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群众的好干部百姓的主心骨--张益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3-10-10 17:45:32 浏览: 304

张益芳,男,汉族,四川叙永人,1963年4月生,199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至1983年在重庆璧山武警部队服役,1983年至2004年 担任原兴隆乡茨竹村2社社长,2004年至2006年担任原兴隆乡茨竹村党支部书记,2006年合村并组后,一直担任兴隆乡茨竹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2013年7月14日下午1时许,张益芳同志顶着烈日酷暑,在滴林路塌方路段查看施工现场过程中,不慎坠落山崖因公离世,年仅50岁。


张益芳同志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可贵品质和崇高风范,无论在什么工作岗 位,都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挑重担、心系群众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获得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认可,赢得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茨竹村先后被 市、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村”。张益芳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张益芳同志过逝后,中共叙永县委追授他“叙永 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授予“永宁先锋”奖章。


他不畏艰辛  竭力改善落后交通面貌


“隔 山喊得应,走拢要一天”,“一沟两梗”的茨竹村,属典型的深丘山区,土地贫瘠,山高路陡,自然条件非常恶劣。长期以来,由于受地理条件影响和交通条件制 约,村里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周边村,群众收入普遍偏低,是省级重点扶贫村。“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现状,让张益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人不能穷一辈子,要想富,就得先修路”。这是张益芳最大的心愿。2004年,兢兢业业干了11年社长,深受群众信任的张益芳当选为茨竹村党支部书记后,就一 直把修建村级公路作为茨竹村脱贫致富的首要任务来抓。合村并组后,高票当选为村主任的他,更是把修建公路放在了心头,落实到了行动上。


为争取上级支持,张益芳光跑县城就有10余次,终于争取到了滴茨路(滴马沱—茨竹村)和滴林路(滴马沱—林家坝)两条总计9公里长的村级公路建设项目。项目 争取到了,资金筹集的难题又摆到了张益芳面前。他多次召集村民商议,确定了人均集资1000元的筹资方案。然而,因为两条公路没有一条能让他家附近亲友直 接受益,不少亲朋和群众都不愿出资,另有其它社共8户经济困难户则拒绝出资,甚至有人致电张益芳威胁“我要让你修不成路”。面对阻力,张益芳没有放弃,他 白天规划线路、选石料场、协调用地,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到群众家串门做工作。又通过村民大会,决定对部分困难户予以减免按人均900元出资。群众思想工作 做不通,就先从自己的妻子、兄弟和亲友的工作做起,他说:“饭得一口口的咆,事得一样样的搞,先把主路修通,等条件好了,再修一条路连到咱2社来嘛!”


功夫不负有心人,98%的自筹款到位后,公路终于开始动工修建了。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他与村社干部带领群众扛起锄头、提起铁锹、挑起箢篼,顶烈日、冒风 雨,整天泡在公路上,渴了就喝口凉水,累了就在工地上休息。经过几个月的苦战,长达3公里的滴林路修成了。顾不着休息的张益芳乘势召开村民大会,公布账 目,这次会议从上午9点开到了下午5点,从一块石料到一车石粉钱,一一向群众公开。几名始终不相信、不支持集资修路的村民,逐页逐项核对了三大本账目后, 都惊诧于账目的“事无巨细”,折服于张主任工作的公开透明,表示心悦诚服,立即补缴筹资款。路通了,群众的心病解除了,可是张益芳却累倒了,浑身像散了架似的,在床上躺了近10天才恢复精神。


2012 年6月,张益芳将解决该村林家坝到雪口山沿路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提上日程。有了前几次修路的铺垫,全村群众热情高涨,他亲自带头,组织群众除杂草、挖路基, 历时30多天终于把这条路的前期工程顺利修完。2013年3月,在张益芳的积极协调争取下,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林雪便民路开始了水泥硬化,如今这条全长 1.5公里的便民路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周围300余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就是这种真心为民、公正无私的工作作风,茨竹村在张益芳的带领下,已硬化村道10公里,修建碎石路10公里,修建便民路10公里。


他千方百计找发展路子  带领群众干事创业


在张益芳眼里,解决村里靠天吃饭的问题永远放在他工作的首位。他深知,茨竹村人多地少,光靠种点玉米、打点谷子、栽点红苕来致富奔小康是天方夜谭。只有想办法找到适合茨竹村发展的经济作物,来调整产业结构,才能让老百姓既能少投入,又能多挣钱。他带领班子成员进农户、跑县城、找专家,终于选准了造竹这一产业。


项目选了,群众“种粮吃饭、养鸡下蛋、喂猪过年”的传统观念如何改变?


