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利刃 浩气惩贪腐
——记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齐浩
在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反贪战线上,只要提起云龙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齐浩,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搞突审,他行!”
短短五个字,算不上溢美之词,却饱含对齐浩这名反贪尖兵的敬佩之情。多年前,因在查办某大案中立功,20岁出头的他便受到中央纪委、监察部嘉奖。近年来,他更是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侦查员”、“徐州市十佳检察官”等称号,并被江苏省检察院列为反贪专门人才。这些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他“十年磨一剑”的刻苦磨炼、明察秋毫的睿智和惩腐肃贪的坚强决心。
齐浩(左)与同事讨论案情。 谢杰 摄
“没有苦,就没有甜。苦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是人民的重托。既然选择了反贪工作,就要尽最大努力把它做好。”
小时候,齐浩酷爱侦探小说。那些情节一波三折、最终柳暗花明的侦探故事让他痴迷不已。读的故事多了,一颗正义的种子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当一名福尔摩斯式的侦探,寻求真相,匡扶正义。
1998年,齐浩考入云龙区人民检察院,成为一名反贪战线上的新兵。小时候的梦想让他在心里暗自发誓,要做福尔摩斯式的反贪专家,严惩腐败。
然而,就在齐浩打算大展身手的时候,挑战迎面而来。反贪工作不仅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办案人员讲求策略,掌握独到的审讯技巧。这一点既让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齐浩措手不及,也让他清醒地意识到,做好反贪工作,仅凭一腔热血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白天,在单位里,他不知疲倦地学习案例、讨论案件,周围同事个个做过他的老师。晚上,夜深人静,星斗阑干,他忘掉身外喧嚣独处一隅,像蜜蜂采蜜一般潜心学习法律、财务、税收、营销等专业知识。
刻苦的学习让齐浩的业务能力得到质的提高。但在他眼中,对反贪工作能力提升最大的还是办案实践。“反贪工作不仅考验一个人的业务素质,还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和抗压力。”齐浩说,“只有学中干、干中学,才能真正把自己锻造成一把‘反贪利刃’。”
2000年11月,某贪污腐败大案由中央纪委交由江苏省异地办理。刚参加工作1年多的齐浩被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抽调参与查办案件。
初出茅庐的齐浩能否担当重任?对此,一些人并不看好:“毛头小子一个,肯定拖后腿。”面对质疑,齐浩决定用实际行动作出有力的回击。
案发地在东北,齐浩随办案组到东北取证。由于水土不服,没过几天,齐浩便感到牙龈肿痛。但他轻伤不下火线,忍着钻心的牙痛坚持执行任务。直至后来疼得嘴巴张不开,无法吃饭,才被同事强架到医院。
然而,病情刚一好转,齐浩便又重新投入战斗,和办案组其他成员一道,冒着严寒,走访证人,固定证据。
当时,办案组里会用电脑的人不多,齐浩便主动承担起设计取证表格的任务。然而,相关证人有上百名,行贿人有180余名,想让表格录入信息方便且看起来一目了然,谈何容易!但齐浩没有退缩,一心扑在电脑上,连续3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终于,他设计出便于对取证种类、取证目的进行合理归类的表格,为成功突破案件增添了助力。
由于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2002年1月,齐浩受到中央纪委、监察部嘉奖。
“反贪的女人当男人,男人是超人。”齐浩的一名同事说,这是他们在工作中互相打气的一句玩笑话,但对于齐浩来说,却是其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据这名同事回忆,在2012年11月之后的两个月里,齐浩没有休息过一天,有时一天内接打100多个工作电话,以至于听见任何声音都神经质地以为手机在响。
