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赞歌
——追记浙江省援藏干部干爱忠
2013年5月29日下午,浙江省援藏干部、西藏那曲县住建局局长干爱忠,在赴拉萨为乡镇敬老院采购设备的途中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不幸殉职,年仅46岁。2013年7月1日,浙江省委作出决定,追授干爱忠为“优秀共产党员”。
干爱忠在下乡路上。
109国道,这条从那曲到拉萨的必经之路,三年里,浙江省援藏干部、西藏那曲县住建局局长干爱忠不知道多少次匆忙地来回,但是,2013年5月29日下午,一场惨烈的车祸,让他一去不返。
干爱忠,这个普通却响亮的名字,从这一刻起,永远镌刻在雪域高原!
实干精神让人动容
在浙江省平湖市干爱忠的老家,左邻右舍都称干爱忠是“实心人”。在西藏那曲,同事们都称干爱忠为“实干家”。干爱忠对工作的“实”,常常让人动容。
“记得那天县里开会迎接援藏干部,当时有7个人,干爱忠是长得最黑的一个,和我们那曲的牧民没啥两样。”笔者采访中,与干爱忠共事快3年的那曲县住建局原副局长鲍晓岚刚刚调任孔玛乡担任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她对干爱忠十分熟悉,印象深刻,“就像他的姓氏一样,他到那曲真的是来干事的,也特别能干能吃苦!”
2010年7月,干爱忠带着组织和家乡人民的重托,和第六批浙江援藏干部一起,来到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西藏那曲县,执行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任务,担任那曲县住建局局长。
那曲县平均海拔4500米,面积1.619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0个平湖市……看着地图,干爱忠有点着急:3年时间也就1000多个日夜,一晃就会过去,工作从一开始就要抓紧。
干爱忠说干就干。他克服高原缺氧、水土不服等困难,2年多时间跑遍了全县12个乡镇。草原山河、社区中心、牧民家里……雪域高原上留下了他的深深足迹。
脚印越深,思路就越清晰。干爱忠和其他援藏干部一起共同描绘“援藏梦”——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乡镇平安中心、党员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敬老院、抗灾救灾基地的“六个全覆盖”……
那曲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云献有一次与干爱忠到罗玛镇检查一个援建项目。当时基坑挖得很深,干爱忠就跳下去习惯性地用相机拍摄每个隐蔽的地方。拍着拍着,他就在一个地方蹲下来,想看看下面埋了多少钢筋。这时突然下起了冰雹,工地上的人都躲了。“大颗的冰雹往他身上砸,但干爱忠不听别人的劝,用双手把石子砂浆刨开来,指甲和手背的皮都被刮破了,最后看到符合质量要求才罢休,自己却淋得跟落汤鸡一样。”刘云献讲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泪流满面。
干爱忠对工作的认真简直到了苛刻的地步,工程的每一寸质量都要亲眼见证才放心。年轻的那曲县住建局副局长索朗饶登给笔者举了个例子:杭嘉小区是浙江省援建的一个重点项目,在检查圈梁的钢筋时,一般都是间距20厘米,为了加快检查进度,他们会用尺子五个或十个一量,间距差不多算个平均。但干爱忠说不行,一定要一个一个去量,间距大小不均匀就会存在质量隐患。“干局长的实干精神真的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索朗饶登发自内心地说。
沿着109国道,从拉萨赶往那曲,必经之站是那曲县罗玛镇。在镇政府的东边,两幢崭新的房子格外抢眼。说起这两幢房子,罗玛镇党委书记达瓦顿珠百感交集。他告诉笔者,这两座房子浸透了干局长的心血,也是干局长心里装着那曲牧民的见证。
以前,镇里要开个党员群众大会,参会人员只能坐在外面的空地上。许多时候会议刚开始,天就下冰雹、大雨,只能散会。“干局长和其他几位援藏干部在实地了解情况后,就把建设党员活动室作为3年建设的重点项目。”达瓦顿珠指着南边这幢方方正正的新房子对笔者说,这是那曲最先建成的党员活动中心,投资70多万元,建筑面积有300多平方米,在里面可以开大会、放电影、演出,很宽敞,去年7月以来,镇里就再不用看天开会了。
