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满腔真情书写和谐乐章
10多年来,他用拼命三郎的工作劲头为身边的同志树立了榜样,用满腔真情赢得了群众对他工作的支持,无数农民工在他的帮助下要回了工钱,更有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在他的帮助下走出了生活的困境。他就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柘塘镇司法所所长夏延安——
图为夏延安(中)为群众调解纠纷。管荣保 摄
钢铁之身是这样炼成的
夏延安说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对得起这个光荣称号。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8年元旦小长假的第一天,当许多人都沉浸在节日气氛里的时候,夏延安却正在为一起金额达3000万元的经济纠纷而纠结着。这个恼人的纠纷涉及6家施工单位、两所民办学校的利益以及多名农民工的工资,如果处理不当,必将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为了寻找妥善的解决方法,夏延安头天夜里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骑着摩托车往相关单位赶去,途中为了避让一辆大货车,他一头撞在了路边的电线杆上。
这次意外事故,造成夏延安5处骨折,右手臂臂丛神经完全损伤且失去功能。由于伤情严重,夏延安多次转院,最后被转到上海某医院,并在该院实施锁骨接骨和臂丛神经探查手术。
在医院15天,巨大的伤痛并没有让夏延安退缩,他一直在了解事情的处理进展,给分管领导打电话,汇报自己处理这起纠纷的思路、矛盾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眼看着春节越来越近,夏延安在医院心急如焚,住院的第16天,他向医生请求出院。看着夏延安出院的决心那么大,医生只好给他办了出院手续,但叮嘱他一定要在家好好疗养,3个月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
出院回家的第二天,夏延安由妻子扶着,回到工作单位。他带着5处骨折未痊愈的伤痛,多次找相关当事人了解情况,个别谈心,商讨纠纷的处理意见。
或许是夏延安的忘我精神感动了各方当事人,在化解纠纷的座谈会上,三方代表冷静分析问题,最终接受了夏延安此前提出的处理意见,使这起牵动人心的纠纷在春节前画上了句号。
一位外地农民工在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后,拎着一只鸡来到夏延安家,动情地说:“夏所长,要不是你,我回家过年的路费都没有,你为了我们的事被撞成这样,我们心里真过意不去,这只鸡给你补补身子。”夏延安坚决不肯收,他说:“没有让你们及时拿到工资,我们已经愧对你们了,哪能收你的东西呢,赶紧回家过年吧,老人孩子还等着呢。”那位农民工眼含热泪,拎着鸡离开了。
理解是这样达成的
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和帮教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对待社区矫正对象,夏延安总是用一颗滚烫的心,竭尽全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社区矫正对象邱某,入狱后与妻子离婚,出狱后,女儿不肯相认,亲属歧视他,生活无着落,邱某思想负担很大,有自暴自弃的想法。得知这个情况后,夏延安拖着伤残的身体及时找邱某谈心。
夏延安家境一般,治伤花去了不少钱,但为帮助邱某,还是从拮据的家庭开支里挤出几百元钱送到邱某手中,暂时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
为了解决邱某的住房问题,夏延安又想办法给邱某的危房进行了维修和改造。邱某感动地说:“出来后亲人都躲我,没想到你这样关照我,我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你就是我这辈子的亲人!”目前邱某已在一家企业安心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真情是这样奉献的
说到夏延安的付出,外地农民工颇为感动。据一位来自淮安的农民工介绍,去年他和80多名农民工应聘到溧水区某建筑工地打工。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6月15日,承担工程施工建设的单位因外在因素被迫停工,项目经理也不知去向,导致这80多名淮安籍农民工的工资无处要,一筹莫展的农民工在他人提醒下,慕名找到夏延安。
听完情况介绍后,夏延安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即赶赴建筑工地。由于情况复杂,他一边组织协调,一边多方面了解情况,为了公平、公正解决问题,他硬是在工地上坚持了5天。
在夏延安的努力下,80多名农民工终于领到了63.7万元的辛苦钱。一位农民工当场抽出几张百元钞票,要夏延安收下,夏延安说:“这哪行,这是你们的汗水换来的,为你们做些事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10多年来,夏延安的同事无法计算他们的所长为了工作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10多年来,溧水区的父老乡亲,已记不清夏延安为了一方和谐流下了多少汗水。
面对群众的赞誉,夏延安总是那么淡然,他说:“调解工作无小事,只要我们心中装着老百姓,把自己摆在群众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就能尽心尽力帮他们解决困难,另外还要保证自身清廉,就问心无愧了。”(王良俊 口述 管荣保 朱飞 整理)
人物档案
夏延安,196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柘塘镇司法所所长。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江苏省综治委、省司法厅、省高院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南京市司法行政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3年,他被评为南京市首届勤廉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