“在我们眼中,齐浩是尖兵,也是铁人。”据另一位同事介绍,齐浩会为看护犯罪嫌疑人,三天三夜不合眼;会为跟踪犯罪嫌疑人,在火车上站着度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会因为连夜突击审讯,白天来不及擦一把脸便出门取证……
“没有苦,就没有甜。苦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是人民的重托。既然选择了反贪工作,就要尽最大努力把它做好。”齐浩说。
“要想在这场较量中取胜,就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现在,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逐渐增强,消息都很灵通。一旦知道被检察机关盯上,他们便会想方设法掩盖、毁灭证据;而反贪人员的工作就是要将证据挖出来、固定住,形成链条,最终让他们接受正义的审判。”齐浩说,“这种针锋相对的较量,让反贪战场上虽然不见硝烟,也不见刀枪,却时时处处剑拔弩张。要想在这场较量中取胜,就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2009年底,根据徐州市检察院反贪局的指示,齐浩受命调查正处级干部朱某受贿案。
接到任务后,齐浩不禁皱紧了眉头。资料显示,案件涉案金额超过150万元,直接行贿人有50余人,调查取证的难度可想而知。更难的是,由于当时临近春节,案子必须在40天内取证完毕。“没有退路了,无论如何都要拿下案件。”齐浩给自己打气。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齐浩决定把前期工作做足,再与涉案人正面交锋。他指引书记员按照先小后大、先简后繁的原则,把行贿人的行贿金额、联系电话、工作单位、家庭住址,以及是否需要调取账目、是否需要到银行取证等信息全部整理在一个表格里。拿着表格,齐浩整整分析了一天,拿出了找人到案——谈话取证——查遗补漏的取证方案,并迅速组织人员展开取证。
随着前期取证工作进入尾声,案情逐渐浮出水面。原来,朱某和他人合伙成立公司经营煤炭,合伙人为了利用朱某职务上的便利做生意,送给其价值100万元的股份。
然而,在审讯中,朱某不仅拒不承认是“送”,还百般辩解合伙人只是以其名义出资,且公司并未实际经营。
“公司账目表明,公司成立后有买有卖,有银行进账,有销售发票,不是经营是什么?”齐浩早就料到朱某会如此为自己辩解,拿着公司账目予以反驳。
朱某怔了片刻,没有回答,岔开话题说道:“他们用的只是我的名义,并未利用我的职权。”
“从许可证上的时间看,许可证办下来的时间在前,公司成立的时间在后。公司还没有成立,许可证怎么可能办下来?许可证的办理是需要经省经贸委批准,这件事和你没有关系?当初审批许可证的人是你的部下,他说当时是你安排他违规上报审批项目的。”面对执迷不悟的朱某,齐浩展开凌厉攻势,招招见血。
终于,朱某彻底败下阵来,如实交代了收受他人价值100万元股份的犯罪事实。
“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这个案件不可能办得如此漂亮。”事后,云龙区检察院检察长赞赏地说。朱某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2012年,徐州市开展涉农系统清查整治专项行动,上级指示云龙区检察院提前摸清全市涉农系统的基本情况。这一重任落到了齐浩肩上。
虽然齐浩对这一领域并不熟悉,但直觉告诉他,愈是常人陌生的领域,愈长期处于监督边缘,愈有可能挖出系列窝案串案。
“谋定而后动。”齐浩并没有贸然采取行动,而是多方收集资料信息。齐浩发现,随着国家对农村扶持力度的逐渐加大,过去有着“清水衙门”之称的涉农部门逐渐成为掌握大量国家补贴资金的“油水部门”,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争相示好的对象。
“从该系统近几年的发案规律来看,一些职务犯罪的涉案数额与相关企业的生产、销售量成正比关系,其中隐含的权钱交易昭然若揭。”齐浩说。
