动深入一些农户家中,向他们传授一些基础的医学常识,提高他们抵抗疾病的能力。对遇到的一些疑难杂症,她主动帮村民打电话向专业医生咨询。每次下乡,张娟都会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村民们称她是“穿警服的赤脚医生”。
今年1月,张娟在下乡走访时发现一名孤寡老人躺在床上,气色看上去很不好。张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判断该老人可能患病,便立即叫来医生为老人看病,自己掏腰包替老人垫付医药费,使老人得到了及时救治。
张娟到底帮助过多少人,恐怕连她自己也说不清。而那些被她救助过的人,却都还记得。在沅陵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室内,挂满了群众送来的各式各样的锦旗,那是群众对张娟的最高褒奖。
张娟一心扑在工作上,日夜操劳,很少顾家。她的丈夫也是一名警察,在离县城140余公里远的清浪派出所任所长,开车坐船都要5个多小时,夫妻俩聚少离多。虽然有很多次调换工作岗位的机会,但是张娟最终谢绝了领导的关心,依然选择坚守在法医这个自己钟爱的岗位。
在女儿断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张娟经历了她一生中最艰难的抉择。由于突然断奶,女儿的身体状况出现了变化,动辄感冒发烧、生病住院。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那段时间里,案件频发,作为主检法医,张娟身上的担子非常重,有时一天要出好几次现场,工作没日没夜,几乎吃住都在队里。
一天晚上,张娟陪同女儿在医院打针时,接到队里电话,说有一起命案现场需要她去检验。任务紧急,放下电话后,张娟立即将女儿交给亲戚看护,自己却在女儿的哭声中含泪匆匆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
张娟说,那段时间,由于工作,自己很少回家。有时女儿几天看不到妈妈,便在电话里哭着要妈妈。每谈及此,张娟的眼里便噙满了泪花:“我亏欠女儿、丈夫和这个家庭的实在太多太多……”(记者 孙崇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