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一位法官三个“绰号”

发布时间:2013-11-13 18:45:34 浏览: 489

——记河南省叶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孙红伟



孙红伟(中)下乡办案。


当事人敬佩地称他“孙青天”;群众亲切地叫他“及时雨”;同事、亲人和朋友叫他“孙二蛋”(“二蛋”方言是犟、不会变通之意)。这就是孙红伟,河南省叶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在叶县,提起孙红伟的这三个绰号,人们都说:“比他的名字还响亮。”


“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办,什么硬骨头都能啃下来。”


提起孙红伟,叶县昆阳镇75岁的王喜银老人至今仍是老泪涟涟。满头白发的他逢人就夸:“红伟这法官,不愧是‘孙青天’,不是他,俺的救命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呢!”


六年前,因为申请执行孙某借款纠纷一案,王喜银逢会必访,也曾到北京上访。今年,他的案件转给孙红伟办理后,孙红伟仅用40天就将该案执结。为了寻找销声匿迹多年的被执行人孙某,孙红伟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当打听到孙某可能在昆山后,他只身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4天找了5个派出所、10多个社区居委会。在得到孙某居住地址后,他又连续几个昼夜蹲点守候,最终在一天凌晨两点将孙某拘留。为防止孙某逃跑、自伤,孙红伟主动与孙某同戴一个手铐,从昆山到叶县,一路与孙某同吃同睡同如厕。


“没想到为了别人的事儿,你这么能豁得出去……你是个真爷们儿。”孙某说。一路上,孙红伟不停地向孙某释法明理。最终在大量思想工作及法律的威慑下,孙某折服了,与申请执行人王喜银达成和解协议,协议目前已执行完毕。


当拿回救命钱的王喜银带着锦旗来到叶县人民法院表示感谢时,孙红伟搀起泪水涟涟的老人,眼圈红了。孙红伟说:“当事人不容易,俺要是不尽心,真是对不起群众的信任。”


勇于担当、敢啃硬骨头的孙红伟在办案过程中,受到利害关系人的威胁是常有的事儿,但是他从来无所畏惧。


“你信不信?50万元就可以买你的人头!”被申请执行人刘某的这句狠话让在场的很多人都为孙红伟担心,但是孙红伟却咬牙对刘某怒道:“我死了,这个案子也得照样执行。”


这是一起离婚后关于房屋归属的执行案,房子判归刘某的前妻郭某所有,但刘某却一直居住,拒不腾房。此外,两人之间还牵扯着两个借款纠纷。若是处置不当,刘某所说的“50万元买人头”绝不是耸人听闻,而郭某也必将继续上访。


一句“这个案子也得照样执行”,让孙红伟硬朗的本性袒露无疑。最终,态度非常坚决的孙红伟将刘某依法拘留。后来在耐心细致的工作下,刘某承认了错误,该案和解执结。


“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办,什么硬骨头都能啃下来。”孙红伟笑着说。


“我是人民的法官,群众的难就是我的难。”


面对困难群众,孙红伟一腔热情,经常主动帮助他们,从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及时雨”。


在常某母子申请执行刘某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孙红伟作为承办人总觉得对不起申请人常某母子。因为这个老上访案件转给他两年多,虽然努力了,但还没有执结,申请人的焦急和无奈,孙红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工作之余,孙红伟主动到残联协调帮助常某的儿子办理了残疾证,帮他找到了一份待遇不薄的工作。得知常某急用钱时,他又主动联系银行,给常某担保贷款1.8万元,帮常某解决燃眉之急。他的付出,当事人常某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再也没有上访。


对省高院张立勇院长“把当事人当成我们的亲人,当成我们的兄弟姐妹”这句话,孙红伟是牢记于心。


张某的老伴和儿子发生车祸,老伴当场死亡,儿子受伤残疾,但肇事司机逃逸。后来,儿媳妇也走了,留下了8个月大的孙女。再后来,张某虽然打赢了官司,却得不到钱。2009年年底,张某到北京上访。前去接访的孙红伟在北京的一个立交桥下找到了张某。看着张某衣着单薄,他立马脱下自己的棉衣给老大娘穿上,说:“大娘,出来要穿厚点,你这么大岁数了,可不能冻着了。”安顿大娘喝上热水,他又说:“大娘,你有啥事给我说说,咱回去好好解决。”


得知眼前的干部是“及时雨”孙红伟,张某老泪纵横,苦水一股脑地倒了出来。在孙红伟的劝说下,最终,张某跟着孙红伟回到了叶县。在后来的日子里,孙红伟时常去看望张某,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孙红伟从没间断帮助张某。张某也再也没有去上访过,用张某的话说:“红伟经常来看我,待我像亲人,俺不去北京了。”


这么多年来,孙红伟记不清帮助了多少困难群众。有人不解地问:“那么多困难户,你能管得过来吗?”他说:“我是人民的法官,群众的难就是我的难,能管的我都要管。”


“我是法官,认法不认人是我的基本原则,廉洁自律是我起码的底线。”


“他就是二蛋,谁找他说情都没用。”这是同事对孙红伟的评价。


“不光是同事,领导说情他照样给顶回去。”副院长岳中华说。在办理一起伤害赔偿案件中,被申请执行人找到了法院一位领导,要求不被拘留。孙红伟接到领导电话时,对领导说可以缓3天。3天后,由于被申请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孙红伟就直接采取了措施。


有时候,被申请执行人通过关系找到孙红伟,给他送来“红包”和礼品,都被孙红伟坚决拒绝了。实在推不掉的他就主动上报,并把这些都当成执行款折合进去。孙红伟常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只要能过金钱关、人情关,说话就能硬,腰杆就能直。


久而久之,孙红伟就又多了一个名字:孙二蛋。


“我是法官,认法不认人是我的原则,廉洁自律是我的底线。喊我二蛋,说明大家和我亲,觉得我可靠。”对于这个绰号,孙红伟甘于接受,他说自己干的是执行工作,就得作风硬,就得顶得住说情风,就得让当事人满意。他说,申请执行是老百姓对法律最后的希望,自己要用正义和责任捍卫法律的尊严。


10年来,孙红伟坚守在执行一线,累计办理案件1000多件,执结重大信访案件20余起,无一上访案、金钱案、人情案。孙红伟多次被上级法院和有关部门授予“办案能手”、“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孙红伟荣获河南省首届“十大人民满意法官”,分别荣立个人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他的相关事迹还被十八大党章电视教材收录。(李修乐 高延威 闫平)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