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英雄的足迹

发布时间:2013-11-27 18:29:35 浏览: 351

——追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湖南省桃源县原副县长、县公安局原局长项文渊



项文渊(左)慰问困难群众。


2013年7月12日,湖南省桃源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项文渊因病去世,年仅49岁。从警近30年,从一名基层民警成长为维护一方平安的县公安局长,项文渊先后工作在津市、安乡、桃源三地,用短暂而精彩的一生,践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铮铮誓言与神圣职责。项文渊生前先后被常德市人民政府记二等功6次、三等功1次,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日前,记者追寻英雄的足迹,听群众和项文渊的同事含泪描述一位他们心目中的好公安局长。


“不破此案,决不罢休!”


湖南省津市汪家桥派出所有两件珍贵的纪念品,其一是公安部颁发的“人民满意派出所”奖牌,其二是“群众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警语标牌。前者是1998年项文渊在汪家桥派出所当所长时,带领全体民警争创的最高荣誉,后者是派出所全体民警的座右铭。


项文渊出生在石门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5年7月,他从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参加工作。项文渊担任汪家桥派出所所长那段时间,辖区治安案件以偷盗自行车居多,有个街道一个月就被盗70多辆。案件破获后,民警们常常要奔波于周边区县追赃,有时还要穿越湘鄂边界。当时交通工具有限,很多时候民警们要跋山涉水。


一次,获知一辆自行车已被销赃到邻县偏远乡镇,项文渊犯了愁。因为出差经费不够,所里还没有一部像样的公务车。有同事说,费那么大劲去追一辆自行车,不合算,劝项文渊放一段时间再说。可项文渊认为,迟一天,追回的难度就大一分;放一放,追回的价值就少一分。在向局领导汇报后,项文渊从消防大队借来一辆带拖斗的吉普车,直奔目的地。这一趟,过3条河,行程100多公里。回程时,为避免磕碰,项文渊在拖斗里铺上厚厚的稻草,又把自行车包了个结实。那天,领回自行车的失主喜出望外,当得知车被追回的经历时,感动得泛起了泪花。


汪家桥派出所部分辖区与澧县小渡口镇毗连,属城乡接合部。连接两地的是一座横跨澧水支流的小桥。每天凌晨以后,这里过往行人络绎不绝,大多是挑着筐篮、推着板车的卖菜人。有一段时间,这里突然变得冷清起来,卖菜人不再单独出入,大都结伴而行,或天亮才出门。发生什么事了?经过走访,项文渊才知道,原来这里有一个抢劫团伙,专门在凌晨瞄准过往菜农,或恐吓抢夺,或暴力胁迫,菜农敢怒不敢言。


如此恶劣行径,令项文渊满怀怒火。平常说要创建人民满意派出所,但群众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谈何满意?群众不报案,说明对派出所的侦破能力表示怀疑。这刺痛了项文渊,也铁定了他的决心:不破此案,决不罢休!


当时,由于侦破手段有限,除了蹲坑守候,别无他法。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蹲守攻防战开始了。


夏天的夜晚,蚊飞虫鸣。项文渊带领民警埋伏在河堤、水沟边的草丛中,蹲守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棉花地里。夜深人静,他们闻得到泥土的清香,听得到流水的声响,也听得到自己的呼吸。每天,项文渊和战友一行4人完成晚上的日常巡逻后,径直开赴守候地点蹲守,直到天明。


凌晨是蚊子最多的时候。为减少蚊子袭击,他们给身上涂满了避蚊剂。但即使这样,驱蚊效果也不大,他们仍被蚊子叮咬得难以忍受。夏夜露水下得早,很快就会打湿衣裤。于是,露水加上汗水,让他们周身湿透。为了防水防蚊,他们干脆穿上雨衣,结果个个被捂出满身臭汗,更加吸引蚊子。夏夜还时常有毒蛇出没,为防蛇咬,他们只好穿上长筒靴。一连数日的蹲守,搞得大家身心疲惫,天亮后回到派出所,他们挨着椅子就鼾声大作。


