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把群众带到富路上 把干部带到正路上”

发布时间:2013-09-13 22:35:37 浏览: 279

——记最美基层干部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



吴金印(前左二)与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四和社区群众共享乔迁之喜


“老百姓养鸡为下蛋,养猪为过年,养狗为看家守院,养我们干部为了啥?如果不为老百姓办实事,连鸡、猪、狗都不如。”这是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挂在嘴边的“干部经”。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唐庄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太行山区乡镇就因他而名扬全国。在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上40余年来,吴金印始终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情系群众家长里短的知心人,更是与时俱进引领群众发展致富的主心骨。他说,“把群众带到富路上,把干部带到正路上”是他一辈子的使命。


“帮助群众挖掉穷根,就是最大的联系群众”


行驶在唐庄镇街道上,百威英博、北新建材等世界500强和银金达、六和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厂区从眼前掠过,花园、医院、学校、文化中心俱全的新农村社区秀美堪比别墅区,让人怀疑究竟是置身大都市还是小乡镇。


吴金印仍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标志性打扮,头戴一顶军绿色小布帽,身上松松套着件白色上衣,脚蹬一双黑色的老布鞋,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被认出来。他指点着唐庄新貌对记者说:“帮助群众挖掉穷根,就是最大的联系群众。”


十多年来,唐庄镇先后投入5亿多元,修筑“五横五纵”10条道路30公里,完善水、电、气、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吸引了3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产业集聚区。2012年全镇工业产值33.8亿元,帮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了业。


“车轱辘一转,一年十来万。”在贴息贷款政策引导下,买货车跑运输的村民越来越多。唐庄镇正在实施的“万亩林果园”、“生态观光园”等农业现代化建设工程,也让农民的腰包迅速鼓起来,改变了从前“一家一户,一镰一锄,一犁一耙”的小农经营方式。


“种了20亩桃,去年卖了11万元。”45岁的马胜奎家住石屏村,正好位于唐庄镇万亩果园内。指着自家宽敞明亮的小楼和新买的轿车,他难掩喜悦:“现在俺村家家有果树,户户走富路,这都是托了老吴的福。要不是他,俺现在还和以前一样在土里刨食吃,更别说发家致富了!”


“当干部,只有为老百姓干实事,心里才踏实。”吴金印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吴金印带领干部群众在山上造田,让吃糠咽菜的村民吃上了白馍;八九十年代,他引导发展乡镇企业,昔日花钱靠救济的农民摆脱了贫穷;如今,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家家住洋楼,看病上学就业都在家门口。


“心系群众苗得土,背离群众树断根”


在原本就不算大、因种了几畦黄瓜豆角而更显拥挤的唐庄镇政府院内,很难看到几个干部的身影,树影婆娑中透着一股安静。在吴金印的带动下,全镇干部都沉在基层,每人负责几个项目,经常吃住在工地。


“只有生活在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知道群众在想啥,才知道自己该干点啥。”吴金印说,唐庄镇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群体智慧的结晶,群众最有智慧,群众最有力量。


早年在狮豹头乡工作的15年里,吴金印7年住在军烈属、“五保户”家里,8年住在治山治水的工地上。到唐庄镇后,他不住机关、村委,而是串百家门,每天给老百姓交饭钱,一边帮他们跳水扫地,一边了解基层情况,跟群众商量制订发展规划。


“全镇大人小孩都认识他,他了解的情况比村干部还多还透,他一到山上去就有人围过来打招呼。”吴金印多年的老同事孟双喜老家在山上,他介绍说,村民一提起吴金印就夸赞“这样的干部少见”。


回想起几十年来的工作,吴金印感慨万千:“光靠咱一个人啥也弄不成。为群众办事群众支持,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吴金印说,“干部和群众,是种子和大地的关系。心系群众苗得土,背离群众树断根,离开群众就是死路一条。”


“为群众干事心里才踏实,干部要走在正路上”


吴金印的“干部经”不是说说而已。镇里上任何项目,他都是裤腿一挽身先士卒;他的手机号是公开的,随时可能接到群众反映情况的电话和短信。他自己不会操作,经常请身边的工作人员帮忙回短信。吴金印说,干部一心为公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群众干事心里才踏实。


1995年前后,唐庄镇准备搞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提高农民收入,要建100多座日光温室大棚。为了少花钱多办事,镇里提供建筑材料,村民义务劳动,每个镇领导干部负责一个组。吴金印要求吃住在工地,围着100多吨钢筋用玉米秆搭了许多草庵。


有人背后说闲话:“这年头了谁还在工地上住茅草庵?离家七八里地,来回也不算远。这是老典型作秀吧?”时任唐庄镇镇长韩立平去问吴金印,吴金印说:“是不是作秀咱心里最清楚,咱不做出行动咋调动群众干?再说,100多吨钢筋堆着,夜里谁顺手拿走几根谁知道?这一圈都住着干部,鼓舞士气,也能看好材料。”


那一次,全镇干部从9月份住到天冷下霜,场地空了才撤。“大棚建好后承包给各村群众,为致富发挥了大作用。”韩立平回忆说。


干部走正路,直接效果是赢得群众的信任。2005年,当几个贫困村被划归唐庄镇时,有村民兴奋地说:“老吴是真正为老百姓干事的,肯定能让俺过上好日子!”(记者 双瑞)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