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奉献 笑对人生
——记河北省廊坊市纪委监察局干部白国轩
每天早晨5点钟,廊坊市纪委、监察局干部白国轩都会准时起床,先到菜市场为妻子办的“小饭桌”采购,然后简单吃口饭,准时来到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室,开始日复一日的忙碌工作。
乐观生活,努力工作。见到白国轩的人,都不敢相信,他是一个患脑瘤17年、做过3次开颅手术的重病号。长期遭受病魔侵袭,白国轩丝毫没有屈服,凭着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挚爱,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硬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多个全省第一。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25年来,白国轩多次立功受奖,先后被廊坊市评为“市直十佳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6月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年被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2年5月,河北省纪委、监察厅作出决定,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向白国轩学习活动。
患病17年、开颅3次,他坚守在平凡岗位,创造出多个全省第一——
“我要倍加珍惜生命,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尽该尽的责任。”
1996年3月,32岁的白国轩被查出患上了脑瘤,瘤体位置紧贴脑干。“最好的结果是保住命,有可能术后瘫痪,也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当时的主治医生这样告诉他。
刚步入而立之年,正在为梦想拼搏,一双龙凤胎儿女才3岁。白国轩深感命运残酷:“哪怕再给我10年时间,让我好好地把孩子抚养大也行啊!”
“不能让病魔压倒!”白国轩选择了开颅手术。近20个小时的手术很成功,医生从白国轩脑部摘除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瘤。捡回一条命的白国轩,仅仅休息了3个月,便重返工作岗位:“我要倍加珍惜生命,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尽该尽的责任。”
然而,2000年7月,老白的肿瘤再次复发,瘤体直径已达2.5厘米,挨着脑干和三叉神经。于是,他又接受第二次开颅手术。每次上手术台前,他都要做好变呆变傻的准备,甚至写好遗书。2005年8月,白国轩接受第三次开颅手术,此后右耳失聪,右脸面瘫,右眼视力急剧下降。
病魔的一次次侵袭,让亲人、同事们都为老白捏了一把汗。但每次手术后,白国轩总会尽快回到单位工作。他说:“不上班,我就像掉了魂一样,只要上班就什么病都忘了。”
“领导特别嘱咐过,老白身体不好,别把工作压得太累,要多照顾他。”廊坊市纪委办公室主任刘海军说,虽然领导和同事们都为老白着想,但他自己却从未要求过任何特殊照顾,还主动承揽了科室里任务量最大的信息编报工作。由他负责编辑的《廊坊监察》,连年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中名列第一。
由于脑部的创伤,白国轩的记忆力和精力大不如前。但他从不松懈,工作上有什么新政策、新知识,他都积极学习。业余时间,他常常上网下围棋,不为娱乐,而是有意锻炼脑力。
2008年,廊坊市纪委、监察局成立电子监察室,领导安排白国轩负责。对这项白手起家的创新性工作,许多年轻人都有些挠头,但老白却不怵。他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和同事一起查资料、搞调研,奋战半个多月,先后修改、起草了《廊坊市电子监察办法》、《关于对电子监察视频监控对象违规行为的处理办法》、《电子监察工作流程图》等多项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规章制度,厚达57页,近两万字。这是全省首创。
只要投入工作,老白就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2010年,廊坊在河北省率先启动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并实施市、县两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网络对接、同城审批”。为有效推动工作,白国轩建议去外地取经。从厦门学习返回的途中,他兴奋地与同行人员就学来的经验讨论了一夜。到廊坊后,他顾不上休息,又连夜起草考察报告,积极推动落实。不久,廊坊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实现电子监察系统市县对接的市。
坚持原则、秉公执纪,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纪检监察干部对党的忠诚——
“不该拿的钱,一分也不能拿;不该得的利,一丝也不能得!”
