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记出的无私情
——追记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贾岙村党支部原书记诸葛建武
3月28日,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贾岙村党支部书记诸葛建武突发脑出血,虽经全力救治,依然无法挽留住他正值壮年的生命。
“这样好的一位村干部,只有39岁,就这样走了,我们大家都少了一位亲人。”诸葛建武离世后,贾岙村村民和他的家人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悲痛和哀伤之中。大家敬重他、想念他。诸葛建武的妻子黄建双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了他生前的11本日记。但是,由于家人的大意,2012年的日记不小心弄丢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干事。”翻阅这些日记,这是诸葛建武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总是‘厚着脸皮’向人要钱”
“中午吃过饭和岳珍(村委会主任——作者注),由小海(诸葛建武的朋友——作者注)开车到温州。因村里要建造大桥,需要筹资,我们第一个去的是亨泰纺织公司,找潘万明经理,请求他厂出资8万元,潘总答应股东商量后再回复。第二个去的是福早钢铁市场,请诸葛福早出3万元,他很果断地答应2万元……”
——摘自2007年11月13日日记
贾岙村是个古村,村里一棵4个成人才能合抱、有着千年树龄的银杏树,见证着该村的悠久。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贾岙村虽有青山绿水,但经济落后,村民生活并不富裕。
走马上任的诸葛建武把项目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11年来,该村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850多万元,是湖岭镇潮基片项目建设最多的一个村。而这么多资金,都是诸葛建武等村“两委”成员用真诚无私的心从各方筹集的。
三十一溪静静地流淌着,这条像玉带一样穿村而过的溪流,给贾岙村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曾让两岸村民为难:溪上只有一座老桥连接两岸,离桥远一点的村民到对岸往往要多走2里多地,绕一个大圈。为解决这一民生问题,诸葛建武和村委会主任诸葛岳珍等人一道,利用各自的人脉,到处“化缘”。
“村里建桥、修路、发展产业,诸葛建武都要打电话,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和关系,‘厚着脸皮’要钱。”原潮基乡人大副主席、驻村干部黄少林说。
“厚着脸皮”,正折射出诸葛建武为村里事业的执著。建桥支出的每一笔钱,都是诸葛建武等村干部凭着真诚打动一位位爱心人士募集的。
2010年1月19日,一座宽12米、长40多米的新桥竣工,两岸的村民再也不用绕道了。同时,该桥也成为湖岭镇金川社区至林溪社区的主要通道。笔者采访时,看到一辆辆小车在这座桥上疾驰而过。
这座桥,共花了90多万元。立在桥头的捐资功德碑上,镌刻着一位位爱心人士的姓名,也把诸葛建武等村干部铭刻在村民的心底。
经济项目是诸葛建武最上心的事。村民们知道,农业观光园区项目要是没有他的努力,是很难在贾岙村落户的。
站在贾岙村马头山山顶,一眼望去,下面是一片300多亩的果园。果园里种植了樱桃、猕猴桃、枇杷等20多种果树,樱桃树已经结出了青色的果子,煞是喜人。这里就是市栖林果树有限公司落户该村、正在建设的农业观光园区项目。
这片山坡原本是杉木基地,由于山路不通,加上杉木“个头小”,数十年来基本没为村民带来收益。为了让栖林公司“落户”贾岙村,诸葛建武可没少花力气。而那时,有好几个地方都在极力做着“栖林”董事长王美芬的工作。
然而,困难不只是竞争对手多,更在于本村村民的思想。为了山地征用补偿等问题,村里好几次与“栖林”差点要谈不下去。
为此,诸葛建武多次从中协调,和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给大家讲观光园区的前景。“他几乎磨破嘴皮、跑断腿,而且不为自己个人着想。”王美芬说,是诸葛建武的诚意打动了她。
有一件事让当时参与做村民思想工作的村报账员诸葛启强印象特别深刻。有一亩多地涉及好几户人家,种植果树需要平地,这几户坚决不同意。在他们眼里,土地是他们的命,一旦平了,界线就没了,如果日后再拿回来就不好再分割了。经过多次讨论,将分界线埋在地下的方案,得到大家的认可。“村‘两委’为此不下10次跟许多村民做工作。”诸葛启强说,要是没有建武的坚持,这个项目就不会落户贾岙村了。
今年1月,观光园区项目建设正式启动。现在果园雇佣20多名村民开路,等项目正式营业后,还要聘请村民参与园区管理。“阿武书记曾说过,旅游项目搞起来,村里人气高了,村民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诸葛启强满怀信心地说,不久这个观光园区就会给村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
“为村里做事哪能斤斤计较”
