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晖:心中满满的是上访群众
“信访干部经常听到的是哭声、埋怨声,只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导向,及时而认真地对待,才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工作中面对群众,她总能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解渴、一句好话暖心、一颗丹心为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导向,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努力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她就是福建省周宁县纪委信访室主任郑文晖。
一头长发、一副眼镜、1米55的个头,生活中的郑文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文静柔弱。但她那双有神的眼睛,那些充满怜悯之情的话语,无不饱含对群众的款款深情。5年来,郑文晖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690多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6起,全部做到息诉罢访。
2010年,周宁县七步镇某村群众因征地补偿金问题,推举老党员张某到县纪委信访室反映情况。问清来意后,郑文晖敏锐地意识到,一旦处理不好,事件很可能会升级。于是,她迅速将情况向分管领导汇报,分析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的因素,并努力做张某的思想工作,劝他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回村劝解群众,尽量以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经过多次反复做群众思想工作,及时与乡镇沟通联系,最终事情得以顺利解决。张某也因此把郑文晖看作“自家人”,每次到县城去,都要到信访室坐一坐,喝杯茶,拉拉家常。
“人不到伤心不落泪、不到难处不上访。”郑文晖总能以一颗怜悯之心看待群众信访,用对党和政府的忠心,对信访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以女性特有的温情去接待每位信访者,化解信访者的疾苦和怨恨,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周宁县有一位上访老户谢某,因邻里纠纷矛盾激化,几年来不知跑了多少单位,挨了多少白眼。一天,她来到周宁县纪委信访室门口,怯怯地站着,也不吭声。郑文晖发现了她,便微笑着向她走来。得知她有事情要反映,郑文晖便热情地请她进办公室说。然而,看多了冷面孔的谢某并不敢进去,说怕踩脏了地板。郑文晖便拍拍她的肩膀,微笑着说:“没关系,进来吧。”随后给她搬了一把椅子,并沏了一杯热茶递给她。谢某激动得连茶杯都端不稳,茶水溅了一地。她告诉郑文晖,几年来,她去了一些单位,不是互相推诿,就是给她白眼,还有的人说她是神经病……她从来没找过纪委,今天第一次来,没想到纪委干部这么和善。通过仔细倾听谢某的陈述,郑文晖对她反映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帮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信访工作没有鲜花簇拥的热烈,也没有英雄凯旋的辉煌,接待、倾听、记录、办理、反馈,这样的工作几乎每天都在重复,但郑文晖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毫无怨言。她常说:“信访室作为直接联系群众的‘窗口’,经常处在社会矛盾交汇的风口浪尖,信访干部经常听到的是哭声、埋怨声,做的都是烦事、琐事、疑难事。只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导向,及时而认真地对待,才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有一次,有位农村妇女闯进周宁县纪委书记的办公室,用方言反映情况。县纪委书记是外地人听不懂方言,便通知郑文晖立即到场。郑文晖火速赶到书记办公室,经过交谈,得知上访人要反映某乡镇干部亲属违反计划生育规定超生的行为。于是郑文晖便把上访人领到信访室,泡上一杯热茶,请她坐下慢慢说。在反映完情况后,郑文晖观察到这名妇女拉扯了下衣角,又搓了搓手,欲言又止。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她判断此人一定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想说。于是她轻轻地关上信访室的门,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知上访人相关的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和保密规定,并试探着询问她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郑文晖的细心谨慎让上访人打消了顾虑,上访人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份捏得皱巴巴的名单复印件。就是凭这份不起眼的复印件,周宁县纪委一举查获了一起涉案金额达39万元的大案,大大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信任度和支持度。
2010年5月,出于案件线索统一管理的考虑,周宁县纪委常委会决定由郑文晖兼管案件监督管理工作。而就在郑文晖筹划如何开展工作时,当时的信访室主任因工作原因需要外调,一下子,两个室的工作就都压在了郑文晖一人身上。虽然肩上的担子重了,但她不怕苦、不怕累,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经过悉心梳理总结,把原有工作流程和方式加以改进,确保了信访和案件监督管理工作两不误。
多年来,郑文晖凭借爱岗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服务群众的公仆之心,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口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铮铮誓言。(刘华华 陈启西 陈俞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