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不变的标准

发布时间:2013-08-05 18:52:54 浏览: 238

——记全国模范法官、江苏省扬州市广陵法院纪检组长郭祝山


郭祝山出生于高邮农村,家境贫苦。他1岁多点离开母亲,10岁时继母去世。他永远记得,8岁时挖河挑泥,乡亲们摸着他稚嫩的肩膀和后背,你一锹我一锹从他担子里“下土”。河堤边开饭,大家又你一勺我一勺往他碗里压菜。


乡亲们的恩情郭祝山铭记在心。如今,他以深厚的感情对待群众,把群众满意作为自己的最高工作标准。他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用心用情用爱去审理或执行每一起案件,为当事人送去持续的温暖和关怀。


郭祝山从事司法工作26年,担任纪检组长16年,先后50多次受到表彰,荣立8次三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一等功,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全国法院政治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2月,被授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他为当事人挨过骂,受过指责,贴过钱,当过维修工、搬运工、泥瓦匠……只要当事人满意,他什么都不在乎


2011年4月12日凌晨,一位老人在弥留之际,不忘让女儿给郭祝山打电话:“我啊,就想郭祝山,别人都说他是我干儿子,他呀比我的亲生儿子待我还要好……”


老人看到赶到医院的郭祝山,拉着他的手,才安心地走了。


这位老人是郭祝山经手的“婆媳房产官司”中的原告,叫易启菊。案子早就结了,但郭祝山却像儿子一样照顾了她15年,为老人送吃送喝、吊天花板、修坐便器,每年大年初一都要去给她拜年。老人亲切地称他为“法官儿子”,并将自己唯一的金器打了4只耳环,准备送给郭祝山的女儿做嫁妆,以表达心意,却历经“三送三退”。


一纸判决的生效始于盖上公章的那一刻,但真正实现却是在执行到位时。


执行难,众所周知。但再难的执行到了郭祝山那儿都能迎刃而解,不仅如此,他还能让当事人双方化怨气为和气。


“为了我和婆婆的案子,他跑了不下百趟,有一次,还下着雪。”虽然案子已经过去多年,但回忆起当初与婆婆易老太打官司的情景,单玉凤依然历历在目。


1994年10月26日,单玉凤的丈夫突发心脏病去世。不久易老太和她打起了房产使用权官司。按照判决,要在三间一院的住宅中,开四道门,闭五道门,还要另砌厨房、卫生间,婆媳关系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执行遭到强烈抵制。郭祝山接下了这块难啃的“骨头”,他认为,婆媳分开居住是最好的办法。


“当时给我找了一处房子,房子粉刷、水电安装都是他一手操办的!”单玉凤说,郭祝山跑房管局、社区、中介,终于找到了一处空房。房子没水电,他多次跑供水供电部门;房子要修缮,他就利用休息日拉来黄沙水泥陪着瓦工师傅一起干;维修没有钱,他就用自己的工资垫着。


单玉凤感动地说:“郭法官,一切都听你的!”在搬家时,她还主动将三个门柜让给婆婆,婆媳握手言和。


“把百姓当家人,耐心听陈述,细心找焦点,真心帮解决,一些老大难案件就能得到有效化解。”郭祝山说。


执行中,当事人经常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责备或谩骂,但郭祝山都能巧妙地化解。


“都说不搬了,你还来干嘛?还让不让我们活了?”朱建国是一起民事案件的被执行人,法院判决他腾房,可他身患肝炎,妻子没有工作,孩子还不满三岁,因为案件,他的病情一度加重。


“今天不谈案子,就谈谈你的病。”郭祝山把手中的水果放在桌上,接着说,“我托朋友找了一个老中医,听说治你的病很有一套,你看,这是我向他要的方子和饮食起居注意事项。”郭祝山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两张记得密密麻麻的纸,递给躺在床上的朱建国。朱建国感动得热泪盈眶,郭祝山再来的时候,他主动谈起了案子……


尚君义是扬州五交化总公司业务员,也是郭祝山众多执行案件中的一个当事人。“官司打得很顺利,但执行很难。”尚君义说,案子虽判了,但一直拿不到钱,“只要一有机会,无论刮风下雨,也不论严寒酷暑,老郭都会想办法帮我去要钱。”如今尚君义跟郭祝山是很好的朋友。


