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翠春:捧出耿耿丹心
“群众说好就是‘名’,群众受益就是‘利’,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郑翠春是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的“黑脸”,是群众视如亲人的贴心人。工作25年来,她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自励,以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身份自醒,努力践行着“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铮铮誓言。
郑翠春是农民的孩子,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案子总是尽最大努力查处。
2011年,根据群众举报,郑翠春受命查办石壁镇桃金村村干部张某等人私吞征地补偿款案件。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郑翠春与办案人员遇到了难题。张某等人较强的反侦查能力与活动能力使案件查处一度陷入僵局,部分同志打起了“退堂鼓”。“为了群众的利益,我们一定要坚持住,就算再苦、再难、再累,也要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郑翠春态度坚决。
为了啃下张某等人这块“硬骨头”,郑翠春带领办案人员经过连续几十天的内查外调,终于查实了张某等人侵吞10万余元补偿款的违纪违法事实。铁证如山,张某等人对违纪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此案后被移送司法机关。
站在反腐败一线,郑翠春习惯了各种压力和误解,见多了各种脸色和嘲讽,但她却不为所动,执着坚守。
今年3月,在查处某村干部挪用村集体财产案件中,村民们纷纷要求将村集体财产平分到户。郑翠春带着办案人员进村入户,挨家挨户走访,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吃“闭门羹”、听“难听话”……屡屡碰壁的郑翠春没有灰心,她反复摆事实、说道理、讲政策,以真诚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打消了他们平分集体财产的念头。
郑翠春常对身边的干部说:“看到群众利益受侵犯,我心里很难受。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替他们说公道话,当他们的‘代言人’。”
2009年4月的一天,一位吴姓村民找到了郑翠春,一边抹眼泪,一边反复地说:“我没有挖洞,没有搞破坏……”郑翠春请他坐下,递给他一杯水,安慰道:“别急,有话慢慢说。”原来,村干部怀疑他在水库边上凿洞放水,一向老实的吴某百口莫辩。
郑翠春立刻带着吴某找到村干部。“这事是我们村委会讨论过的,要是推倒重查,以后村委会就没有威信了。”村干部笑着说道。“威信,就是名望和信誉。仅仅通过讨论来结案,如何能让村民信服?!”郑翠春批评道。村干部辩解说:“他家油菜田就在水库边,不是他还能有谁?”郑翠春不温不火地说:“作为村干部,处理任何事,都应作调查、重证据,不能仅凭推理。你们认定是他干的,有证据吗?”几番论辩下来,村干部心服了,当即向受冤屈的吴某道了歉,在场的群众无不拍手称赞。
对于工作,郑翠春付出了全部的心血;面对家庭,她却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郑翠春儿子高考前,长期出差在外的丈夫特意打来电话,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好好照顾孩子。“知道了,我的儿子我更心疼。”郑翠春拍着胸脯保证。可就在儿子高考的前几天,郑翠春接到了外出办案的通知,便把丈夫的叮嘱抛在脑后,毅然接下了这项任务。
十多天后回到家,看着饭桌上散乱的碗筷和床上已经熟睡的儿子,郑翠春的泪水止不住涌出。“谁不想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但需要我的‘家人’太多,我只能舍‘小家’为‘大家’。”提起家里,一向坚强的郑翠春,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群众说好就是‘名’,群众受益就是‘利’,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25年来,郑翠春直接参与查办案件126件,其中大案要案62件,累计追缴违纪款300万余元,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2011年9月,郑翠春受到福建省纪委、监察厅嘉奖。(邱北苓 张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