讲给群众听,不如干给群众看。张益芳不仅自己率先在荒坡荒地上种植竹子,还动员亲戚朋友也带头种植。为使村民们弄懂种竹技术,他又亲自教会了一批头脑灵活的 能人进行示范带动。同时,张益芳自费请专家为村民培训,分析造竹的市场前景、引导群众认识到竹产业与传统农作物种植的巨大差异。借助在村民心目中的威望, 逐户宣传,深入动员,轮番上门给有抵触情绪的村民做思想工作。65岁的2社村民毕真理老汉,之前家中无任何经济作物,2008年,村里硬化维护滴茨路时, 通过张益芳多次上门动员,算明白账,他加入了栽种竹子的村民行列,4年后,当滴林路贯通后,仅靠竹产业老人家的年纯收入就飙升到了6000元以上。看到张 主任如此决心,当地群众慢慢开始接受,并逐渐推广开来,如今全村新增造竹面积已达3150亩,茨竹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种竹大村,一片片满载群众致富希望的竹 林正逐渐成为茨竹村群众的“绿色银行”。


2004 年,茨竹村争取到农网改造项目,但因资金短缺无法及时实施,张益芳不忍项目就此搁浅,便毅然自掏腰包出资2000元用于埋栽电线杆。这些年来,他多方联系 想办法争取资金,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人畜饮水站2个,为村里600余群众及2500余头牲畜解决了用水困难。在张益芳的带领下,茨竹村先后实施了户户 通电、整村扶贫推进等重大建设项目,该村水、电、路、田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并通过发展养殖业和竹林产业,村民逐步走上了致 富路,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915元增加到2012年的4005元,实现了六年翻番。


他一生把群众放在心上 群众永远把他记在心中


张益芳对乡亲们的感情,不仅体现在修路、抓发展这些可圈可点的工作实例中,而日常生活的大量细节,以及平时的一举一动,更表现出他心中装着群众、心系民生疾苦。村里人都说,张主任心好,对全村的群众,特别是家庭困难的,比亲人还要亲。


五保户罗树林、闫明华常年栖身茅草房,张益芳视两人为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多方奔走,向民政部门争取补助资金,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让他们住进了砖瓦房。五保户王东明家里一贫如洗,去世后没有亲戚办理后事,张益芳一手一脚自己出钱办理,组织群众帮助料理了后事。15 岁的小曾敏是张益芳的帮扶对象,智障残疾人士曾某的独生女儿,母亲早年病逝,形如孤儿的曾敏处境凄凉。但是张伯伯不仅为他们申请政府救助,还从自己微薄的 报酬中拿出一部分资助孩子上学。2010年抢修滴茨路一处垮方路段时,1社石匠罗怀兵在出工时左手大拇指关节被砸断,从送往医院救治,到拒绝截肢诊疗方 案、寻访民间郎中靠中草药疗法保住手指,前前后后数十天,张益芳不仅全程照护,还垫付了1500元的医药费,罗石匠赖以生存的手工技艺未受丝毫影响,这笔 理当“因公支出”的欠款被众人遗忘,至今仍挂在村务会计账簿上没能还给张益芳。