经过3年共同苦干,干爱忠负责的30多个援建项目都基本建成。
今年5月29日,离干爱忠结束3年援藏任务返回平湖只有半个月时间了。上午10点,干爱忠和同样来自嘉兴的援藏干部王卫东一起来到那曲镇,对嘉兴援建的两个社区服务中心项目进行验收。干爱忠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不舍的样子。他盘算着跟大家商量,这两个总投资160万元的项目还省下来10多万元,用这笔钱再给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以及安置移民的杭嘉小区增加一些配套设施,让项目办得更加圆满,自己走也走得心里踏实。
干爱忠、王卫东和县住建局副局长索南旺加匆匆吃了点中饭,就直奔拉萨采购设施。下午4点多,他们乘坐的越野车在行驶到109国道当雄县境内时,与对面开来的大货车相撞,并翻入落差8米多的河里。王卫东当场遇难,身受重伤的干爱忠也没能抢救过来。
为民之情让人落泪
爱着西藏,爱着那曲,爱着牧民,1000多个日日夜夜,干爱忠的心里装的都是援建项目和那曲牧民。
“项目一个个建成了,牧民们都开始享受了,可干局长却走了,这事真的接受不了,特别难受。”那曲县仁毛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白玛斯塔回忆当时的情景时,禁不住掉下了眼泪。
“那曲县罗玛镇的救灾房虽然投资只有30多万元,面积也只有100多平方米,可干局长特别重视这个项目,因为它涉及牧民的生产生活。这幢房子让牧民吃了定心丸。”罗玛镇党委书记达瓦顿珠说。
原来,那曲地处藏北草原,牧民最怕冬季遇到冰雹风雪,大雪封山,没有饲料等救灾物资,只能眼睁睁看着牲畜饿死。罗玛镇以前有个救灾仓库,但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应急需要。干爱忠就与援藏干部一起商量,决定先建事关牧民民生的项目。3年来,干爱忠和援藏干部援建了三个这样的救灾中心。冬天一到,牧民再也不怕下大雪冰雹了。
今年6月10日,笔者赶赴距那曲县城30公里的孔玛乡采访,经过一座钢铁桥时,桥墩一块牌子上“嘉兴桥”三个字十分亲切而醒目。笔者下车时正好遇到该乡八村的村委会主任托古,他说,去年夏天,雪山消融,加上冰雹雨冲,波曲河发起洪水,冲垮了这里原来的一座危桥。这山沟里有学校,有卫生院,有时候结冰一米厚,冰融化的时候水流湍急,有些学生和牧民就趟水过河,十分危险。
干爱忠知道后,心里比牧民还急,决定优先架桥,并得到了援建小组的支持。“为了赶工期,水泥配比、钢筋型号、钢架桥水平线等这些技术活,都是干局长扛着仪器现场测量出来的。他最大心愿就是早一天建好桥,让牧民早一天方便出行。”那曲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冶红刚说着眼圈就红了起来。5月26日,也就是干爱忠遭遇车祸的前三天,这座桥通过验收,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
一身正气让人钦佩
有人对干爱忠说,管工程质量,难免会得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但是干爱忠却坚持原则,是非分明,把平湖干部“四敢一不怕”(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破难、敢于创新、不怕得罪人)精神带到了那曲,带到了每一个援建项目的管理中。
浙江省工程咨询公司总监徐秀鑫深有体会:“干局长不仅对工程质量看得很严,还对我们‘警钟长鸣’,要求我们不能跟施工单位一起吃饭,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一定要保持距离。”
杭嘉小区是个重点援建项目,干爱忠经常要去现场监督。有一次,他发现墙角接缝时没有把瓷砖的边磨成45度角,影响了美观,于是叫来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安排返工。“这次返工,让我们领教了干局长的严厉和严谨。”四川红叶建设公司副总经理于江说。
