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生命的绝唱——追记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纪委原副书记黄增安

发布时间:2013-08-16 22:44:44 浏览: 366

50岁的生命,戛然而止。2013年5月8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纪委原副书记黄增安永远地告别了他热爱的纪检监察事业,离开了亲人和同事,把生命最壮丽的篇章、最后的绝唱奉献给了川西北高原。


明知山有“虎”,疾恶向前行


2005年,黄增安任马尔康县纪委副书记,分管案件查办工作。他疾恶如仇,对腐败分子、对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有案必查,决不手软。他常常告诫同事:“对待腐败分子,不管是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


2008年9月13日凌晨,党坝乡境内某公司87公斤改性铵油炸药、2185发导爆管雷管、400发瞬发电雷管被盗。这么多的民爆物品被盗,让领导们的心悬了起来,让老百姓的心不安了起来。按照上级要求,纪检监察部门立即启动责任追究。黄增安主动请缨,立即带领办案组的同志深入事故发生地调查取证。他们积极配合公安人员,经过一番艰苦奋战,终于使案件顺利告破,最后对8名干部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责任追究。


2009年10月,因马尔康县第二小学教学综合楼、绒兴家苑、政法大楼三个工程项目存在诸多问题,州、县纪委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此开展调查。在联合调查组中,黄增安的年龄最大,但他是调查组里出了名的“老黄牛”。调查取证、打印材料等他都争先恐后,就像一部开足马力的机器不停地转,为突破该案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案因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中的多名领导干部,办案难度很大。黄增安与办案组的同志一道克服重重阻力,反复调查,取得了确凿的证据,终于查明这些工程存在未依法进行公开招标、无证施工、严重突破规划指标、违规占用土地、违规办理规划手续等问题。案件查实后,对10名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对违反规划指标进行工程建设的企业处以930余万元的罚款。这项罚款,创下了当年全省建设工程单笔处罚的最高纪录。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8年来,黄增安经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28件,给予党纪处分23人、政纪处分32人,其中党纪政纪双重处分10人,至今无一人提出申诉。


一身浩然气,两袖清廉风


黄增安最不愿面对的,就是查办案件时四面八方来的“说情风”;最让他觉得喘不过气来的,就是那些常人无法理解的压力和各种各样的关系,像一张无形的大网……


2006年7月,县里开始纠正、清退干部职工多购(占)住房,作为县“清房办”主任的黄增安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但他不论是对一般职工还是领导干部,都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一位老领导请求他开一份购房时未享受单位补贴的证明,但是材料显示这位老领导已经在购房时享受了单位补贴。为此,他为难了。这位老领导在他刚调到马尔康县工作时,对他有知遇之恩,在生活上和工作中给予了很多帮助,他也一直想报答这份情。现在,只需要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开一纸证明就行了。但是,思前想后,黄增安还是拒绝了。他不能拿原则来还这份情!


2008年,在查办某局挥霍浪费公款一案时,说情者接连不断,黄增安的手机几乎被打爆,大意都是:“马尔康就这么大,低头不见抬头见,放一马算了。”一时间,各种阻力接踵而至,指责声、怨恨声、谩骂声不绝于耳。黄增安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但想到国家财产蒙受损失时,他只能对说情和压力不为所动,最后实事求是地给予了此案主要负责人以处分,并如数追回了国家的损失。案件结了,许多人也被黄增安得罪了,但他说:“在这个十分讲究‘关系学’的年代,我又何尝愿意无缘无故得罪人呢?既然干上了纪检监察工作,我就不后悔。”


这些年,在查处一些案件时,也有人向黄增安搞感情投资送“红包”,他都坚决拒收或退还了。他不拿原则做交易,维护了纪检监察干部形象。群众称他为“敢摸老虎屁股的铁面青天”。


天地有杆秤,党性才公正


2011年1月,一个信访件转到了黄增安的手上:梭磨乡砍竹村农房灾后维修加固补助资金未全额发放给村民。此案涉及金额不大,且灾后重建早已结束,很多人都不愿意接手。黄增安攥紧拳头,下决心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查办这样的案件,对于才成立的片区纪工委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黄增安先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在入村以前,就和片区纪工委的同事研究列出了疑点问题。片区纪工委书记袁方雄记忆犹新:“黄书记为了手把手地教我们,仅笔记本就用了整整两本!”他说,他们进村后,涉案村委会干部不仅不配合,还手拍桌子大骂调查组,而且作了假凭证。黄增安带领同志们一户一户地走访调查。经过4天的“抽丝剥茧”,事情终于水落石出,追回被村委会原主任、村党支部原书记和原村会计截留的农房维修加固补助资金2.82万元,有关责任人也受到了责任追究。在村民大会上,黄增安将调查核实情况进行了通报。这一起腐败案子的查办,虽然针对的是几名村干部,但是党风党纪的神圣在群众心中树立起来了,也给新成立的片区纪工委树立了威信。村民们非常满意,欢呼声响成一片。


