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大爱的“九品官” ——记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磨头社区党支部书记沈建华
站在田野里,他是一个很勤劳的农民;穿上围裙搅拌猪食,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养猪专业户;只有坐在社区的办公室里,他才有点像个九品芝麻官,因为有很多居民围着他在办理事情。
他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但是老百姓心里的那杆秤总是将他称得很重。他就是如皋市磨头镇磨头社区党支部书记沈建华。
“支书爸爸”带出一支爱心团队
一个叫章丽的女孩,喊他“支书爸爸”,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可是在章丽的心目中,“支书爸爸”比亲爸爸还亲。
八年前,小章丽的父亲外出打工,一次意外事故让他瘫痪在床,成为残疾人,章丽的母亲经受不起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远走他乡,摇摇欲坠的家全靠年已七旬的奶奶支撑着。9岁的小章丽紧捧书本,流着泪跟奶奶说:“我不要你买新衣服,也不要吃肉,只要给我上学就行了”。孙女懂事的话语奶奶听了心如刀绞。沈建华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伸出援助之手:“小丽你好好上学,有大伯在就有你的书本在,大伯会资助你念完大学,还会给你买新衣穿,买肉吃”。朴实的承诺,沈建华一直坚定地履行着。“支书爸爸”的关爱举动为小章丽树立了好的榜样,她也下定决心,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象“支书爸爸”一样用爱回报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磨头镇磨头社区,将沈建华视作亲人的还有很多。去年春节前夕,他生病治疗刚出院,依然拖着虚弱的身子,骑着自行车,带着自己的一片心意,顶着寒风去看望社区的孤寡老人,老人们感动地握着沈建华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沈建华却淡淡地说:应该的,这也是为了让自己能过一个安心的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社区干部们在沈建华的影响下,每个人都结对帮扶了一个困难户,社区群众也纷纷加入到爱心捐助的行列中。社区3组的沈桂林,因治病耗去全部积蓄,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是社区居民捐出来的“热心钱”鼓起他战胜困难的勇气。
2010年,如皋市政府给磨头社区颁发了“爱心团队”的奖牌,这是对沈建华工作的最好肯定。
“公仆书记”解答厚重的为民答卷
沈建华为民着想,总是闲不下来。几年前社区都是泥路,老百姓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脚泥。为此沈建华决定修建一条水泥路,让大家出行方便,把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解决。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磨头社区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干部用的笔、本子自备,参加工地劳动只出力不记工,村里来客都由干部买菜自己煮,如此等等,厉行节约的风气由此形成。干部群众心连心,节俭过日子,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道路建设工程,通过6年的努力,社区内晴雨路实现了全覆盖。
“一家一户不能解决的问题,社区就要努力去办。”这是沈建华经常说的一句话。
“分散式居住既不利于节约耕地,又不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要推进集中居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从2006年第一幢居住楼奠基开始,沈建华就组织大家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施工。如今,集中居住区占地60亩,共建成280套总建筑面积30000余平方米的居住房。小区内景观河道、亮化工程、健身广场等都大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而通过推行集中居住,近五年拆旧、整理出可用土地120亩。2009年,占地12.8亩金磨综合市场建成,不但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而且转移了社区剩余劳动力,全社区有300多人在金磨综合市场从事饮食、服装买卖等第三产业。
“服务人民我们还能做点啥?”沈建华常常思考着这个问题。看着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识文断字并不多的爷爷奶奶的看管下处于闲散的状态,以及对着难题盲然的眼神,沈建华下定决心:千万不能让这些孩子耽搁了。经过几番思考,他决定开办社区“留守儿童之家”,由社区出钱请教师,每周日下午免费为他们辅导。这样一来,外出挣钱的父母们放心了,在家照看孩子的爷爷奶奶们也省心了,留守儿童感觉更开心了。
“对待群众,我们要象憨厚的老黄牛一样无怨无悔;牢记党性,我们的心灵应如白玉一样洁白无瑕。”沈建华用自己的勤政诠释着对百姓的大爱。
“傻子班长”凝聚起六千民心
如何做一个对得起百姓的“官”,如何做一个让组织放心的“官”,这是沈建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他注重廉洁自律,并守护着一班人的廉洁防线。
沈建华任职十五年,家里建过房,但没请人“贺宅”;女儿考取大学也没办过“升学宴”;女儿结婚,不少个体老板为了感谢沈建华对他们的扶持和帮助,一直寻找着还 “人情债”的机会。沈建华就是没给那些老板的面子,除了亲戚,沈建华没有接受任何一个“局外人”的贺礼。因此有不少人戏称他是“傻子班长”,而沈建华说自己愿意做这样的“傻子”。
2007年社区筹建公共服务中心,根据社区的财力,只能投入20万元建成25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许多曾经被沈建华“拒之门外”的人觉得回报的机会来了,他们纷纷找到沈建华:“过去我们想报答你不行,建公共服务中心是全社区百姓的一件好事,我们自愿为集体出点力,表示一下我们对社区的一点心意,一定要接受。”就这样500元、1000元、5000元,最多的捐了20000元。望着墙上红红的“人情”公示榜,沈建华的眼睛湿润了,这哪里是钱,这分明是百姓们那一颗颗火热的心!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一座投资80余万元、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功能齐全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落成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沈建华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时刻提醒着一班人:路要修,桥要建,房子要拆,但我们当干部的坚决不能倒。在磨头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南通市“村干部勤廉工程示范点”的奖牌特别醒目,沈建华认真地说:“如果没有这个奖牌,其他奖牌再多都算不上什么,我们要用心守护。”
沈建华是充实的,他每天为社区的事忙个不停,流的汗水社区群众都能看到,对得起社区六千多的百姓,所以,百姓们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贴心人。
“陌生爷爷”悄悄滑落的泪
沈建华也是一个常人,生活中也离不开钱,但他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挣着属于自己的“心安钱”。他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为的是早点料理好给他带来收益的那二三十头生猪,然后全天候地投入烦琐的社区日常工作中。每天早晨来找他办事的群众,看他穿着围裙在喂猪,都打趣地叫他“猪倌儿”。
沈建华觉得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娘。老人家今年已79岁,别人家的父母这个年龄大都在家安享晚年了,可沈建华走出家门,就剩下老娘一个人照应着里里外外。
沈建华最牵挂的人是在上海的孙子。小家伙才8个月大,长得特别可爱,只在国庆、春节回来了两次。沈建华喜欢抱着孙子傻傻的笑,喜欢用自己粗糙的腮帮轻磨孙子娇嫩的脸。沈建华有时候高兴得眼泪都落了下来。
沈建华一颗牵挂的心常常跟着孙子飞向上海,但他更牵挂社区的六千个百姓。“九品官”虽不算官,但“九品官”的职任却让他感到重如泰山。
“只要给我机会,我会为百姓服务到老!”57岁的沈建华没有懈怠,依然如年轻人那般精神抖擞,健步飞奔。 (郭继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