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淬炼50年——记广州军区珠海警备区海防八连
珠海横琴岛,祖国南海前哨。在这个与澳门隔水相望的小岛上,驻扎着广州军区珠海警备区某部八连。
作为一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英雄连队,“艰苦奋斗,拒腐防变”是连队本色。凭借官兵钢铁般的意志和过硬的军事本领,连队于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南海前哨钢八连”荣誉称号。
50年风雨洗礼,50年传承弘扬。面对天天都在考验中的特殊环境,八连官兵像钢浇铁铸般守卫在祖国的海防线上。
身经百战,钢刀不卷刃
4月的一天,横琴岛猎人意志障碍训练场。
攀爬在斜绳上的蒙佳瑙,双手抓绳,双腿弯曲,双脚绕起绳子,手脚同时发力,软软的绳子瞬间变成了一级级脚蹬。
行进到阻绝墙处,他顺势纵身从墙上跳下,翻滚到快速射击地点,左脚定住的同时手已经伸向枪套,右脚跟上时,枪已经拔出,旋即枪响靶落。
12个项目一气呵成。
钢刀出鞘,没有花拳绣腿,不拖泥带水,这就是八连的兵。
建连至今,“钢八连”身经百战,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南海之滨,以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作风顽强著称。
进驻横琴岛后,八连担负起守岛固防的重任,防区海域就是伶仃洋。面对大海,八连官兵誓言铿锵:“我们一定要当能打仗、打胜仗的海防尖兵,守好祖国的每一寸领海!”
尽管已几十年共享和平,尽管邻近繁华之都,八连的“钢刀”始终磨得锃亮。
去年深秋的一个夜晚,“钢八连”一门门隐藏在海岛洞库的火炮严阵以待,蓄势待发,一场海防炮兵精准射击演练即将拉开帷幕。
然而,负责这场演练的导演部领导心里有些忐忑。此时海面突然刮起大风,下起暴雨,靶标在波峰浪谷间时隐时现、忽高忽低,而打击又必须在无照明的条件下进行,连队能完成任务吗?
“是否需要推迟时间,等条件好点时再进行射击?”一个征询电话打到了连指挥所。
“真打起仗来,敌人会为了我们推迟时间吗?不管什么条件,我们都得保证完成任务!”在连长刘双凤的冷静指挥下,官兵顶风冒雨,凭着平时摸索练就的恶劣条件下夜间射击要领,有条不紊地装填、瞄准、击发,随着火炮轰鸣,一处处靶标被炸开了花……
全连火炮打出了命中率100%的好成绩,炮兵火力打击实现了由过去炮火覆盖式向精准点穴式嬗变。
“钢八连”缘何一身钢筋铁骨?没有诀窍,只有一份超标准的训练套餐——
每人每天一个五公里、一次冲山头、一个400米障碍跑,每天睡觉前,要完成俯卧撑、杠铃挺举、蹲下起立等“5个100次”;每月进行一次徒步70公里的环岛拉练;每季组织3天野外生存训练;连队组织实弹射击、野外定点、武装越野等课目训练,都刻意选在恶劣天候、复杂地形下进行……
敢于亮刃,刀锋无缺口
去年5月,连队一次战备拉练结束后,刘双凤检查官兵战备物资时,新调入战士张涛的背囊虽然看起来鼓鼓的,却少了三四公斤。
原来,没有参加过野营拉练的张涛认为反正不在外面过夜,于是耍起了“小聪明”——把被褥换成泡沫装进了背囊。
刘双凤没有当即批评他,而是让他给其余战士的背囊进行检查、称重。点了一圈,没有发现一个“缺斤少两”的。
在战友们无声的眼神中,张涛的脸“刷”地一下红了。
从此,张涛像变了个人似的,训练特别扎实,年底评上了训练尖子。
在八连,最丢人的事情就是训练不行,最耻辱的事情就是弄虚作假。刀锋无缺口,每一个官兵都要铸造成刀锋,随时准备亮刃。
