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张小波:党支部里的“三员一长”

发布时间:2013-12-10 22:39:35 浏览: 287


张小波(中)在村民卓嘎家中了解情况 普布扎西 摄


50多年前,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镇克松村诞生了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5年前,这里又迎来了一位大学生“村官”。谁能想到,一个建筑专业毕业生最后成了当地有名的种植员,还担任着这片红色土地的补习员、讲解员、话剧团副团长。他就是被人们称为“三员一长”的“80后村官”、克松居委会党支部第一书记张小波。


从学生到老师,转型补习员


“听说村里来了个大学生,也不知道能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回想起2008年张小波刚到村里的情景,村民卓嘎的印象就是一个学生娃,心中半信半疑。


张小波自己也说,刚开始心里很没底儿,自己是村里唯一的汉族同志,又不会藏语,沟通存在很大的障碍,每天就憋在办公室里。


“村官要和村民是熟人啊。”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边巴次仁的一番话让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张小波茅塞顿开。他开始到村民家里串门,沟通不好,就问村里的老干部,慢慢学会了不少常用藏语,很快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


“张老师,我家罗布的汉语文有点差,你是大学生,能不能帮忙补习补习?”一天,村民央珍找到张小波说。


张小波二话没说,收下了第一个学生。慢慢地,村民们纷纷把孩子送到居委会,听课人数一度达到60人。为了当好这个补习员,张小波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每天下午挤出一个小时对学生进行辅导。


“小波哥教会了我们好多东西。”罗布说,除了课本知识,他还跟着“张老师”学了画图的本领。


边巴次仁说,“张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结识了4名家庭困难学生,每个季度都从工资中拿出500元资助他们,并经常向他们赠送文具。


从“土色”到“绿色”,转型种植员


“我是学建筑的,总觉得这辈子和泥土脱不了干系。”到了克松居委会,张小波一直想着发挥自己的“土色”优势干点事。


张小波注意到,整个克松居委会甚至没有一项富民产业。“在农村干事是一项长期事业,甚至可能是一辈子的任务”,2009年冬天参加的农业部举办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让张小波触动很大,他寻思着好项目让百姓富起来。


克松居委会地处城郊,交通便利,具备成为山南重镇泽当镇“后菜园”的绝对优势,张小波决心打造绿色经济。


建棚容易种菜难。高原气候对蔬菜种植要求很高,克松居委会没有种蔬菜的传统,而张小波之前也没学过农业技术。大棚建好了,种什么?谁来种?如何种?成了摆在张小波面前的难题。


“我让他选了10名年轻人到拉萨的蔬菜大棚学习。”边巴次仁说,考虑到居委会资金困难,没法解决住宿等问题,张小波就和大家在拉萨蔬菜基地的空房里打起了地铺。


回到居委会,张小波专门买来蔬菜种植资料,白天泡大棚,晚上泡书海。经过大半年的试验,看到大棚里红艳艳的西红柿,白生生的大萝卜,绿油油的青菜,村民们开心地笑了。


随后,克松居委会蔬菜瓜果花卉专业协会、克松德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克松仁青农机具经销专业合作社先后挂牌成立,农牧民户均增收上万元,不少村民还成了种植能手。


利用红色资源,转型讲解员和副团长


“贵族的太阳落下去了,我们的太阳升上来了”,这是克松人最爱的歌谣。1959年克松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和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拉开了百万农奴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序幕。


“西藏再没有第二个地方像克松这么有红色特点了。”张小波把克松的红色资源当成宝贝,收集史料,协助制订《克松居委会红色旅游民俗文化村规划方案》,并根据6位见证克松庄园兴衰的老人的回忆,绘制出克松庄园的原貌图纸,参与建设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陈列馆。


“过去农奴身体虽由父母所生,却被官家占有,纵有身体和生命,却没有做主的权利。”像这样的话,张小波已经说了近2000次,担任陈列馆讲解员的他,在宣讲中更增强了对百姓的责任感。


村民根宗和张小波的接触源自话剧《农奴泪》。2009年,张小波在与群众谈心中偶然得知,1968年克松人曾自编自演过一部反映农奴生活的话剧。张小波意识到恢复这部话剧的重要性,很快找到几位当年参与排演的老人整理台词。经过一年多的准备,2011年3月25日,《农奴泪》在克松居委会“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3周年”活动中首演,随后登上了西藏乃至全国的舞台。


“这离不开我们话剧团副团长小波的付出啊!”村民达瓦说。


2011年,张小波任期结束,村民们集体向上级组织部门提出申请,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做好居委会的“三员一长”。张小波说,要继续在农村基层的熔炉里磨炼自己。(记者 张京品)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