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银花”朵朵开
——记福建省古田县城东街道极乐村党支部书记曾育湘
几十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拼搏,她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成为银耳生产技术能手和致富“领头雁”,她把种植银耳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村民,带动乡亲种植银耳。如今,她所在的村庄已经成为闻名的“银耳之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1万多元。她就是福建省古田县城东街道极乐村党支部书记曾育湘——
图为曾育湘正在自家生产房中查看银耳生长
曾育湘,女,60岁,中共党员,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市级“科技致富标兵”等称号。
我叫倪继杰,是福建省古田县城东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今借贵报一角夸夸我们街道极乐村党支部书记曾育湘致富不忘乡亲,在艰苦条件下开辟创业道路的事迹。
“不务正业”的新嫁娘
“穷乡僻壤屋简陋,村民艰辛脸带愁。”这是30年前福建省古田县城东街道极乐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移民村,这里人多地少,村民们挤住在窄小的“卫星房”里,除了排队挣工分,再无额外收入,靠国家返销粮勉强度日,生活过得极其艰辛。1979年初,曾育湘嫁到极乐村,面对贫困的生活,她辗转难眠。性格坚强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暗暗发誓要改变这种状况,她下决心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让一家人过上温饱的日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古田县大桥镇一些菇农已经试验成功银耳瓶栽技术赚了钱,这让曾育湘跃跃欲试,尽管她的想法得不到他人的支持,但她依然认定这将是一门新兴产业,或许可以改变目前困窘的生活。在她极力劝说之下,她和参军复员回来的丈夫来到大桥镇,跟着当地食用菌专家姚淑先学习银耳栽培技术。学成归来后,夫妻俩试着种植了300瓶银耳。“那时的确有些担心。毕竟村里还没人种过。村民们看我们俩放着工分不去挣,一天到晚精心‘侍候’这些瓶装的木屑,很不理解,认为我们不务正业。”
幸运的是,凭着过硬的技术,第一次尝试就获得了成功。曾育湘50元的投资,净赚了300元,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贫穷的小村庄一下子炸开了锅,大家似乎看到了赚钱的希望。
村民梁菊芳说,知道曾育湘种银耳赚钱后,她到曾育湘家要求学习银耳栽培技术,没想到小曾一点都不藏私,手把手传授她银耳种植技术。在曾育湘的帮助下,她一家当年就收入1000多元。梁菊芳走上了致富路,让曾育湘认识到银耳种植是个脱贫的好项目,极乐村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银耳的生长,极乐村村民完全可以靠种植银耳摆脱贫困。
重信守诺的带头人
说起极乐村的曾育湘,每个银耳收购商无不竖起大拇指。“她家生产的银耳产量高,朵大、质优,产品备受青睐,最主要的是她特别讲诚信,和他们家做买卖,我们都很放心。”收购商叶先生说。
曾育湘的家是叶先生收购银耳的寄放点,他深有感触地说,因为极乐村的银耳特别畅销,通常一烘干就被抢购了。平时有一户收割,他就先收购一户,零零散散,不可能每次都叫货车来拉走,他多是先付了款就地寄存在曾育湘家里。“放在曾书记的家里,总让人感觉特别地放心。”
在曾育湘的引领下,极乐村的村民们都养成了诚实守信的好品格,30多年来,经销商在村里购销银耳成千上万笔,从未发生一例寄存银耳丢失的现象,大家都信守出一条“诚信”的村规民约。
曾育湘家的桌面上,摆着几朵略显发黑的银耳。曾育湘解释说,这是村民们自觉挑出来的次品。极乐村的银耳之所以闻名遐迩,与村民们的“重信守诺”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从不去做以次充好的事,也绝不坐地起价,与营销商们处得跟朋友一样。
如今,极乐村人大都成了种植银耳的能手,从劳动力过剩到吸引外来务工人员200多人,银耳生产走上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昔日贫困的极乐村成了名闻遐迩的银耳生产专业村,成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型村。
未雨绸缪的“洋教头”
当地群众告诉我,曾育湘不但帮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近年来,还辅导来自亚洲、非洲、南美洲、欧洲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员学习银耳高产栽培技术,掌握银耳增湿、采收、烘干等工艺。曾育湘可以说又成为了一位“国际级”的致富带头人。现在,在曾育湘的引领下,极乐村已成为联合国“南南合作”食用菌技术国际培训的教学点。
在曾育湘家中,书桌上摆放着10多本培训证书。“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曾育湘发明了冬季银耳室内管道保温、喷水的反季节栽培,以及防虫窗纱、天窗通风等独特生产方法,使得极乐村种植的银耳产量高,朵大、色白,产品备受青睐。目前,她还被聘为了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的委员。
曾育湘告诉我,现在银耳市场竞争激烈,极乐村银耳还是以原始产品、初级产品为主,银耳精深加工始终迈不开步伐,工厂化生产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其他地方银耳生产迎头直追的情况下,极乐村银耳要保持领先优势,就必须发展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未雨绸缪、勇于进取,作为极乐村党支部书记的曾育湘,正在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建设用地,准备筹建大型工业化食用菌生产厂房。
从曾育湘身上,我们看到了知识型农民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看到了热心助人的无私胸怀。正是有众多曾育湘式的优秀农民,古田食用菌产业一路走来,不断推陈出新。在披荆斩棘的致富路上,我们希望,多些像曾育湘这样优秀的先进共产党员,引领广大农民越走越远。(倪继杰 口述 杨远帆 整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