二班长李健飞是连队的“神枪手”。为了达到射击“快、稳、准”,他每天反复练习分解、结合和换弹夹30遍以上;每次端枪,枪上都要系吊砖头,一端就是20分钟;射击时,他会让旁边的战士用突然引爆炸点和发出烟雾的方式,锻炼心理承受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013年4月,李健飞被选拔参加广州军区特种兵比武集训。在手枪精度射击比武课目中,这位来自普通海防连队的战士成功“逆袭”诸多优秀特种兵,摘取第一名。
一个战士“逆袭”的背后必然有一个过硬的连队。然而,这个过硬连队的锻造,也走过弯路。
八连是依托既设阵地独立驻防的连队。过去没通电时,官兵须摸黑穿过几百米的坑道到达各炮阵地,个个练就了在黑暗中穿越坑道的本领,大伙儿俗称“蝙蝠功”。
2007年上半年,连队通电了,坑道变亮了,大家以为“蝙蝠功”没用武之地了,这方面的训练积极性降低了。
一个停电的夜晚,连队突然拉响了“紧急占领炮阵地”的警报,官兵在漆黑的坑道里穿行,比原来慢了近4分钟。
“如果真打起仗来,4分钟意味着什么?全军覆没!”
振聋发聩的发问,惊得大家出了一身冷汗。很快,连队又恢复了无光条件下占领炮阵地训练。
“平时不养成,战时吃败仗”,八连不断破除和平积习,不断强化“海岛就是阵地、前哨就是前线”的战备观念。
2008年8月,八连奉命乘登陆艇前往湛江参加实弹演习。
海上风高浪急,大多数同志晕船呕吐。经过连续38小时航行刚靠岸,官兵来不及喘口气就奔袭5公里迅速占领阵地,以首发命中、5发全中的成绩夺得第一名。
主动淬火,尖刀打头阵
一个躺在功劳簿上的连队,会被时代所抛弃。特别是如果在安逸的环境中消磨意志、停滞不前,很容易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扼杀。
近年来,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钢八连”官兵清醒地感到,传统的尖刀如果不用数字化、信息化淬火,在未来战场上必然是一堆“锈铁废钢”。
“部队信息化浪潮中,‘尖刀’必须打头阵。”刘双凤说,连队充分发挥身处发达地区信息占先的区位优势,连队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军内先进连队,而且放眼全球,比肩各军。
由外至内,连队围绕“强军靠什么,连队干什么”展开大讨论,引导大家树立信息主导、体系制胜等新理念,专门制订了信息化学习规划,开办“信息化知识大讲堂”和计算机培训班,为每个班订阅计算机刊物,持续掀起“学信息化、钻信息化、用信息化”的热潮。
2009年,上级为海防部队配备了某型炮兵营连射击指挥系统、某型对海侦察校射雷达等新装备,八连主动请缨揽下了试点先训任务。
时任排长李江华和连队训练骨干立下“军令状”,夜以继日开展研究攻关。没有教案,依据说明书逐步逐条编;没有训练经验,逐点逐位试;没有参考数据,逐个逐项查。
一个多月的摸索,八连成为第一个在警备区编出教学教案、掌握技术要领、建起射击数据库,第一个加装集成运用、单装形成战斗力的分队。
在当年广东省军区炮兵实弹射击中,八连将射击操作时间压缩到传统方法的1/3,取得运动目标首发命中、动荡目标12发全中的优异成绩,编写的某型对海侦察校射雷达操作规范还在广州军区推广运用。
艰苦的锤炼,刻苦的磨砺,使“钢八连”逐渐成为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海防尖兵。近10年来,连队先后圆满完成40多次实弹战术演习,接受上级30次综合考核次次第一,取得了20多项训练革新成果,涌现出175名军事训练尖子和优秀“四会”教练员,1人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王洪山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