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斌:卫士情怀 忠诚如山
——记云南省楚雄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雪斌
她就是用实际行动弘扬“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以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执着践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庄严承诺的杨雪斌。
云南到处都是山,大山于无声中奋起,在坚持中屹立,支撑云南天地河川。陪伴大山、仰视大山的她身材娇小,却受大山启迪:坚定执着,攀高不止、生生不息;扎实苦干,矢志不渝、忠诚护航;勇于担当,从不逃避电闪雷鸣,历尽风霜雨雪而巍然。
她就是用实际行动弘扬“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以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执着践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庄严承诺的云南省楚雄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雪斌。
她,坚定执着,像大山一样攀高不止,重拳出击惩贪腐
她像大山一样,持之以恒、坚韧不拔,不管案情多么复杂、压力多么巨大,总是高昂不屈的头颅,挺拔不阿的身躯,恪守职责,秉公执纪。
无论是在姚安,还是楚雄,杨雪斌始终坚持“有案不查是失职,不查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是不尽职,查办案件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不称职”的思想,默默牢记“坚持秉公执纪、无私无畏的办案原则,是正义的事业!”
“纪委不查案,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2007年12月,时任姚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的杨雪斌发了火。
某国有企业几位退休老同志举报该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将他们列入改制分流人员名单,套取国家资金。
杨雪斌拍板:“查!决不能让国有资产被蚕食!”
办案中,有方方面面的人“询问”、打“招呼”,且都是熟人。“怎么办?”杨雪斌扪心自问,“附和了这些意愿,就愧对组织、愧对群众,就玷污了纪委书记的神圣职责。”她下定决心:不管涉及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在杨雪斌的带领下,办案人员顶住压力将案件圆满查结。
“查办案件不仅是为了惩治几个腐败分子,更重要的是要给广大干部群众一份信心、一个信念。”自2010年调任楚雄市纪委书记以来,杨雪斌始终牢记使命、秉公执纪,顶住说情风、撕破关系网,无私无畏地战斗在反腐第一线。
2011年6月,市纪委收到群众举报:东瓜镇某村一村小组组长李某、何某等人,弄虚作假,把山林承包给个体老板张某,张某违规经营,污染了龙川江。杨雪斌及时作出批示:此案涉及农村“三资”监管等问题,由市纪委组织林业、国土、环保等部门进行调查核实。调查组很快查清了问题,并将处理结果向举报人做了回复:市纪委对李某、何某等人的违纪行为进行了处分,并督促相关部门对张某给予行政处罚,责令其限期整改、恢复原状。
“无论大贪还是小腐,都必须严厉查处。”2012年3月,杨雪斌在批示“市劳动局原局长、八角镇原镇长张某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举报信中要求道。在市纪委初步认定张某违纪违法问题的第一时间,杨雪斌果断决策:由市纪委牵头,协调检察院、审计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张某立案调查。由于张某任职时间长,社会关系复杂,压力接踵而来:托人说情、开车尾随、电话威胁……杨雪斌顶住压力,全程督办查处工作,经过28天的努力,查清了张某任职期间贪污公款93万余元的违纪违法事实。张某被移送司法机关。
她,扎实苦干,像大山一样矢志不渝,服务群众永无休止
她像大山一样“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保持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不动摇,保持对善良和美好的追求不松懈,乐此不疲地听民声、纳民意、解民忧。
2009年,杨雪斌前去慰问姚安县新民村有着38年党龄的89岁女党员李长谷。迈入李长谷家中,只见老人坐在屋檐下,屋内一团漆黑,几个土坯支撑着的床板上,铺着一床破旧不堪的棉絮,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瓦片掉落,倒塌的院墙上杂草丛生。面对此情此景,一阵酸楚涌上杨雪斌的心头。经进一步了解,李长谷老人与50多岁的儿子、儿媳相依为命,经济相当拮据。杨雪斌送上200元慰问金,并安慰她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她克服困难。
从李长谷家回来后,杨雪斌一直想着怎么帮助她家。在一次下乡中,杨雪斌买了2件衣服、2袋大米专程送到李长谷家中,并掏出随身仅带的200元钱递给了老人。在随后的几次下乡中,杨雪斌多次去看望李长谷老人,并帮助她家寻找脱贫路子。