起初的三五天,大家情绪高涨。一周后,有人开始动摇了。蹲守到10天以后,有的已按捺不住急躁的心情,开始质疑项文渊的思路是否正确,有的甚至直发牢骚:人家又没报案,况且这里还是两县交界处,劳而无功,管得太宽了。项文渊意识到,决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蹲守到第15天时,那个狡猾的犯罪团伙终于出现了。7名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时,被项文渊等人一举抓捕归案。经审讯,这一抢劫团伙共作案87起,受害者有87人之多。为进一步核实案情,锁定证据,项文渊带领民警再接再厉,一鼓作气,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将案件全部查清,彻底捣毁了这个犯罪团伙。渐渐地,安全感又回到了周边群众的心中,当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和谐。


在项文渊从警生涯里,有多少这样的故事,已经难以计数。但是,一桩桩、一件件的故事,始终凝聚着他奉献的汗水、创新的智慧,始终为辖区群众传递着平安与信心,创造着幸福与满意。


1998年,项文渊带领他的团队,将汪家桥派出所创建为“人民满意派出所”。“群众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成为派出所全体民警的座右铭。2002年,项文渊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这下,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2005年,项文渊调任安乡县公安局长。在同事们的记忆里,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草根”局长项文渊,血液里流淌着庄稼人那种与生俱来的拼劲、淳朴和执著。


2005年10月的一天早上,天空下着大雨,年久失修的深柳派出所内到处漏雨,地上摆满了接漏水的水桶和脸盆。有民警抱怨说:“一下雨就要‘抗洪救灾’,怎能安心工作?”这时,一名身着警服的中年人进门,亮开嗓门对大家说:“我是新来的局长项文渊,工作上有什么问题来找我。”原来是项文渊下基层搞调研来了。


一天,项文渊得知地处城区中心的深柳镇政府机关迁址,他想,原址如果作为深柳派出所的办公地点再好不过。那段时间,项文渊多次奔走于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之间,反复做工作。食堂许师傅回忆:“一天傍晚下着大雨,项局长和我们准备吃晚饭,接到一个电话后他就走了,我都没来得及给他拿伞。他回来的时候已经到了晚上9点,剩菜都没有了,他说就炒个蛋炒饭,弄点泡菜,那天他吃得格外高兴。”原来,当天市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来县里检查工作,项文渊正好赶去汇报派出所需要办公楼的事。


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县委、县政府决定无偿将深柳镇原机关大楼作为深柳派出所的办公大楼。2008年6月26日,深柳派出所乔迁新址。


在安乡,项文渊从来不舍得多花局里一分钱。同事王亚平清楚地记得,2007年的一天,项文渊和3名同志共挤一辆车去衡山县学习取经,途经长沙时,在火车站附近一家小排档简单地吃了顿便饭,并在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天赶到衡山县参观学习后,随行人员想顺路去南岳看看,项文渊却说:“我们还是赶回去吧,局里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忙完。”那天,到常德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项文渊看了下表,便给食堂打了电话,要求留点饭菜,而此时从常德到安乡还需要1个多小时车程。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项文渊一贯的作风,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会坚持到食堂吃饭。


项文渊在安乡期间,公安局各项工作有了质的飞跃,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三基一化”先进单位,并获得全省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全市优秀公安局等多项荣誉。


2010年,项文渊又调任桃源县公安局长。桃源是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县,历来情况复杂,尤其是“毒、赌”治安问题较其他县市相对突出,公安机关民调认可度也一直不高,加上公安队伍摊子大,熟悉情况的人都说,桃源的公安局长不好当。


