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诚柔情铸和谐
“调解是一门艺术,一句话可以让对方跳,也可以让对方笑。”
赤诚柔情铸和谐
——记“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公安局新城派出所民警陈静
她,没有破获惊天大案的“丰功伟绩”,有的只是处理家长里短的“琐碎点滴”。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事故纷争……她见招拆招,一个个“疑难杂症”在她这里化作了“绕指柔”。以柔情破僵局、以智慧解难题、以爱心创和谐……她立足基层,深入群众,默默地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回报群众对她的真情和信任。
她,就是江苏省常州市首个以民警姓名命名的警民联调室——“陈静联调室”的缔造者:常州市武进区公安局新城派出所民警陈静。
柔肩挑起双重担
初见陈静的人,都会被她的率真和快言快语所感染。她“大妈范儿”十足,同事们也都亲切地称她为“陈大妈”。但了解下来,陈静的经历可谓颇多坎坷和不幸。
陈静原本有个温馨的家庭,丈夫是部队的一名高级定向爆破专家,儿子聪明伶俐。但幸福的时光却被接踵而至的不幸打碎:因长期工作劳累,陈静于1997年被诊断出患有脑垂体肿瘤癌,大脑动过两次手术,每年还要接受两次化疗;2005年,丈夫被查出恶性淋巴癌晚期,三个月后便离开了人世,而在基层处理突发事件的陈静连丈夫最后一面都未见上。
丈夫去世那年,陈静的儿子刚上初一,年迈的公公婆婆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后,病倒在床。一时间,整个家庭的重担落在了陈静一个人的肩头。
面对生活的磨难,这位铿锵玫瑰并未一蹶不振。陈静把伤心和泪水全都留给了自己,留给亲人的是一个更称职的母亲和儿媳,是一个更敬业的好警察。她一边宽慰儿子,一边照顾老人,用柔弱的肩膀为家庭撑起了整个天空。每天天不亮,陈静就起床为儿子准备早饭并为公公婆婆熬药、安顿一天的饮食。之后,陈静匆匆赶去上班。
领导和同事对陈静心疼不已:派出所要“强制”将她换到轻松岗位;同事主动要把她的活儿揽过去。陈静一一谢绝。她微微笑道:“我热爱这份工作。放心吧,我会做得更好!”
因长期服用抗癌药,47岁的陈静身体有些浮肿;长年超负荷的工作,也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烙印。但癌症的病痛和家庭的不幸,并没有压倒陈静,她犹如一只涅槃重生的凤凰,在她深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出了耀人的光芒。
2007年,武进区公安局在全市率先推行警民联调室机制。陈静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
从此以后,陈静用爱心和执着在这个岗位上辛勤付出。因工作业绩突出,她负责的警民联调室被常州市公安局命名为“陈静联调室”,这是常州市首个以民警姓名命名的警民联调室。
2011年,常州市首个“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对接点”在陈静联调室成立。
如今,武进区公安局新城派出所的民警们在接到矛盾纠纷类的警情时,都会这样说:“这个事让‘陈大妈’去处理吧,她保证能解决!”
睿智调得万家和
让基层民警头疼的往往并不是刑事案件,而是那些时常是非不清的民间纠纷。然而,陈静处理起民间纠纷来却得心应手,一对对纠纷当事人在她这里化干戈为玉帛。
在陈静看来,没有打不开的心结,也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近25年的社区工作经历,使她积累了深厚的调解“功底”,“用真诚打动人,用真心感化人,用真情取信人,用真话教育人”是陈静化解矛盾纠纷的“法宝”。
对自己的不幸,陈静很少在别人面前叫苦,但在调解一起矛盾纠纷时,她不惜揭开自己内心的伤疤,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地解开当事人的心结。
去年7月的一天,一对80后年轻夫妇来到陈静联调室,相互抱怨着“婚姻不幸福”,要陈静“主持公道”。“懂得倾听,才能读懂当事人的内心。”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陈静一边倾听妻子的哭诉,一边劝说丈夫冷静。原来这位年轻的妻子担心丈夫有外遇,经常对丈夫跟踪盯梢。陈静当场劝解妻子,让她信任自己的丈夫。对方听不进劝解,说道:“你丈夫不这样,你当然这么说!”陈静当场潸然泪下:“我没有你们幸福,我丈夫去世了,完整的家庭便是你们最大的幸福!你们要彼此珍惜,好好过日子!”对方当场哑然。在陈静的安慰和劝导下,夫妻俩笑着牵着手走出了调解室。谈及那一刻,陈静说:“我只是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唤醒他们珍惜手中的幸福。那一刻,他们需要我。”
“调解是一门艺术,一句话可以让对方跳,也可以让对方笑。”去年冬天,陈静接警出现场。楼道中,一名84岁的老太太裹着被褥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正对楼道的门口,一名中年妇女右手拿着一把菜刀横在胸前大叫:“要让她回家,我就死!”