1995年,云南楚大高速公路和广大铁路开工建设,楚雄市5个乡镇多个村民小组的土地被征用。如今,“两路”已通行多年,但有1个乡镇的征地补偿费迟迟未足额兑付,被征地村民意见很大,多次上访。2000年至2010年,市级有关部门和该镇党委、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了多次清查工作,但都没有取得群众满意的结果。
2011年,杨雪斌在接到相关情况反映后指出:“要对历史负责、对群众负责,由纪委牵头,请审计等有关部门配合,对该镇的征地补偿资金进行全面清查。”市纪委及时召开会议,成立了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审计、镇政府、银行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清查组,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正式启动清查工作。通过近一年的清理核查,理清了补偿资金未到位的来龙去脉,原来是补偿资金被当时的镇、村两级借用,没有及时还上。根据清查结果,杨雪斌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作了汇报,并积极协调解决了赔付问题。
为了更好地听民声、纳民意、解民忧,杨雪斌组织协调开办了“政风行风热线”。通过“热线”,许多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得到了纠正。
2011年,楚雄市吕合镇一名村民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反映,他家买过保险的母猪因病被有关部门宰杀,但在要求赔偿时,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相互推诿。为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杨雪斌要求市、镇两级纪委组成调查组,尽快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经调查核实,吕合镇在2010年1月2日至3月2日期间,共扑杀有病能繁母猪74头,涉及2个村的57户农民。在市纪委、监察局的督办下,保险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依照各自的赔偿比例对57户农民进行了赔偿。
她,勇于担当,像大山一样无所畏惧,危难时刻显本色
她像大山一样,不管是雷鸣电闪的锻造淬火,还是风霜雨雪的剥削侵蚀,都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勇往向前的气概,关键时刻站出来,生死关头豁出去!
那场灾难已过去了3年,但杨雪斌在抗震救灾中的身影却深深地刻在了受灾群众的心中。
2009年7月9日19时19分,云南省姚安县发生地震。
在县抗震救灾紧急会议上,杨雪斌主动请缨,负责灾情最重的官屯乡的抢险救灾任务。
灾情就是命令。杨雪斌没有回家安顿刚从楚雄赶来看望她并在地震中受到惊吓的女儿,就率队匆匆赶往了官屯乡。
一到官屯乡官屯村,杨雪斌立即询问有没有伤亡,群众是否全部安全转移,并安慰村民说:“生命比啥都重要,别怕,房子倒了可以再修,党和政府会帮你们的。”杨雪斌迅速组织乡村干部、共产党员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并把村民转移到官屯小学附近的开阔地带。救灾帐篷一到,她又及时组织人员搭建,让受灾群众在最短时间里住进了帐篷,稳定了他们的情绪。安顿好官屯村的群众后,杨雪斌又驱车赶往另外7个村。
屋漏偏逢连夜雨。地震后不久,暴雨便不期而至,并造成大面积山体滑坡,通往重灾区马游村的公路被中断。为确保抢险救灾“生命线”畅通,杨雪斌冒着大雨四处协调,调来抢修机械,与抢险队伍一起踏着泥泞、顶着滚石,投入到抢修中。由于长时间没有休息,她多次虚脱倒地,在场的同志劝她回去休息,她咬牙说道:“公路还没有修通,受灾群众仍处在危险中,我怎能休息?”在杨雪斌的带领下,公路比原计划时间提前20分钟修通。
三天三夜,处于地震惊慌中的女儿,没有见上妈妈。在这三天三夜里,杨雪斌走遍了受灾较重的弥兴、大村、上屯等11个村。在这三天三夜里,她没有吃上一口热饭,没有合过一次眼,时而顶着骄阳,时而冒着大雨,不停地在村委会、村民小组和农户家中来回奔波,渴了喝口冷水,饿了啃块饼干,困了就坐在地上打个盹。在这三天三夜里,她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由于她指挥有力,身先士卒,受重伤的25人、轻伤的286人得到了及时救治,没有一人死亡,并实现了灾区群众全部有临时住所住、有水喝、有饭吃。
受灾村民感动地说:“杨书记是我们真正的贴心人啊。”官屯村村委会副主任苏光泉感慨地说:“她真正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
杨雪斌的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得到省、州各级党委的肯定。在先进事迹交流会上,杨雪斌含着热泪说:“我只是做了职责范围内应做的工作,却意外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崇高赞誉。感谢组织的培养和教育,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荣誉属于我深爱并深爱着我的人民群众。”
2011年6月,杨雪斌被中央纪委、监察部予以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