摸清了脉象,接下来,就该寻找突破口了。齐浩从工商部门调取全市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资料,并根据注册资本、纳税金额等的发展变化,筛选出那几年发展势头最好的几家企业。其中,一家注册资金在短短4年间从几百万元扩张到几千万元的企业引起了齐浩的注意。“非常发展很有可能隐含非常手段。”直觉告诉齐浩,这家企业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随后,齐浩逐一摸清该企业的经营状况、业界口碑、银行信贷等级等信息以及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社会关系、财产信息等情况,为专项整治行动的果断出击、迅速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要想拿下案件,就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认真备战,体现了齐浩的稳重与耐心,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除了这一品质,心思缜密、注意细节也是齐浩身上的重要闪光点。“他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要拿下案件,就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齐浩的一名同事说。
2008年冬,齐浩受命查办杨某受贿案。到案后,杨某非常配合,一口气交代了在拆迁过程中受贿50万元的事实,这一数额大大超出了先前的预期。
就在大家以为案件可以就此审结时,齐浩却对杨某的“痛快”举动提出了质疑:“你没有其他问题要交代了?”这时,本已放松下来的杨某眼皮突然耷拉下来,眼睛盯着地面说:“还有60多万元,但那是我妹妹暂时放在我这里,用来买房的。”
齐浩注意到杨某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继续发问:“什么时候给你的?”“大概是去年冬天吧,具体时间记不清了。”杨某回答道。
“肯定吗?”齐浩问道。“肯定。”杨某一口咬定。
这时,门岗传来消息:“杨某的妹妹给杨某送冬衣来了。”
齐浩知道机会来了,不动声色地说:“你妹妹给你送衣服来了,我们这就去找她核实情况。”
杨某一愣,但还是坚持他说的是事实。
“假如你妹妹说钱不是她的,就证明你在说谎,对吗?假如你妹妹承认钱是她的,但在银行账户上查不到相关明细,也证明你在说谎,对吗?”齐浩发起一连串攻势,让杨某毫无招架之力。
“给我一支烟,我再考虑考虑……”杨某的心理防线开始崩溃,很快交代了全部受贿事实。之后,齐浩又顺藤摸瓜,揪出云龙区建设局原副局长王某等多个腐败分子,一个隐藏在拆迁领域的犯罪团伙被连根挖出。
将小案办成大案,从孤案中挖出窝案串案,这样的故事在齐浩的办案生涯中不胜枚举。
2010年10月,云龙区检察院反贪局吹响园林系统职务犯罪专项整治活动的集结号,并很快查处了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园林设计院原院长在内的3名受贿人员。
此役可谓战果累累,然而,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齐浩并没有打算鸣金收兵。他发现查办的案件仅仅局限于高校绿化建设领域,而掌握绿化工程审批权、验收权的行政部门却没有被涉及。
线索从哪里来,如何下手,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齐浩,让他一筹莫展。
一天,齐浩到市园林局调取资料,注意到挂在墙上的市园林规划图上有几块郁郁葱葱的区域。这一细微之处让齐浩茅塞顿开。“近年来,政府对园林绿化的投入不断加大,而这些投入都要最终转化为相应的绿化工程。这就意味着,在园林规划图中,哪里最绿,哪里就可能是线索所在,哪里就可能有腐败行为。”齐浩解释说。
齐浩用手机拍下规划图,在仔细研究后,圈出绿色地带中云龙区管辖的区域。之后,他便来到区园林局、建设局等部门调取绿化工程招投标档案,梳理工程量较大和中标次数较多的公司,同时分析相应中标项目管理人和验收人的廉洁情况,最终发现市园林局技术工程处原副处长张某存在重大受贿嫌疑,便向有关部门移送了案件线索。果然,张某到案不到24小时,便交代了多次收受园林工程承包人好处费共计3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之后,齐浩顺藤摸瓜,一举查处了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王某受贿案等2起案件。
15年来,齐浩和同事并肩战斗,办理各类案件百余件,挖出一批贪腐“蛀虫”,其中处级干部4人、科级干部20余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这一组数字是枯燥的,但它是一名检察卫士惩腐肃贪的真实写照;这组数字又是鲜活的,因为它见证了一名反贪先锋在追求正义道路上的无悔足迹。(李春丽 田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