黄增安不喜欢坐在办公室听汇报,只要一有空,就下乡调研。2012年6月,根据县委安排,黄增安率队到距离县城100多公里的日部乡、康山乡进行乡村干部工作作风等暗访。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黄增安和同事一连9天吃住在村里,不接受乡、村两级干部的招待。这两个乡都地处偏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尤其日部乡的若古村,是一个海拔3500米以上的纯牧业村。在烈日下走半天,才能碰到三两户人家。黄增安与同事走遍了两个乡的所有村寨。马尔康是多民族聚居地,有的偏远村寨群众还听不懂汉语。到这些村寨开展工作,既要克服海拔高氧气不足的困难,又要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达维片区纪工委书记尼玛让波说:“黄书记与群众交谈时,问得很细,作为翻译的我,经常连比带划与村民进行沟通,有时候遇到很难翻译的方言时,黄书记就让我慢慢来,要清楚地知道群众的真实想法。”尼玛让波说,当时正是6月,山下青山绿水,牧场雪山皑皑,每天累得没有心思欣赏鸟语花香。到了晚上,大家聚在一起,进行分析汇总,有时候要到凌晨三四点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将调查到的真实情况形成专题报告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黄增安的纪律性很强,龙尔甲乡蒙岩村村民杨康说,去年黄书记带着两个同事到他们村调查村干部挪用公款案,每天都吃自带的干粮。中午,他炒了几个菜,但黄增安执意不吃,最后在自己的一再请求下,他们才吃了一盘凉拌胡豆、一盘酸菜炒菌子,荤菜一筷子都未动,走时还留下50元钱。


铁肩担道义,忠诚在心间


“活到老,学到老”。多年来,黄增安以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到县纪委之前,他担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虽然已有中文专科学历,但他还是通过自学,取得了法律本科文凭,取得了律师资格证。2007年,他被省高院评为“全省优秀人民陪审员”。


来到县纪委后,黄增安又刻苦自学,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纪检监察业务知识,还专门学习了汉语速记,很快投入了案件查办工作。他成了全县纪检监察系统最有“资格”的“业务通”,法规条例的应用十分娴熟。


黄增安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手把手地教年轻同志怎样取证、怎样询问、怎样做笔录。在他的指导下,一大批年轻同志很快进入角色。看到他们能独立地开展案件查办工作,他十分欣慰。


2012年中秋、国庆放假,本可以好好地休息几天,但他牵挂着沙尔宗乡呷博村村民反映村干部侵占村集体资金的问题还没有调查清楚,便来到了办公室,查阅询问笔录,结果却累倒了。同事急忙将他送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检查。检查结果为肝癌中期。


然而,就是在住院治病期间,黄增安仍牵挂着未办结的案子。当时,龙尔甲乡蒙岩村村干部挪用公款及受贿案已基本了结,但因在第一次要求被调查人返还资金时,总账有83.6元的出入。黄增安要求沙尔片区纪工委进一步核实。同事马茂田、刘蕴洁在成都出差去看望他的时候,他也提出这一要求。他说:“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做细,一定要做实,不能使国家和集体蒙受损失,也不能让被调查人受到损失。”


清廉是本色,生命更尊严


黄增安和妻子的老家都在农村,且父母年事已高,兄弟姊妹都在老家务农,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他们只能省吃俭用,尽量节约开支,以接济双方父母。


虽然家中生活困难重重,但黄增安从未向单位开过口。在住院治疗期间,他还叮嘱妻子“记得归还单位的录音笔”。为了不给单位添麻烦,临终前已不能说话的他用颤抖不已的手写下了自己的遗言:“不提困难,不贴讣告,不开追悼会,骨灰撒入梭磨河中,丧事从简。”同事们都记得,他曾经说过:“今生活得尊严,死也要尊严一些。”


面对亲人,黄增安却感到很内疚,“照顾家人”四个简单的汉字,对于黄增安来说,做起来却远比查办案件难得多。


2011年8月,黄增安去日部乡英古村调查违反财经纪律一案时,他的妻子在阿坝州医院动手术。他不能陪在妻子身边,只在稍有空闲时,才悄悄打电话询问手术情况。后来妻子去成都复检,他也没有陪同。年迈的父母远在广安老家,他很少有时间回家探望……


多年来,黄增安始终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警醒自己,告诫自己。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安于清贫,用一颗忠诚的心诠释对党的事业的热爱,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2013年6月27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党委追授黄增安“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