“这个人很正直,值得结交一辈子!”尚君义说。


广陵区工商联副主席张坚和郭祝山也是很好的朋友,两人相识于上世纪90年代,缘于一起案件。一位老太太的第三任丈夫去世后,跟子女发生矛盾,无处居住,就住在一间破房子里。


“处理案件时,郭祝山看到老人房子破了,就自己拿钱出来,还亲自爬上屋顶帮老人修房!”提起此事,张坚至今仍被感动着。


这是一起惊动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件。仇老太与夏老汉相邻而居。一个要把窗子封了,一个要透光不让封,两人闹上法庭。一审二审判决后,夏老汉不服,一直申诉至最高院。


“断头不过碗大个疤,拘留、坐牢也不在乎。”执行期间,夏老汉将屎尿倒在仇老太家的窗户下,深夜用竹竿捣房顶,并扬言:“谁来执行就杀掉谁。”


郭祝山不怕邪,天天上门,同时跑外围相关亲属和单位,“终于摇动了墙上的锈钉”。“把窗子改成百叶窗,外面的看不到里面,相邻的也可以透光了。”郭祝山说,只要用心,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


到法院签了和解协议后,两位老人坐上同一辆三轮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案结,事了,人和,这是郭祝山所追求的完美结局。


在执行庭11年里,郭祝山挨过当事人的骂,受过当事人指责,为当事人贴过钱,当过维修工、搬运工、泥瓦匠……这11年里,有耄耋老人化怨气为感激,把自家地里最好的蔬菜割了送他;有当事人过生日给他送寿桃,怕他骑车手冷,为他织手套;有拄着拐杖的老汉将2000元送到佛教圣地大明寺,要为他积德祈福……


“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智慧、带着奉献去办案,他把百姓当做亲人家人,他有锲而不舍的‘拔钉子精神’和甘于俯下身子的‘泥瓦匠’精神!”市中级法院老院长时永才在全市干警大会上这样评价郭祝山。


他分管财务多年,是常人眼中“有权”的领导,但他的住房又小又旧,那辆旧自行车是他办案开会唯一的交通工具


“做人要有底气,说话要有硬气,工作才能有正气,群众才能服气,所以一定要不愧心、不愧人、不愧组织。”郭祝山说。


在长征西路一套20多年老房子的车库里,有一辆凤凰牌26式旧自行车,被郭祝山当成宝贝。


上世纪80年代末,整个广陵法院就一部汽车,法院辖区近百公里,执行办案基本靠自行车。郭祝山就骑着一辆永久牌28式自行车穿梭在扬州的大街小巷。


28式的那辆自行车跟随郭祝山风里来雨里去,破得实在不能再骑了,他才换成了这辆凤凰牌26式自行车,一转眼这辆车也骑了15年,轮胎、钢圈等大件都已经换过多次,小修小补的次数已经无法计数。


“他每天还是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市中级法院宣传处处长刘俊说。慢慢地,身边的同事领导都开起了轿车,郭祝山却一辆旧自行车一直骑到今。


郭祝山走上法院领导岗位整整16年,曾为当事人的住房四处奔走,但他至今还住在一个质量较差的房子里。一室一厅,50多平方米的旧房,郭祝山和家人一住就是10年。后来单位终于空出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紧靠路边,噪声大,房子的墙体还有些开裂,可郭祝山在这套房子里又住了10年。


其实,单位曾多次要给郭祝山调房,但都被他以“还有比我更急需房子的”为由,一次次放弃了分房的机会。1998年,广陵区政府曾专门下发批文,同意法院给郭祝山买房,但又被他搁置了。当初,爱人不理解,他就做爱人的工作,最终得到爱人的支持。


郭祝山的家境不宽裕,前几年他每月工资3000多元,每月要为下岗的妻子买养老和医疗保险,要供养上大学的女儿,还要赡养老家年迈多病的父亲,一家人剩下的生活费也就1000多元。家中一台14寸的电视机看了30多年没更换,结婚时添置的家具至今还在使用。然而,郭祝山对待群众却很大方,处理赡养纠纷他为当事人垫过钱,办理执行案件他自掏腰包给当事人,身边的贫困学生,他资助完成学业,案件外的孤寡老人他一帮就是15年……就连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的1万元奖金,他也全部交到法院工会账上。他说:“荣誉是大家的,奖金也应归大家!”