面对这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面对各级领导期待和信赖的目光,项文渊没有一丝犹豫。短短两个多月,他马不停蹄跑遍了全县40个乡镇、55个公安基层单位了解情况。当时陪同他的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叶平战回忆,项文渊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仔细询问当地辖区的治安状况、民警的思想动态、工作面临的困难,等等。为了不给基层派出所增加负担,每次出发前,项文渊都要求陪同的同志通知基层就在所里食堂安排吃饭,不要惊动当地领导。为了赶时间,他们有时候一天要跑好几个派出所。项文渊中午从来不休息,实在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陪同他的同志都感觉到体力上吃不消,而他每次回到县里就直接到办公室整理调研的情况,处理其他的工作。


在充分调研、掌握实情之后,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项文渊用他那匆匆的脚步,带着全局民警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个又一个专项战役,破获了一个又一个大案要案。


2011年6月24日晚,短短1个小时之内,桃源县城突发两起命案,一时间,公安机关压力空前。面对质疑和重压,项文渊带领参战民警连续工作9个昼夜。他亲自来到犯罪嫌疑人家中讲政策、讲法律,敦促嫌犯自首。在酷热和暴雨中,项文渊一个点一个点地看望慰问设卡盘查的民警。9天后,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此时,已经熬红双眼的项文渊见到县政法委书记时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下,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同年12月17日,桃源县陬市镇发生了一起恶性命案。项文渊带领40余名警力驻扎下来日夜展开摸排工作,就连春节也没有休息。两个月后,这起全县人民高度关注的命案终于告破。案情通报会上,十里八乡的群众自发赶来燃起鞭炮,以这种纯朴的方式表达对公安机关的感激。


两年多的时间,在项文渊的带领下,桃源县公安局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515起,刑事拘留1339人,逮捕、直诉1251人,强制戒毒873人,追回逃犯910人,实现了命案全破,发案率逐年降低。2012年年底,桃源县公安局业务工作跃居全市第一位,被市公安局授予特别进步奖,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绩效评估、信访等多项工作红旗单位。桃源公安的艰苦付出和工作实绩,获得了全县上下的公正评价。


“我们心底担着责,头顶有国徽。”


项文渊常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


曾与项文渊共事4年的汪家桥派出所副所长王俊峰回忆起一件小事时,仍感慨不已。


一次,王俊峰办案回来,在距派出所约1公里处,摩托车抛了锚,便就近向一位开农用车的师傅借了一瓶汽油。说是借,至于还不还,王俊峰和那位师傅都没有在意,毕竟只是一瓶能把车开回所里的汽油而已。


但是,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所长项文渊看到了。


过了两天,项文渊特意问起这事,王俊峰不以为然地回答:“一瓶汽油还当回事?我又没问他姓甚名谁、家住哪里,也找不到人了!”项文渊生气了:“一瓶汽油事不大,人家也没指望你还,但心里可能从此把派出所民警看成是喜欢揩油占小便宜的人,影响形象啊!”于是,项文渊督促王俊峰马上送还汽油,并要求他在全所民警会上作检查,以警示其他民警。会上,项文渊对大家说:“创建人民满意派出所,就是要从细微处着眼,因为警察职业特殊,心底担着责,头顶有国徽。”


2007年6月,残疾老人王树林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给时任安乡公安局长的项文渊写了一封上访信。10年前,王树林因债务纠纷遭人非法拘禁,跳楼摔成了重伤,从此不能站立。因新刑法修改、案件管辖权变更等原因,该案久拖未结。从此,王树林踏上了漫长的维权之路,贫穷、冤屈、内心的折磨将王树林几乎逼上绝境。项文渊看过信后心里一震,立即拨通了王树林的电话:“我是公安局长项文渊,你反映的问题我们会在近期成立专案组,全力侦破。”