“嘉兴桥”受益村之一的孔玛乡八村党支部书记单真贡布对干爱忠的作风和品格记忆深刻。有一次干爱忠到建桥现场时,带了方便面,忘了带开水,午饭就将就着干啃方便面,啃得嘴唇皮都干裂了。附近路过的牧民看到后,就从家里送来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和糌粑,可干爱忠和技术员们坚决不收,宁可饿着肚子。回到县城吃晚饭已经快10点了。
同样的记忆,来自那曲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次旺平措。他清楚地记得,干爱忠经常去尼玛乡等一些路程远、路况差的乡镇走访,有时因为路途远赶不回来,好客的牧民就留他们吃饭。干爱忠非常讲原则、讲党性,每次饭后都要留下几百元钱作为餐费。
说到吃饭,鲍晓岚最痛心。今年5月22日,干爱忠到孔玛乡验收农贸市场项目,在得知“老同事”快要结束援藏回到浙江时,鲍晓岚一定要邀请干爱忠一起吃顿便饭,算是欢送一下。可干爱忠边摆手边说不着急。“他说我在这个地方工作了三年,有了深厚的感情,就算走之前我们不在一起吃顿饭,明年一定会过来看你们,到时再吃饭也不迟。真没想到这顿饭我们永远也吃不上了……”鲍晓岚哽咽着,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英年殉职让人怀念
3年援藏,一生援藏。干爱忠真情融入那曲,最大限度地把时间用在那曲的建设上,自己却走得那么匆忙,甚至来不及跟家人、朋友、同事道一声别……
“干局长来到那曲后一直咳嗽得很厉害,可他根本不当回事。”鲍晓岚说,“其实这两年他身体一直都不太好,我们每次都劝他到拉萨休养几天,或者回浙江去治疗一下,但他每次都说拖一拖,从来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但一听到别人有困难,他就放不下心。”
去年县住建局来了一个实习生,干爱忠得知这名实习生是个单亲家庭,母亲长年生病吃药,家境贫困,就从包里拿出800多元钱给了实习生。当时同事们很不理解,认为一个实习生最多干几个星期就回去了,用不着这么照顾。但干爱忠不这么认为,他说,帮助一个学生,更多的是让他感到大家没有放弃、抛弃他,然后好好学习,坚强地面对生活,用知识改变命运。
正是带着这份爱心和责任,干爱忠在一路的走访中,只要了解到牧民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时,就会给他们悄悄地留下500或800元……
那曲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云献含泪说,干爱忠刚到西藏时高原反应非常强烈,基本上一天只能睡一两个小时,后来慢慢适应一点后,能够睡到四五个小时,“可哪怕第二天再憔悴劳累,他总是面带微笑地工作,给大家带来快乐和动力。”
干爱忠总是把最快乐、最健康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从来不提自己的身体状况,从来不讲对家里的牵挂。即便是在回平湖的日子里,干爱忠也顾不上休息,仍然坚持跑省城盯项目、协调资金。平湖市曹桥街道党委书记钱学勤介绍:“每次通电话,就能感觉到干爱忠呼吸急促,但一说工作就停不下来。在回原单位的日子,他也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谈的做的都是中心工作。”
援藏干部的家属可以每年去西藏探亲一次。但为了不影响干爱忠的工作,爱人谢永勤只去过一次。因为高原反应,干爱忠工作又忙,没时间照顾她,谢永勤待了几天之后就回去了。她说:“总感觉他有做不完的活,有时候电话过去,他不是在乡下,就是在下乡的路上。”谢永勤说,自己知道丈夫工作很忙碌,也不忍心多打扰,只在周末的时候与儿子一起和丈夫视频通话一会儿。
再次去那曲,已是阴阳两隔。“爱忠参加援藏之后,虽然人瘦了、脸黑了、头发少了,但回来时总会收拾得很精神。”谢永勤说,这次在拉萨殡仪馆看到干爱忠的鬓角已经花白,才知道他每次回家都是染过发的,为的就是不让家里人担心。
浙江省对口支援那曲地区指挥部副指挥长、那曲县委书记占仁义动情地说:“干爱忠他们那种‘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大无畏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极限,坚守着高原上的单调生活,他们的毅力和坚强深深感染了那曲的每一个党员干部!”(徐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