郭祝山家的生活较为清贫,但他的家庭却幸福充实,被评为广陵区十佳和谐家庭。


郭祝山与家人约法三章:生人不准进门,熟人不谈工作,对当事人请客送礼和说情的一概拒绝。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吃当事人一顿饭,不拿当事人一分钱,不接受当事人安排的一切娱乐消费。


有一次,郭祝山在协助外地法院执结一起案件后,对方法院真诚地送来烟酒等物,郭祝山坚决不肯收。对方想了个“高招”:将礼品存放在旅馆,待离开扬州后打电话给郭祝山,让他带身份证去旅馆领取。郭祝山向组织请示后,托人将物品折价处理,所得款1000多元全部寄还。对方法院非常感动,特意寄来感谢信表示敬意,并将此事作为教材在当地法院宣传。


郭祝山进入法院领导班子后,先后三次负责法院基建,法院投入资金达3500万元。从工程设计招标、现场施工、工程审计到资金拨付,郭祝山都直接负责,每一分钱的用处他都精打细算,每一个施工细节,他都亲自监督。为了检验瓷砖质量,他把瓷砖带回家放入冰箱做冷冻实验;他亲自去山东采购石材,为法院节约资金数百万元。他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双休日也不“打盹”。一次外墙粉刷,因工期紧又是雨天,施工方就打个马虎眼不钉钢丝网,没想到郭祝山把问题想在了前面,冒雨骑着自行车赶到工地,勒令立即返工。


“他就是不吃一顿饭,不抽一根烟,不拿一分钱!”负责施工的扬州金得利装潢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娄同林由衷叹服。他说,整个工程,公司几乎没有赚钱,但郭祝山的人品让他敬佩,他从郭祝山身上学到了金钱买不到的东西。


郭祝山的“硬气”不仅让外面的人不能理解,就连搭档曾光明也觉得“不可思议”。


郭祝山在法院一直分管财务,所有的经费必须由他审批后方可入账。有一次,一家饭店老板拿来一沓发票,让曾光明签字。曾光明签完了将发票送到郭祝山手中,他翻看了一遍,将其中一张发票抽到一边:“这是上次战友来,我自己请他们吃饭的,这张发票不能报!”


他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26年里没有请过一天假,就连住院开刀都选择在节假日。


因工作业绩突出,郭祝山由执行庭副庭长直接提任法院纪检组长、副院长。


2002年春节前夕,郭祝山被确诊为淋巴管腺瘤,在肿瘤良性还是恶性尚未确定的情况下,他首先将对干警们的慰问安排好,把法院过节值班和其他事项安排好,直到腊月二十八才去做手术。连医生都不能理解:正常病号都提前回家过年,哪有人这时住院开刀的?


2012年1月3日,广陵法院一名干警结婚,婚宴即将开始,唯独郭祝山还没来。同事陆启萍纳闷:郭副院长前天就订好了花篮,怎么这会儿还没到,这不像他的作风啊,一定是出什么事了!


陆启萍打通电话,吓呆了:郭副院长住院了,医院已经下发了病危通知书!


“其实去年12月30日和31日他身体已经很不适了,但他依然坚持上班。”陆启萍说,当时郭祝山的脸色很难看,却仍在坚持工作,实在不舒服的时候,他躺到沙发上交代工作。办公室同事实在担心,打了个电话给其家属,没想到送到医院就住院了,急性戊肝,相关指数比正常人高出200倍,医生当即下发了病危通知书。


“职务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服务,要把大家的事安排好服务好。”在郭祝山眼里,只要是单位的事,是大家的事,就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广陵法院,每一名干警都有一个与郭祝山相处的“难忘回忆”。


干警家里的红事白事、生病什么的,郭祝山都料理得妥妥当当。


精美的蛋糕,蛋糕上雕着精美的图案:两颗交叉的心,中间一个“廉”字。还有一张读书卡和一封“廉信”——在广陵法院,每个干警过生日时都会收到这样一份“廉政套餐”,这是郭祝山分管行政工作后的创意之一。


郭祝山是一名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多次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他常与干警交心谈心,坚持做到干警生病必访,家庭矛盾尖锐必访,特困家庭必访,思想波动较大必访。


郭祝山发起了“活动式教育”,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专题辅导、条规测试,提出了一部门一要求、一干警一格言、一走廊一特色,法院的“文化长廊”成了干警言行的参照系。广陵法院成为江苏省首批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近年来,广陵法院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江苏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江苏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等,群众对法院的满意度为98.8%。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