面对这样一起陈年旧案,案件的侦办异常艰难。项文渊亲自调度、多方协调,两个月时间,将在逃多年的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但是,案件虽然告破了,一个更大的难题却摆在项文渊的面前:王树林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医药费用高达十几万元,且本人债务缠身,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着落,而那几名嫌疑犯的家境也不好,赔偿金额有限,该如何解决王树林老人的困难?为此,项文渊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案情,并分期帮助王树林解决了救助款。逢年过节,项文渊还派员上门慰问。


时间转瞬即逝。2010年10月,项文渊调任桃源县公安局长。走之前,他拨通电话问候王树林老人:“我调到桃源了,号码没变,有什么事就电话联系我,现在案子也结了,您老一定要放宽心,保重好身体。”此后,逢年过节项文渊都会给老人打电话。今年,71岁的王树林老人在得知项文渊离世的消息后,失声痛哭:“虽然我和项局长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我心中装着的是一个实实在在、高高大大的形象,只要他能活着,我愿意捐献器官,用我的老命换他年轻的生命,因为他是为我们付出得最多的人!”


据统计,在安乡工作期间,项文渊接待群众上访500余人次,每一起都案结、事了、人和;直接参与侦破的大案要案30余起,侦破率100%。


项文渊来自农村,对于老百姓的诉求和心声,他最在意,最牵挂。每逢春节,他一定记着上门看望慰问联系点村里的老党员、特困户,风雨无阻。他那一句句暖心的话语和真诚的笑容,山里的干部群众至今记忆犹新。基层县局的工作头绪多,项文渊始终是最忙的。但是无论多忙,他都带头坚持局领导坐班接访制度,雷打不动。只要他在办公室,办公室的门就始终是开着的。有时一天要连续接待好几拨群众,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认真倾听,还常常把办案单位负责人叫来当场交办。


2008年6月,三阳镇茅叶寺村村民李吉伯的儿子被人砍成重伤,案发后凶手一直在逃。年近八旬的李吉伯老人多次到公安机关要求抓捕凶手。在为老人争取了1万元的救助金后,项文渊将追逃任务当场交办。2011年1月,追逃专案组辗转多地,终于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李吉伯老人十分感激,颤颤巍巍地由儿子扶着来到公安局,送上了一面锦旗。


仅2011年,桃源县公安局便化解了27起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我是你的哥哥,也是大家的公安局长,私事别找我。”


“做我的司机,你就别打算违规搞钱,不准收礼,节假日不得透露我的行踪。”这是项文渊和司机常平第一次见面时说的话。


起初,一些民警出于尊敬,会给项文渊送礼,但都遭到他的婉拒。对那些硬是推不掉的礼品,项文渊会拿出同等价值的礼品,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回馈给拜访民警的父母。久而久之,大家了解他这一习惯后,就把对他的尊敬之情放在做好各自的工作上了。


项文渊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他去世后,身高一米八的司机常平抹着眼泪说:“项局长家里并不富裕,老家的那栋两层楼房,还是他和弟弟的共同财产。他的老母亲都70多岁了,还在家里承包橘子园劳动,至今过着最普通的生活。”


有一年,家里的橘子丰收却销路不畅,项文渊的弟弟到安乡找到了项文渊,想按市场价把自家的橘子在安乡公安局销售一些。可是,项文渊没等弟弟把话说完就立刻打断了:“我是你的哥哥,但我还是共产党员,是大家的公安局长,私事别找我。”项文渊的弟弟很生气:“你当局长后为家里做过些什么?妈以前辛辛苦苦把我们几个拉扯大,吃的苦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她70多岁了,每天还到地里干活儿,你忍心吗?”听到这里,项文渊的眼圈红了,对弟弟说:“不是我不通情理,而是确实不能这样做,人家的橘子卖给局里可以,但我们家的就不行,不然别人怎么看我?这些年,我欠你们的太多了,等我退休了,我就有时间、有精力弥补这么多年对你们的亏欠了!”然而,项文渊没有想到,他对百姓的那么多承诺都一一兑现了,但对家人的这一个承诺,却成了他今生今世再也无法兑现的诺言。


