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为灾区群众擎起一片晴空

发布时间:2013-05-27 19:04:16 浏览: 293

5月21日23时21分,结束总结会,54岁的武静走在四川省芦山县体育馆安置点的帐篷外。


这位芦山县纪委、监察局副县级纪检监察员,像往常一样仔细检查着安置点治安情况。昏黄的路灯灯光将她纤细的身影拉得老长。终日奔走在抗震救灾一线,她的脸被晒成了不均匀的炭黑色,脖子上还有刚脱完皮的痕迹。


想起当天中央领导同志视察灾区时,对抗震救灾监督检查工作的重托和要求,她心里热乎乎的,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武静临危受命,担任芦山县最大的集中安置点——体育馆安置点的临时党委书记。这位今年10月就将退休的纪检监察干部,把5500多位安置点群众当做亲人,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工作,为灾区群众擎起一片晴空。


面对考验,她说——


“我们是纪检监察战线上的党员干部,没有理由不冲在最前面”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雅安作为四川省6个重灾市州之一,面临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芦山县集全县之力,从各个部门单位抽调人员投入到重建中来。武静就是其中一位,主要负责对项目、资金的监管。


经过5年灾后重建,芦山正值蓄力发展之际。没想到,一场强烈地震又呼啸而至。


那一刻,武静也很惊慌。可缓过神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号召空地上的党员们立即到单位报到。


4月20日下午2时,根据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武静来到县体育馆安置受灾群众。起初,食物、饮用水没办法运进来,武静和同事们就硬扛着,食物让受灾群众先吃,帐篷让受灾群众先住。而她和丈夫,则挤住在四面透风的凉棚里。


“我们是纪检监察战线上的党员干部,没有理由不冲在最前面。”武静说。


选址,平整场地,发放物资……武静一刻不停地奔走在抗震救灾一线。由于长时间劳累,营养跟不上,她好几次都觉得眼前一黑,差点昏倒。


震后第二天,安置点成立临时党委,武静担任党委书记。面对5500多位受灾群众,如何稳定情绪、保障基本生活,考验着安置点临时党委。


“你们放心,今天晚上不会有一个人露宿街头。”武静代表临时党委向群众作出承诺。当天晚上,一顶顶帐篷在县体育馆安置点有序搭建起来——这也是该县最早搭建帐篷的安置点。


4月22日一早,武静把鲜红的党旗挂在了安置点的帐篷外,挂在了抗震救灾前沿阵地上。党旗就像启明星,临时党委就是领路人,引领着安置点群众迎来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黎明。


履职尽责,她说——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打折扣地贯彻好、落实好制度要求”


如何确保救灾款物真正用于受灾地区和群众?怎样交出一本“明白账”、“放心账”?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武静心里有谱:“地震发生后,省纪委、监察厅派出7个监督检查督导组进驻灾区一线;监督检查、信息公开贯穿监管全过程;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立体监督体系;推行表册台账、公示栏、举报电话、举报箱、监督岗、监督员证‘六个统一’…… 这些举措为加强资金物资监管提供了重要纪律保障。”


武静说,灾区的资金物资实现了“来源有造册、去向有签收、分配有计划、使用有监督”目标,从制度上防止了救灾款物被挪用和侵占。“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打折扣地贯彻好、落实好制度要求。”


在县体育馆安置点指挥部的帐篷外,《关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十四条禁令》、《芦山县抗震救灾物资分配“八不准”》、《抗震救灾物资接收统计报表》、《资金发放流程》等相关制度文件均张贴在醒目位置,时刻提醒着每一名党员干部认真履职、廉洁奉公。


实际上,芦山县在地震后面临没有电脑办公等不利条件,无法制作统计报表。武静先行一步,用笔在本子上手绘统计表格,每接收一笔物资,都要详细记录下来。


设立在安置点路口的抗震救灾监督岗里,由纪检监察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监督队伍,佩戴着监督员证现场办公。大红色的布告栏里,抗震救灾监督举报电话12388格外显眼。截至5月22日,安置点已接收物资5.7万件,发放物资5.4万件,无一例群众举报和不规范发放的情况发生。


服务群众,她说——


“只有了解群众情况,才能更好开展工作,做事才能更贴心”


在县体育馆安置点指挥部的桌子上,几本厚厚的登记本记录着安置点群众的基本情况。


“只有了解群众情况,才能更好开展工作,做事才能更贴心。”武静说。


“贴心”的事不胜枚举。


一名怀孕妇女产期已过4天,急需送往市医院。武静得知后,立即联系急救中心将母子送往雅安。安置点的婴儿没有奶粉吃,武静想尽办法,硬是从平价超市废墟里翻找出了婴儿奶粉。


武静牵头组建义务巡逻队和义务消防队,实行24小时巡逻制度,对进入安置点居住的人员进行身份登记,对临时入住人员实行24小时动态管理。


“房子震垮了,但是梦还在。”在武静的带领下,安置点组建群众宣传队,开展“自强不息、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系列宣传活动,让群众在帐篷里就能听故事、看表演。


时间抚慰伤痛,生活传递希望。“帐篷书屋”、“帐篷影视播放点”、“帐篷联谊会”……在武静等人的努力下,随着一个个活动的开展,受灾群众逐渐走出地震阴霾,重建家园的信心更足了。


当群众的贴心人,群众也把武静当亲人。受灾群众从开裂的房屋里抢出腊肉,煮好饭菜,第一个端给武静;洗澡排队,群众为武静开辟“绿色通道”;再难的工作,受灾群众只要看到武静,都会对她说:“只要是你说的,都算!”


雅安市纪委书记刘锐说:“武静是我们全市纪检监察干部的一个缩影。全市150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不畏艰险,不辞劳苦,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铮铮誓言。”


武静身后屹立的,更是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四川省纪委、监察厅要求,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与灾区群众同舟共济,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和社会发展双重胜利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戴必莲 雅季萱 记者 李雪竹)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