凭着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在调解邻里纠纷、调处基层矛盾方面张益芳探索总结出一套好办法,从叔嫂之间因砍伐柴薪而起的林权纠纷,到叔伯兄弟因建房修葺共用通 道的出资矛盾,甚至是相关职能部门出面调停都不奏效的事,只要老张一出面,凭着他不偏不倚、办事公道的处理原则,加之善解人意、话语诙谐的处事风格,大家 都愿意接受他的处理意见。常常原本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双方当事人,在他的调解下,都能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每年农忙时节,只要乡上没有会议,张益芳都会一天不落地在村民们的田间地头抢种抢收,等所有村民都收种完毕,他才忙自己家的,他怕村民们错过了天时;每学期 开学,他都要去学校转一转,看谁家的孩子没有来,谁家的孩子交不上书杂费,没来的,他就到家里去问一问,没钱交费的就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每逢遇上大雨大雪 等灾情,当人们赶到地头,总会看到一个早已比他们先到的高大身影;不论哪家有急事难事,村民们最先想到的总是他们的张主任……


张益芳同志为茨竹村奋斗了30年,为百姓服务了30年,他一生热爱群众、关心群众、体贴群众,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仍然装着群众。


受6月30日至7月1日连降暴雨影响,茨竹村200 多亩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损,多家农房受损,滴林路路段多处垮塌,3户群众原拆原建房屋因交通受阻停工待料,灾情十分严重。为切实抓好抗灾减灾工 作,张益芳同志持续奋战一线,一边察看上报灾情,一边带领村“两委”干部筹集资金,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抓好塌方道路的抢修重建。7月14日上午,张益芳在 村活动室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党员会议,安排布置抢修道路工作。会后,他始终不放心道路施工情况和安全,顶着烈日酷暑,前往滴林路暴雨塌方路段查看施工现场, 不慎坠落山崖离世......


茨竹村60高龄的原老村长阎启仲,是看着张益芳长大的。说起这位踏实的继任人,老村长忍不住老泪纵横,“张益芳特别能干,人品好;他总是把别人放在第一位, 自己放在最后。他帮五保户盖起了砖瓦房,可他自己一家还住在20年前修的土坯房里;他倾尽所有资助贫困户,可他妻子得了乙肝近十年,却一直没钱医治;他起早贪黑、实实在在地为村里的群众干实事,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哪晓得出了这样的意外事,这样的好干部就这样走了,村里人都感到心痛啊 !”


7月16日,张益芳的追悼会在他家中举行。当天,在“挂包帮”活动中与张益芳接下深厚友谊的市、县国税局主要领导,上千名村民自发赶来吊唁、追悼,他们从各 地跋山涉水、远道而来,将院落的坝子挤得满满当当,人群中有头发斑白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多年未联系的战友,还有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也有因张益 芳坚持原则,不肯“高抬贵手”而私下里埋怨过的超生户…… 他们都要来送张主任最后一程,看到曾经熟悉的老张静静地躺在棺椁里,走得悄无声息;凝视着黑白 照片上老张那熟悉的微笑,男女老少无不痛心疾首,悲伤欲绝。


张益芳同志走了,他的一生是普通的、平凡的。他生前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他一生没有住上像样的砖瓦房,更没有穿过像样的好衣裳;但他心系群众、一心为公、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无不让我们肃然起敬!


他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他把自己年仅50岁的生命化作了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


这旗帜,在茨竹村的上空高高飘扬,将引领着茨竹村民沿着富民兴村的道路继续前行!


后记:


“上 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村,是全国最小的行政单位;“村官”,是全国最小的“官”,可是他们每天想的、做的,其实都是党和国家各项民生政策在基层的最终 贯彻!他们是广大农民的主心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全国10亿农民的桥梁纽带。正如张益芳这样的“小村官”,他们不见得都能 像华西村吴仁宝那样做出改天换地的业绩,但是,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他们,很难想象我们怎么能有一个稳如磐石的基层与大后方?


张益芳同志走了,在为群众排除道路安全隐患时,他倒在了山崖下,倒在了他为之奋斗、为之奉献毕生精力和挥洒汗水的炙热土地上。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对党的无限 忠诚、对群众无限热爱。在广大群众心眼里,他的灵魂已化着村口山岭上的那棵傲然挺拔的青松,永远守望着他钟爱的黄坭山,守望着那块他无限眷念的红土地,守 望着深爱他的纯朴忠厚的父老乡亲们!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