项文渊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对亲人不讲情面甚至近乎冷酷的人。


然而,当生活在满载希望前行的时候,病魔竟莫名袭来。2012年8月,项文渊腿部突发血栓。第一次住院治疗时,还没等查出病因,他就急急忙忙回到局里上班了。他说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因这点小病躺在医院里。工作中,他悄悄地在办公桌底下放了一把与椅子齐高的凳子,因为医生曾严厉地告诉他,若要强行出院,必须时刻把血栓的腿部放平。细心的同事发现,有好几次,在有群众来访的时候,项文渊就赶忙把平搁的腿放下来,装作没事人一样。同事不解地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是局长,这个样子让群众看见了不好。”那段时间,每到上班的时候,他都是被别人搀着、扶着上到三楼办公室的。即使在他的病情进入晚期,一米七几的汉子被病痛折磨得不到100斤的时候,他仍然强忍疼痛挺直地坐在全县政法工作大会主席台上说:“桃源的工作刚有起色,信心大于黄金,不要因为我个人影响了大家的士气。”


2013年3月,不幸患肝胆管细胞癌已至晚期的项文渊只得住院治疗。住院期间,项文渊反复交代身边的人,尽量封锁消息,免得同事、部下来看他而影响单位工作。有的人硬是来了,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让干警们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身体,有时间一定要多陪陪自己的家人,回去的时候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病中,项文渊想得最多的还是工作。县里有关领导来看他,谈到工作上的事,他就赶紧叫妻子扶他坐起来听。局里的一些骨干在去探望他之前,都会把本单位今年的工作数据精心收集整理好,以备他问起、惦挂。常德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胡丘陵到医院看他的时候,项文渊说的第一句话是:“胡市长,对不起,您交给我的驻社联村的任务我还一直没有时间去,还没有完成好。”而陪护在他身边的一位同事却清楚地记得,有一次项文渊从昏睡中醒来就说:“刚刚我还走访了一位治保主任呢。”听到爸爸的同事说起这话,项文渊的女儿海澜哭着责怪爸爸:“你怎么这个时候还想着工作呀?!”看到身边泪眼婆娑的女儿和脸色疲惫苍白的妻子,患病以来一直坚强如铁、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的项文渊落泪了。这是项文渊生病后第一次哭。他知道,这辈子,他最亏欠的是他的家人。


一直以来,项文渊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都几近苛刻。在桃源工作时,离津市的家比较远,他一个人住在单位宿舍,吃的是局里食堂的工作餐。他的老父亲2011年底过世时,他退还了所有前来吊唁的人情礼金。就连单位帮忙买的鞭炮和木炭钱,他事后都如数补上了。项文渊参加工作、当局长这么多年,最大的一笔财产是一套至今还未付清贷款、尚未装修的商品房。说起来或许有人不会相信,为了付这套房的首付款,他悄悄地背着妻子,找昔日的同事、朋友借了4万元。他的亲兄弟一直下岗待业在家,他也从未利用职权为其谋些生意。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和家人近乎苛刻得不近人情的公安局长,为了改善桃源公安民警的清苦现状,多方奔走,全力呼吁。在他的努力下,桃源民警个人住房公积金逐年提高,民警执勤岗位津贴和加班补助在全市率先兑现到位,民警职工的常规体检已形成制度,一事一奖的做法使全局众多实干有为的单位和个人得到了实惠……


项文渊去世后,局里包括离退休在内的民警无一不念叨他的好,一些民警甚至说,项文渊英年早逝,是他个人和家庭的不幸,也是桃源民警没福气。


赤诚铸就警魂,大爱写满春秋。项文渊把他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公安事业,他时刻坚守的是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他的品质、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拼搏、奋斗、前行。


2013年10月22日,常德市公安局党委作出了在全市公安系统开展“向项文渊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记者 沈俊峰)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