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涤:牺牲前一天一夜没合眼
近日,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分局巧报派出所副所长刘庆涤生前工作的办公室。警服还搭在椅背上,办公椅上却空空落落,简陋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案卷材料、一沓常住人口基本信息资料,日记本里夹着一支笔……刘庆涤却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
11月6日,刘庆涤在处理一起治安案件过程中被犯罪嫌疑人捅成重伤,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32岁。
殉职前冒雪追捕嫌疑人
进入11月以来,内蒙古大部分盟市连日降雪,呼和浩特市地面积雪、路面打滑。11月5日15时,刘庆涤获悉一条案件线索,23时,锁定嫌疑人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
6日凌晨零时许,刘庆涤带领民警乌力吉、协警修有海驱车赶往凉城县,车在积雪路面上艰难前行。凌晨3时,刘庆涤和队友到达目的地后,即刻展开工作。在凉城县公安局民警的协助下,刘庆涤和队友对车站附近的旅店、招待所一一进行排查,发现嫌疑人踪迹后,刘庆涤第一时间冲在最前面,将两名嫌疑人制伏。
凌晨4时许,刘庆涤和队友一起押着落网的犯罪嫌疑人从凉城县出发,返程。6时30分,刘庆涤和队友返回呼和浩特市,天刚刚亮。
讯问、做笔录、商讨案情、移交嫌疑人,一天一夜没合眼,他依然坚守岗位。
18时45分,天色黑沉。巧报派出所又接到移交的一起治安案件。刘庆涤对当事双方进行了调解,他耐心劝说、开导着当事一方王宏刚。
22时40分,王宏刚趁刘庆涤不备,用随身携带的一把长约26.5厘米的尖刀猛地刺向刘庆涤……
11月7日零时15分,刘庆涤因抢救无效殉职。
工作抢在前、做得多、说得少
“24小时值班,和同事们一道接处警、查案件,工作到深夜,他从不叫苦喊累。”巧报派出所所长佟白龙对刘庆涤如此评价。
11月6日,带班的所领导是副所长何成荣,刘庆涤完全可以早早回家休息,但他却留在了所里。“刘庆涤是5天一个值班,但他通常有3天的时间都住在所里,回家的那两天也往往是晚上11时以后才从所里离开。他忙起来几天不回家是常有的事情。”佟白龙说。
巧报派出所辖区属于城郊接合部,流动人口多、工地多,治安案件非常多,刘庆涤调任巧报派出所时间不长,无论是抓捕犯罪嫌疑人还是调解矛盾,刘庆涤都是走在最前面。“我总担心高负荷的工作会让他的身体吃不消,他却告诉我和教导员,‘我现在还年轻,身体素质好,咱们辖区治安状况复杂,如果咱们不为老百姓多办事,他们会恨我们一辈子的’。”佟白龙回忆道。
刘庆涤出生于通辽市的农村,2004年参加公安工作。2006年,刘庆涤任管区片警、巡逻民警,当年正值派出所为辖区居民换发二代身份证件。刘庆涤加班加点地为群众办理二代身份证,辖区更换身份证的居民达到70%。
“刘庆涤就是块干警察的好料!”谈起刘庆涤在基层派出所8年的工作,同事们滔滔不绝。2009年,时任人民路派出所副所长的刘庆涤带领民警破获了辖区多起爬阳台盗窃案;2011年冬天,刘庆涤带领大家捣毁了聋哑人盗窃团伙,使当时首府地区“两抢一盗”案发率明显下降;在2011年的“清网行动”中,杀人在逃多年的犯罪嫌疑人孟某被刘庆涤抓捕归案……
是个好警察,也是个热心人
“11月7日,我们的老师还奇怪,今天刘所长怎么没来电话,人也没见来,正当大家议论的时候,刘庆涤牺牲的噩耗传来了,学校看大门的老人听到后失声痛哭……”呼和浩特市明德学校的校长杨生智眼含热泪告诉记者。
杨生智清楚地记得,就在殉职前几天,刘庆涤还在为他们学校1200多名农民工子女解决供暖问题。10月29日,得知明德学校还没有用上暖气,刘庆涤当晚就约校长杨生智到办公室一起商量,第二天一大早,刘庆涤就来到了学校实地了解情况。由于学校和开发商之间有矛盾,导致地下施工存在问题。刘庆涤把开发商、供热单位、学校约在一起,经过多方调解,最终大家达成协议,保证给孩子们及时供热。杨生智说:“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刘所长比我们还要上心,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或者到现场督办进展情况。就在他牺牲后的第3天,明德学校的1200多名学生已经在暖和的教室里上课了。”
11月8日早晨,聋哑姑娘小张得知刘庆涤牺牲的噩耗后瘫坐在地。2005年8月,小张和刘庆涤相识在媒体举办的读者见面会上,当时,小张把手机丢失了,刘庆涤帮忙找了很久,虽然手机没有找到,通过这件事他们却成了朋友。后来小张家里遇到的一些事情,刘庆涤都尽力帮忙: “他是个好警察,也是个热心人!”小张用手语描述着她心目中的刘庆涤。
刘庆涤再也不能去照顾在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念书时的班主任孟老师了。孟老师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变成了植物人,刘庆涤经常去医院照顾孟老师。刘庆涤的妻子李艳说: “在刘庆涤陪床期间,正好赶上一场地震,病房的灯不停地摇晃,刘庆涤背着孟老师藏到了床底下。等到地震过后,整个病房就剩下他们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