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的壮举——追记四川省安县高川乡纪委副书记杨洁
8月18日零时许。四川省安县高川乡三道河检查站。暴雨如注,房子背后,山洪裹着泥石流“轰轰隆隆”袭来。“你们快跑,我断后!”高川乡纪委副书记杨洁大吼道。本可以先行撤离的他,却侧身让出通道。
危急时刻的这一壮举,使这位乡镇干部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1岁。
高川乡再次沦为“孤岛”
高川是“5·12”地震的极重灾乡镇,破碎、松散的山体成为诱发泥石流的最大隐患。每年汛期,都让人提心吊胆。
8月17日,杨洁到县城参加全县党政办主任培训会。中午12时,县防洪办发出预警:17日晚至18日凌晨有大到暴雨,可能诱发山洪泥石流。接到信息,杨洁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下午4时,县城已是黑云压顶,杨洁再也坐不住了。“替我开个会,我要回去防汛值班。”他赶紧打电话给乡党政办副主任田浩云。
此时,高川乡已经启动防洪应急机制,防洪办通过飞信短信平台及电话,向可能受灾地,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重点地的干部群众发送信息,要求迅速展开应急避险。乡党委书记赵安辉要求乡党委所有班子成员和防洪经验丰富的干部必须留在乡上,因公在外的也要立即赶回。乡干部被分成两个组,检查村民避险转移和村组干部、地质监测员工作落实情况。
吃过晚饭,杨洁驾车搭乘赵安辉和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左强从县城花荄急急忙忙赶往高川。一路询问情况,安排部署,电话不断。
晚8时,高川开始下雨。
1小时后,赵安辉所带的检查组与乡长代廷超带领的另一检查组共9人在高川三道河检查站会合,另有检查站、附近电站和避险群众7人也会集到了这里。
三道河检查站山势较平缓,林木茂盛,属相对安全地带。在它的前后有多处大的泥石流隐患点。
两个检查组在此会合后,立即再次电话联系,核实、部署。
22时许,雨势陡然加大,电闪雷鸣,山洪暴发,地颤山抖。
23时许,供电、通讯全部中断,屋外漆黑一片。
情况紧急,检查组立即启动雨中巡查程序,一边巡查,一边冒雨乘车向高川乡场镇方向行驶。
雨大得让人睁不开眼。出检查站不远处,道路被堰塞体截断。借助闪电,检查组发现,前方有大方量的塌方、滑坡、泥石流,山路阻断,车和人都无法再行进,大家不得不折回。
回到检查站后,赵安辉一边组织干部坚守指挥,一边派左强等人驱车往县城方向赶,希望尽快电话联系上级,汇报灾情。在肖家桥老虎嘴一带,左强一行被大方量泥石阻路,车被砸坏,挂伤而回。
前后无路,信息不通,暴雨倾盆,局部地区短时降雨量超过200毫米,高川乡再次沦为“孤岛”。
“你们快跑,我断后”
暴雨如注。山洪挟带着乱石和泥沙咆哮着,像一条暴虐的泥龙,疯狂地掏挖撞击着山下的雎水河两岸。
危急中,赵安辉频繁走出房间,借助手电和闪电,观天色,看水情,思考对策。杨洁与其他乡干部一道在房间内反复拨打电话,同时安抚在屋内避灾的群众。“糟了,赶快往外跑!”
18日零时许,当赵安辉第四次出门看水情时,突然听到后面山上哗啦啦的巨响,他赶紧高声向屋内人员呼喊。
屋内所有人立即站了起来,面面相觑。就在大家发愣的一瞬间,坐在靠门桌边的杨洁立即闪身退后,让开通道,大喊:“你们快跑,我断后!”
六七个人迅速冲出房门。看到杨洁没动,副乡长梁军回头想带他一把,却被杨洁使劲一推:“赶快跑!”
等屋内避险的茅香村村民杨永叶撤离后,杨洁最后一个冲出房门。
就在这一瞬间,伴随着阵阵巨响,后山上倾泻而下的泥石流像一群张牙舞爪的恶魔,向检查站直扑下来。
屋外已辨不清方向。前面是咆哮的洪水,后面是汹涌的泥石流,左右都是地质灾害点,大家只能借闪电、凭直觉往外冲。
四五秒钟后,跑在前面的几个人冲上了较为安全的公路,后面的几个人一出门就被泥石流扑倒、掀翻,推到公路边的防护栏前。护栏下是近20米深的绝壁,下面是浑浊的急流。越在后面,泥石流方量越大,越是危险。
大约两分钟后,有4人从泥石流中爬出,鞋子、衣服掉了,浑身泥浆。梁军被泥石流埋了大半,总算挣扎出来了。副乡长周黎阳被泥石流冲到悬壁,一咬牙,双臂紧抓防护栏挺了上来,幸免于难。“马上清点人员!”借助闪电,赵安辉扫视了一下现场,大声说道。“14个!”“只有14个!”
听到这个数字,现场所有人的心一下子都紧了。“杨洁呢?杨洁呢?还有杨永叶……”
“杨洁——”“杨永叶——”
大家分头急切呼唤,每个人都带着哭腔。但撕心裂肺的呼唤声很快被咆哮的山洪淹没,被无边的黑夜吞噬。大家捶胸顿足,绝望地呆在暴风雨中。
打开手机,赵安辉看到,此时正是18日零时12分。
18日6时24分,人们在三道河下游14公里的雎水镇河段回水湾处发现了杨洁的遗体,杨永叶至今失踪。
最后的履职记录
杨洁的办公桌上有一本日历,上面写得密密麻麻。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多岗多职,经常应对繁杂的日常事务,使他养成了做记录的习惯。
田浩云清楚地记得,17日下午,接替杨洁开会的他接过会议记录本时发现,杨洁在笔记本上工整地写着,“办公室工作‘零误差’既是我的道德实现,也是工作的价值体现”,并在下面加上了两条横线。这让田浩云终生难忘。“杨书记虽然才31岁,但已经相当成熟,工作中他是个特别细心严谨的人。”田浩云说。
翻看杨洁的生前照片,发现他肤色有点黑、略胖,一副憨憨的样子,让人联想起“粗枝大叶”这个词。但再翻他的工作笔记,记者发现,他参加的每一次会议,每一次工作安排都记录得很仔细、很认真,是个工作精细、处处用心的人。
因为处处用心,乡里很多棘手的事儿都要让他参与处理;因为处处细心,乡纪委的文件,办公室的文件多由他起草;因为细心,车技又好,他还当起了义务司机。因为细心能干,他成了乡里的“万金油”。
17日晚,他一直跟随乡党委书记赵安辉巡查,每一次工作部署,每一次电话联系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在记录的同时,还时不时作提醒。“必须把群众全部叫醒,转移到就近的防灾避灾点,一个也不能留在家里。”“人命关天,必须无条件全部转移,不能抱任何侥幸心理。”……
当在电话里听到住在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点附近的茅香村最后一批22名群众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地点后,杨洁长长舒了一口气,放下了手中的笔。这个记录,竟成为杨洁的绝笔。(记者 吴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