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的全国劳模耿长锁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耿长锁同志是饶阳县五公村人,1900年出生,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五公村党支部书记、五公人民公社社长、饶阳县委副书记、衡水地区革委会副主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省政协副主席等领导职务。耿长锁是中国共产党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是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做为农民代表多次出国访问。他的勤廉事迹至今被后人传颂。
1943年,时任党支部书记的耿长锁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联合四户贫困农民创立了第一个“土地合伙组”。当年合伙组五谷丰登,贫苦的农民看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第二年他们的土地合伙组也由4农户扩大到17户。这个“土地合伙组”被誉为“冀中花开第一枝”。1952年11月8日,耿长锁农业合作社成立大社,从此五公村成为全国合作化的一面旗帜。
1958年浮夸风开始盛行,一封封劳动竞赛信寄到五公,信中有说粮食亩产二千斤的,有说五千斤的。耿长锁说:“光吹,吹不出粮食来,锅台上种不出二亩瓜,种庄稼靠的是科学种田,多施肥,一锄一镰实打实地干。”这年秋季的一个傍晚,上级来了一名领导,要求五公也要放5个卫星。耿长锁坚定地说:“俺们一个也放不起来。”
三年困难时期,受大办食堂、大炼钢铁、一平二调的影响,群众生产积极性下降。耿长锁和五公的普通农民一样,由于集体的粮食被平调了,在青黄不接时只好吃糠咽菜,大腿肿得像发面的馍馍,用手一按一个坑,脚穿不上靴袜。公社党委看他成了这样子,以组织决定的形式,从畜牧场拿出100个鸡蛋,让他加强营养。他拒绝说:“国家正在困难时期,不少群众也得了浮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不能搞特殊。”
靠党的教育,耿长锁养成了研究分析问题的习惯,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对农活定额、包工、包产,科学安排劳力,解决了“龙多思靠,三个和尚没水吃”及出工不出力的问题。还有如何让年轻人学习传统经验,老农接受科技知识诸多问题,形成了一套完整实用的经验。这些经验1956年被收集到毛主席亲自编辑的《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
耿长锁当选为五公人民公社社长后,当时的县委领导让他脱产常驻机关,他说:“脱了产,不参加劳动,鞋不沾泥,脸不挂土,那不成了支嘴社长”。他常说:“多走路,多劳动,腿上有劲,脚上有根”。1968年5月,耿长锁又当选为省革委会副主任,党组织按照规定为他准备了一套住房,让他搬到石家庄去住。他说,那可不行,五公是我的根,我怎么能离开五公和乡亲们呢。
改革开放初,耿长锁了解到一些村的集体财产如机井、电力设施等集体财产遭受破坏,群众浇地成了大问题。他不顾八十高龄,到群众中走访调查,及时向县领导如实反馈了情况,同时向省人大常委会写了报告,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生产责任制的领导,对大包干不能撒手不管,强调在充分调动单户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注意发挥“统”的优势,认真对待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难题。二是注意培训农村干部,使他们的思想和领导水平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耿长锁的建议对现在仍然非常有现实意义。
虽然已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和省级干部,耿长锁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他一年四季也就那两三件衣服,因为干活重,走路多,他的鞋子总是破的很快,他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直到底子磨破实在不能穿了才换。被选为农民代表出国访问时,政府发给他一件呢子大衣,那是他最贵的衣服了,一直不舍得穿,直到去世也没见他穿过几次,现在在“耿长锁展览室”存放,几乎跟新的一样。
耿长锁位高不自傲,权重不滥用,处处大公无私,先人后己,从不沾集体和“公家”的半点便宜。他没有离开过这一片黄土地,一直保留着农业户口,从1960年开始,国家每个月都会给耿老50块钱的补助,也是从那个时候起老社长开始做工不要工分;耿老去北京开会的时候从来不乘坐国家给他配备的车,一直都是自己买火车的硬座车票;面对各种利益诱惑,耿长锁总是铿锵有力地说:“不义之财,就是金马驹子来在面前蹦三蹦,我也不动心。”
他从不以老典型、老先进自居,思想解放,只要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就勇于接受采纳。1979年,全国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进一步清除“左”的那一套的影响,不被老先进的光环所累,他带队到实行责任制较早的地方取经学习。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后,五公大队很快实行联产承包,到1980年,亩产皮棉达到158斤,比前几年提高了一倍多。他们同时把过去成功的经验加以保留,继续办集体副业,实行记件工资,多劳多得,较好地做到了统分结合。这样一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农业生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几十年来,耿长锁带领五公人们发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靠植树造林,降服了风沙;打井平地,基本上消除了旱灾的威胁;通过增加投入,加大积累,在农业机械化、电力化、水利化的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又一步。耿长锁在成绩面前不骄傲,总是寻找差距;在荣誉面前,不摆资格,总是推给群众;在困难面前,不唉声叹气,总是想法克服。他1951年和1979年两次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曾被伟大领袖毛主席称为“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
耿长锁同志一直工作,一直劳作,几十年如一日,从开没有离开过他热爱的土地,即使在病危住院期间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庄稼,老社长临终前还特意交代,自己的后事一定要从简。后人遵照他的遗愿,就把老人安葬在村南普通的一片墓地中。他永远与五公的父老乡亲在一起。
一生坚持“实事求是、心系群众、廉洁奉公、为民造福”的耿长锁同志,其廉政思想对当前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为此饶阳县纪委组织成立了“耿长锁廉政思想研究会”,在深入挖掘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耿长锁廉政思想进行系统性研究,形成了图文并茂翔实资料并制作成展牌,投资近十万元建成耿长锁展室,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确保了耿长锁廉政思想得以发扬光大。(马桂同 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