张建颖是廊坊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和白国轩的工作接触中,她发现老白穿的西服总不合身,都有些肥大。后来熟悉了,张建颖才知道,老白的很多衣服,都是他妹夫穿过的旧衣服。
白国轩患脑瘤后没多久,在企业上班的妻子也下了岗。3次脑部手术,白国轩欠下了巨额医疗费。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重担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但他从未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连看病时单位主动用车接送,都被他婉言谢绝。单位每年为生活困难的同志申请生活补贴,每次都是同事硬拉着他去申请,老白自己从不开口。
白国轩所在的科室,负责对全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明察暗访,以及政府采购监管、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等工作。在有些人看来,这是个难得的“肥差”。但在白国轩看来,承担如此重要的工作,是信任更是责任,他绝不会因人情、利益而丧失原则。
全省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廊坊市将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窗口人员各种违规行为制成专题片,在全市警示大会播放。白国轩负责的电子监察室一时成为“焦点”。会议前夕,一些违规单位和被抓拍到的工作人员,到处托人找老白求情,但都被他婉言拒绝。朋友说他太固执、不通人情,可白国轩说:“纪检监察干部就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这样才能对得起‘忠诚卫士’这个称号。”
有人说,老白有点“傻”,稍微运用手里的权力变通一下,生活就不用发愁了。一次办公用品集中招标采购,参与竞标的企业非常多,竞争异常激烈。在专家评委评标过程中,白国轩发现采购方有指定竞标企业的倾向,而且没给评委提供事前勘察的实物,白国轩立即向专家评委提出暂停对该企业进行评标的建议。企业负责人送来红包,白国轩严词拒绝,最终该企业被取消了竞标资格。
2009年,“小金库”突击检查过程中,白国轩带队深入到某县,发现一个单位存在私设“小金库”问题,当即查封了该单位账目。返回途中,这个单位托熟人追了上来,请求他不要把账目带回市里,也有同志劝他:“你和他们这么熟,做个顺水人情算了。”但老白不为所动,最终将这个案子办成当年的典型案件。
一边坚定地拒绝利诱,一边却是现实生活的困境。白国轩说:“不该拿的钱,一分也不能拿;不该得的利,一丝也不能得!”
为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白国轩鼓励妻子自主创业,在小区办起了“小饭桌”。起初,孩子只有十几个,赚不到几个钱。但他们没有放弃,从生活费中挤出钱,改善孩子的饮食、午休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很快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小饭桌”生意越做越火。
2011年,白国轩被中央纪委、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单位奖励他个人1万元。老白眼含热泪把钱送到领导手中:“功劳应该是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经过领导的百般说服,老白才收下这笔奖金。
不争名利,不计得失,他淡然面对荣誉和晋升,乐见年轻同志成长进步——
“我明白自己身体难堪重任,有机会让年轻人上吧!我能够协助年轻同志干事就行了。”
廊坊市电子监察系统在全省最先启动,经常有兄弟地市来参观考察,有时候一个月就有好几拨。每次,白国轩都跑前跑后,积极准备系统调试工作,事无巨细,连调整摄像头的角度,他都亲自上阵。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都上去迎接参观,他却一人默默地回到办公室的小格子间。“我的形象不好,不适合抛头露面,做些幕后工作就好。”
在同事眼中,白国轩为人谦和、低调、任劳任怨,谁也没有见过他摆老资格,与同事争这争那;也是大家公认的“才子”——他负责的信息工作连续8年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信息工作评比中名列第一。组织上几次考虑他的提拔问题,他却几次推辞:“组织上关心我的进步,我很欣慰。但我明白自己身体难堪重任,有机会让年轻人上吧!我能够协助年轻同志干事就行了。”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和白国轩同一科室的副主任白云亮说,对年轻同事,老白总是悉心教诲,毫无保留。不管是谁,在工作上、生活上有了困难,他都主动帮助,倾尽全力。与他同龄的干部提拔了,他真诚祝贺;比他年轻的同志提拔了,他还是真诚祝贺。直到去年11月,在廊坊市纪委工作了24年的他,被任命为副处级纪检监察员。这件事,周围的同事比他本人还高兴!
声称自己“难堪重任”,白国轩却从未在工作上打折扣。“老白不仅不会晚来早走,还经常加班。”和老白在市纪委共事7年的邳树家说,监察综合室工作繁杂,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很多时候白国轩都是让同事们先回家,自己一个人留下来完成最后的工作,“他总说,我们的孩子都还小,需要多照顾”。
对工作,白国轩总是主动担当。2009年,在查办“小金库”案件中,组织上没有安排他参战,可他却主动请缨,和同事们始终坚守在办案一线。面对十几箱的财务账目,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参与核查,最终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件线索。面对涉案人员的抵赖狡辩,他充分运用办案技巧,耐心说服教育。经过两个月的连续奋战,他和同事们查处了某县交警支队、某县建设局私设“小金库”等6起违纪违规案件,罚没违规资金200多万元。
这就是白国轩,一位工作在基层的纪检监察干部。面对病痛的折磨和生活的坎坷,他忠诚奉献,笑对人生,坚强地书写着自己精彩的人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本文刊登于《中国监察》201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