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好人”杨良
2012年,杨良被列入“中国好人榜”候选名单,并被评为福建省“敬业奉献好人”。
厦门市海沧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督查科原科长杨良具有一个军人应有的素质:敢担当。
1998年9月,杨良从部队转业到海沧区司法局综合科工作。第二年,他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同时患有肾衰竭、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严重疾病。2008年9月,他接受了肝肿瘤切除手术;肾衰竭合并肠结核,使他终生需要维持血液透析治疗;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导致他几近失明……
“就是这样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上,他选择了坚强与担当。”与杨良共事5年的黄彬对此感叹不已。同事沈科凤还记得一件事情:有一次,几十个商贩因为占道经营问题情绪激动地将该区城管办公楼围了个水泄不通,如不及时处理,后果难以预料。只见杨良走出办公室,毫无惧色地找到带头者,用威严而沉稳的声音告诉对方:“吵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留下两个反映问题,其他人请回。”看着一脸病容的杨良,再听到他掷地有声的话语,刚才还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商贩们顿时安静了下来,并按他的要求推选出两人商讨问题,其他人默默走开了。
海沧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张建春对杨良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印象深刻:“去年我上任不久,杨良就主动找我汇报工作,还就全局工作认真提出意见建议。我听了很感动,要知道,那个时候,杨良的病情已经恶化了!”
在局里,杨良经常承担许多本不是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比如,群众投诉,他主动负责受理,用他的话来说:“敢担当,才能体现活的价值!”
杨良刚转业到地方工作不久,就做了一件引起单位上下震动的事情:单位有一名领导,领着工资,却长期不上班,谁都拿她没办法。杨良实在看不下去了,找到单位主要领导表明自己的态度,希望领导向上级如实反映情况,坚决加以纠正。此举激发了单位的正能量,最后迫使那位领导辞了职。
“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只有杨良敢做,其他人绝对做不到!”同事们现在回想起来,对杨良依然敬佩不已。组织上正是看中了杨良的这份正义感,把他调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担任督查科长。
正人先正己。督查工作,尤其需要做到这一点,杨良不仅做到了,而且始终如一。
杨良身患重病多年,总是尽最大努力不搞特殊。由于身体虚弱,机关食堂的饭菜无法满足治病的需求,他就从家里自带饭菜,以免单位派车送他回家吃饭。
同事程素芳说,杨良患有肾病,每周要三次到医院做血液透析,局里原本安排了一辆车接送他去医院治疗,但是司机接送了几次后,杨良就坚决不让再送。他告诉程素芳,局里车辆本来就少,要保证公务用车,他已经与医院同科室的其他病人共同租用了一辆车来保证接送,费用也不多。程素芳感慨地说:“他自己病得那么重,还时时处处替单位考虑,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好人。”
生活对杨良一家有些不公平。继他身患肝癌后,下岗多年的妻子也患上了肺癌!癌症病魔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侵蚀着这对善良的夫妻。但是,杨良从来没有因此向组织提过要求,他甚至拒绝了有关单位给他送去的1万元慰问金。他说,应把慰问金送给比他更困难的人。
“他身上任何一种疾病都让常人无法忍受。”杨良的主治医生说。杨良的领导和同事真心体谅他的病情,再三劝他在家休息。但他说:“不上班,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这份工资!”
因此,患病这些年,杨良始终坚持上班,除了去医院治疗,从没请过一天假,更没有因自己是病人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降低工作标准。按照医嘱,杨良的血液透析治疗一周要进行三次,每次需要四个半小时。为了减少占用工作日时间,杨良硬将原来一周三次血液透析治疗改为两次,宁愿拿出周六一整天时间连续做两次透析。
杨良为了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坚持不懈学习理论知识,刻苦钻研业务,即使在病重期间,也从不放弃。他先后在全国性专业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60篇,其中2篇获评全国性优秀论文一等奖,5篇获评省市级优秀论文一等奖。
从2006年到2012年6月8日去世,杨良带领督查科同志共接待群众来访近7000人次,处理群众投诉逾3万件,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500多件次。2011年厦门评选表彰42家“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城管执法系统共有8个单位上榜,其中海沧区城管执法局占了4个。(洪榕略 李芳 何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