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他带领马岩村走上村级管理“星光大道”

发布时间:2012-07-18 20:42:13 浏览: 490

为了给村里争取项目,他带领村“两委”几十次登门上级部门;为了管好村财,他将一枚印章一分为五,让五人分持;为了推进村级民主,他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用为民、爱民的心,用勇于改革的劲头,带领村民走上民主管理之路和致富之路。他就是让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成为成都市构建新型村级管理模式“明星”的村党支部书记杨帮华——


我叫李锦霞,是四川省邛崃市油榨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今借贵报夸夸油榨乡马岩村党支部书记杨帮华。


造福于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000年,杨帮华辞掉外地工作回到马岩村,竞选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开始了他十余年的“村官”生涯。


杨帮华上任后的首件事,就是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


马岩村地处山区,背靠下坝花揪山,前临文井江。当地经济不发达,尤其是交通十分不便,群众出行前要涉江过河,后要翻山越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杨帮华决心修建桥梁。可村里没有钱,怎么办?


自己的桥自己建。杨帮华召开村民大会,号召全村人集资建桥,并首先把卖猪的1000元钱捐了出来。见书记带头捐款,村民纷纷行动起来,很快便凑够了修建桥梁的钱。虽时值寒冬腊月,但村民建桥的心劲却似火,工程顺利动工了。三个月后,马岩村架起了第一座翻水桥,村民把它命名为“万民桥”。


之后几年,杨帮华陆续带领村民修路、引自来水,村里的交通状况和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然而,经济发展落后的现实仍然是杨帮华的一块心病。


为了给村里争取项目,杨帮华带着村“两委”干部跑了几十趟上级部门,终于给村民带回了试点实施农民自主土地整理项目的大实惠。2011年8月起,杨帮华带头全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项目规划区中心有高氏三兄弟因为经济困难担心建不起新房,拒绝签订拆迁协议,还提出了不合理的拆迁赔偿条件,村干部三番五次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仍然无果。眼看项目实施受到阻碍,杨帮华非常着急。


2011年春节前,杨帮华带头拆掉自己的老宅,一家五口搬进了老父亲狭窄、破旧的小屋,并带领村议事会成员反复给高氏三兄弟讲解土地整理有关政策,还答应以自己的个人信用为高氏三兄弟担保贷款建新房(2010年起马岩村就实施了“村银合作”建立农民信用评价体系,按信用等级贷款给农民,解决农户发展融资难的问题)。高氏三兄弟被杨帮华的真诚打动了,终于签订了拆迁协议。去年正月十五这一天,规划区内17户拆迁户全部拆迁完毕。看着即将建成入住的别墅式“花园洋房”,村民乐得合不拢嘴。


还权于民,组建“村民议事会”


2008年初,马岩村成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村“两委”立即着手摸底调查,看到底有多少权属不清之类的遗留问题需要处理。这一查可让杨帮华吓了一跳:全村共有406户村民,潜在的边界纠纷之类的遗留问题竟然上百个。解决这些问题,村干部感到相当棘手。另外,村“两委”干部总共4个人,与确权所需要的大量人手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


正当杨帮华一筹莫展的时候,邛崃市委组织部经过调研提出了“村两委+议事会”的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杨帮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领马岩村率先设立了村民议事会。村干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完成的说服调解工作,竟然被这些议事会中的“民间高手”轻松搞定。在议事会的直接参与下,2008年7月,马岩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实现确权颁证。


2009年,杨帮华还与村“两委”商定推行了村民议事“三步量分法”(征求群众意见——提交议事会修改完善和表决——群众打分确定项目实施顺序),村里急需解决的项目通过“三步量分法”,都能得到顺利解决,并让村民心服口服。


取信于民,创新“五瓣梅花章”


在村民自治中,争议最多、矛盾最突出的就是村级财务管理。


2007年,马岩村集体收入达到1万多元,村里的财务支出逐渐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村民议论纷纷:村里现在有了钱,公开栏虽然公布了收支情况,但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谁晓得,花多花少还不是干部说了算。“集体资金应该怎样使用才算公开民主?怎样才能让老百姓不说我们干部‘吃欺头’(指欺骗、糊弄的意思),让他们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杨帮华陷入了深思。


经过深思熟虑,2008年,杨帮华把群众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在村民议事会上提了出来,那就是在实行“村财乡管”报账制度的基础上,探索试行“五瓣梅花章”民主理财模式。将财务章分成5瓣,交给5名海选出来的村民议事会成员掌管,每人各持一瓣,村里的每一项支出,必须经5人的一致同意才可以报销。现在村里不仅每年有30多万元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还有数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都是采用“五瓣梅花章”形式进行民主监管。5名理财监督员还负责向广大群众宣传解释村集体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五瓣梅花章,不齐不报账”的观念在当地也深入人心。


在杨帮华的带领下,马岩村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干部群众一门心思搞发展。2008年下半年,马岩村建成50亩钢架大棚蔬菜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数十个就近务工岗位,同时带动上百亩大田蔬菜种植。2009年以来,马岩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加,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7035元,比2008年增加了1720元。 (李锦霞 口述 赵海 整理)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