这是陈静经常面对的婆媳纠纷中的一起,有时这样的家庭矛盾还真是难辨是非。看着要死要活的婆媳俩,陈静对横刀胸前、一动不动的媳妇说道:“干吗?学革命烈士啊?”一句话让对方破涕为笑,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下来。陈静趁机让双方冷静下来,了解情况,耐心劝说,难题最终在笑声中化解。
化解矛盾纠纷,还需要突发的“灵感”。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常常会因陈静灵光一闪的主意而偃旗息鼓。陈静常常为自己的临场发挥而得意,她直言不讳:“我非常享受那一刻自己的聪明才智。”
今年3月的一天中午,辖区一馒头店开张。老板杨某放鞭炮庆贺,不料却将隔壁韩某店前一处铁栅栏上的装饰品炸掉。韩某母亲上前理论,双方一言不合便揪打起来,韩某母亲右手手腕骨折,花去医药费近万元。两家就医疗费用赔偿发生纠纷,吵闹着来到联调室指定要陈静调解。
走进调解室,双方依旧大吵大闹。陈静见状,灵机一动,给双方讲述了一则报道:在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有一位得了淋巴肿瘤的小女孩,无钱医治,正在向社会各界求助。陈静话音刚落,戏剧性的一幕便发生了:韩某当即表示如果杨某赔偿15000元,他便捐给小女孩5000元。陈静赶紧接过话茬:“好的,你这种乐于助人的爱心令人感动,我先代表小女孩向你和你的家人表示感谢!”接着,陈静话锋一转,对杨某说道:“你看,人家愿意把5000元捐给小女孩,其实这里面也有你的一片爱心啊!以后你要学会谦让,不要意气用事,更不能冲动,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要引以为戒,谨慎行事。”杨某当即表示同意调解。
“生命的意义在于被需要,当深陷矛盾纠纷中的当事人因为我得到了解脱,我感到由衷的快乐。”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陈静始终激情满满地调解处理每一起矛盾纠纷。25年间,陈静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12650件,成功调解12398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今年,陈静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称号。
真情关爱暖民心
“陈静,沉着而冷静,一个好听的名字富有诗意;陈静,一个亲切的名字为人情系,读您的名字如诗,念您的名字如歌,您的名字恰如赤情的夏天,在我的诗中缠绵。陈静,我这诗就为您呼喊!”
这是来武进打工的一个爱好文学的普通群众为陈静作的一首小诗。字里行间赞誉着她爱岗奉献的敬业精神、歌颂着她关爱群众的凡人善举。
陈静的家境并不富裕,但遇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多年来,陈静共接济过4户贫困家庭,资助过8名残疾儿童,所捐款物价值达数万元。
在一次处警中,陈静遇到一位下身瘫痪的80岁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被儿子安排住在一间没有灯光、堆满杂物的地下车库里,一日两餐、食不果腹。见到老人的窘境,陈静不禁潸然泪下,立即赶回家中拿来被子、衣裤为老人驱寒,并找到老人的儿子做思想工作。经过教育,老人的儿子深感惭愧,立即将老人接出了车库,改善了老人的居住、生活条件。之后,陈静经常去看望老人。老人常流着眼泪对人说:“陈警官是我的大恩人,是我的亲女儿!”。
今年8月23日,烈日似火、酷暑难耐,却抵挡不住辖区某村村民李某急切的脚步。这天他特地带着女儿来向陈静道谢。“女儿,快,快谢谢陈阿姨啊,要不是她,你就没书念了!”李某动情地说道。
事情还要追溯到1999年的一天,那天,婚后一直未育的李某在下班途中捡到一名弃婴,便带回家抚养。但由于迟迟未进行领养申报,养女户口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今年13岁的女孩,由于没有户口,无法进入中学读书。
陈静得知后,立即向李某核实情况,并带着他前往计生、民政、公安等部门进行咨询。在陈静的几番努力和多方协调下,李某养女的户口问题得到了解决。“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要不是陈警官为我们群众着想,我还真不知道咋办哩。”李某感慨道。
陈静常说:“人间有爱世自暖。我要用真心和爱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平凡的举动去感化身边的人,让所有的人为社会的和谐献出一份力量。”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陈静在全所民警中第一个带头捐款5000元;9月份,云南省彝良地震发生后,陈静立即召集身边的同事、朋友连夜筹集10万元,并驱车专程送往了灾区。
“我的工作可能永远不会有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壮举,却能换取一方水土的平安,赢得百姓的认可和赞同,也能够体现我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调解民警,我无怨无悔。”47岁的陈静依然默默地坚守在基层调解这一平凡的岗位上。(贾少波 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