“上午去国土局办事的途中加油了,加了350元。油费真贵。前几日,启强(村报账员——作者注)还跟我说,赶紧去他那报销路费,如果为村里做事还老要自己掏钱,就亏大了。想想还是算了,要硬气点,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过来的,为村里做事,哪能这样斤斤计较。”
——摘自2011年8月2日日记
三十一溪景观带两侧是宽阔的道路,清澈的溪水,郁郁葱葱的小草和树木,让人赏心悦目。这是新近完工的一项民生工程,而这里原来是垃圾遍地,还有不少违章建筑。建设景观带工程,改变村容村貌,是诸葛建武最操心的一件事。
近年来,村里项目建设多,开支大,为此诸葛建武总是精打细算,力求节省。黄少林说,当时根据中介机构评估,景观带的造价要19万多元。诸葛建武和村干部合计着,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讨论,将建设费用预算控制在16.1万元左右。
项目建设中,为了再节省费用,诸葛建武提出“包清工”,村里自己购买材料,再由施工队承包施工。他为此亲力亲为,亲自购买材料,掌握每一笔支出。最终工程完工决算,造价是13.9万元。黄少林说,这个项目虽不是大工程,但经建武努力,为村里省了好几万元的支出。
在村里项目建设经费支出尽可能“抠”的同时,诸葛建武也是尽可能地为村集体节省开支。
“他平时跑项目为村民办事总是开着自己的小车,从没有在村账中报销一分的差旅费,从没有在村账中报销一分的汽油费。仅此一项,长年的积累就是一笔不小的钱。”村里一位老同志对笔者说。
黄建双告诉笔者,几年前为了方便孩子读书接送,建武考虑了很久,才按揭买了一辆车,可后来私车变成了公车,大多时候被他用来办公事。
黄少林举例,每年村里都组织计生员等去温州、永嘉等地为在外做生意的本村育龄妇女做两三次环检。诸葛建武每次都自己开车带队前往。此外,平常在工作中吃饭等事情,他都自己付钱,11年来没向村里报销过一分钱。“他总说,村里没几个钱,我这点钱算什么,只要把村里建设好就心满意足了。”黄建双说,“担任村干部虽有一点工资,但还不够他花。这些年,他从没给过我什么家用。我除了自己平时做点散工,两个孩子吃饭、读书费用,都要靠公公婆婆种田挣来的钱帮忙支撑着。”
笔者看到,诸葛建武家的房子,是他父母20多年前为他结婚建的旧房子。湖岭镇三资管理中心潮基分中心会计郑日华说,贾岙村这十多年是潮基片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入最多的一个村。按理说,工程多,招待的费用也会多,但该村的接待费用比例却是9个村当中最低的一个。其中2009年的接待费用只有一笔890元,而这年的项目投资额是150多万元。
“我要做个全职书记”
“白天忙好了村里的事,晚上去瑞安跟小江他们聚会……小江的公司现在越做越大,他说如果当时我答应跟他一起做,现在我也要发达了。我想,很多都是注定的,我要一心一意做个全职书记。”
——摘自2009年6月23日日记
诸葛小江跟诸葛建武关系向来要好,两人是“发小”。小江在上海经营进口食品,一年的营业额有数千万元。公司刚创办时,他希望诸葛建武一起做,说给他20%股份,但诸葛建武一直说村里的事情多走不开。
“我看中他的能力,这几年,常提出让他过来和我一起办企业。”诸葛小江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傻”的人,这么好的机会不要。
而在瑞安和温州都有自己的企业,并做得有声有色的诸葛承凤,同样对诸葛建武发出过邀请,甚至一度强逼着要他去。
“我在村里做了这么久,总得先弄出点成绩,这样别人才好接手。”这是诸葛建武对他们说得最多的“借口”。只是,他从来没有说过,到底要做出怎样的成绩。这让他们很困惑。
对此,只有黄建双最了解丈夫的心。她说,建武当了4届村党支部书记,一路走来,身边的人做生意总想拉着他,希望他参股。其实他知道有些人是真心把他当朋友,但也有些人是冲着他这个村党支部书记来的。在他的心里,始终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多为村里做些事。
心中装着村里的事,眼中就会轻看小我。黄建双说,村里工作强度大,建武好多个晚上跟自己说怕做不好村里的事,怕自己坚持不下去,说着说着还流出了眼泪。
“这么多年的夫妻,我很少见他流泪。”每当这时,黄建双总安慰他,并劝他不要再管村里的事了,去外面找份事情做,好好培养孩子。
在将要满三届任期的时候,镇里考虑到诸葛建武在本村的威信和作出的成绩,希望他再担任一届书记。他听从了组织安排,点头答应了。
然而,就在诸葛建武第四个任期还差一年的时候,他突发脑出血倒下了,从此再没有醒来。
“他那次要是听我劝就好了,是一直以来的操劳和疲惫带走了他。”说到这里,黄建双泣不成声。
“爸爸,你走得那样匆忙,没有留下片言只语。但是,你生前留给大家的是一笔财富,这笔财富不是金钱,它比金钱更可贵。即使你已离去,你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正在读高中的诸葛建武的大女儿这样写道。
10多年来,贾岙村道路硬化了,自来水网改建了,三十一溪堤坝、跨溪大桥造起来了,新村办公楼建起来了,卧龙峡农家乐开张了,油茶基地建起来了,农业观光园果树种上了,村民的收入渐渐高起来了……然而,村民的带头人诸葛建武却过早地离开了。
雄秀的卧龙峡,见证着诸葛建武公私分明、心地无私;11本日记,见证着诸葛建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贾岙村千多名村民,更在心底铭记他们的好书记诸葛建武!
笔者告别贾岙村时,千年银杏树枝叶随风摇曳,发出“哗哗”的声音,似乎是在呼唤着诸葛建武。
阿武书记,你听到了吗?(欧苗苗 陈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