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李志刚:李营村的致富领路人

发布时间:2014-05-27 22:43:39 浏览: 404

27年艰苦奋斗、27年激情不减,纵然前方的道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依然执着追求、无怨无悔。他就是河北省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



李志刚(左一)在征求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建议。(资料图片)


我叫李云成,是河北省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村民,今年76岁。27年前,我们村当兵复员的李志刚主动放弃收入和福利待遇非常不错的乡镇企业岗位,担任了李营村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团结奋斗,将一个穷、散、乱的老大难村建设成了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今天,我借贵报向大伙儿讲一讲我们的致富领路人。


“城里人有啥,咱老百姓也能有啥!”


“城里人有啥,咱老百姓也能有啥!”这是1987年10月,李志刚上任后在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说的话。那时的李营人祖祖辈辈就靠1420亩盐碱地土里刨食,每年种植一茬玉米,亩产量只有三四百斤,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人穷志也短,村里人心涣散、村风不正,700多人的小村,光棍就有72条。


刚一上任,李志刚就在这片盐碱地上做起了文章,他想到滦南县沿海的柏各庄镇、柳赞镇等地土壤盐碱化程度更高,但他们成方连片种植水稻,产量高,收入也高,日子过得红火,为啥李营村就不能种呢?有了这个想法,他先后几次到柏各庄镇、柳赞镇等地取经,回来后经村“两委”班子讨论、党员会议决议,先期规划了800亩地,号召村民搞“旱改稻”。


种植水稻需要从河里引水,当时李营村的地里没有一条沟渠,没有一根电线杆,村集体也没有一分钱的积累,“旱改稻”谈何容易。


面对村民的质疑和风凉话,李志刚天天往乡里跑,硬是磨来了3万多元的无息贷款。没电架线、没沟挖沟、没渠修渠,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李志刚带着村干部吃住在小窝棚里,架了800米高压线、1200米低压线,修了2万多米的水渠,建了8座扬水站。那一年,水稻的亩产收益达到了900多元,是种植玉米收益的3倍多。


尝到甜头的李志刚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发展起“旱改稻”、稻菜双茬、拱棚菜、中棚菜、温室棚菜、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27年间,李营村依托1420亩盐碱地先后推动了7次产业结构升级,人均年收入也由1987年的300多元上升至2013年的4.03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让城里人都羡慕不已。


“只要能给村里修条路,有啥丢人不丢人的!”


1995年11月,乡里翻修途经李营村东的柏油路,将废柏油块儿扔在了边沟里。李志刚发现后,立即发动乡亲们套上自家的马车、驴车去拉。大家把废弃的柏油块一块一块地用手抠出来,一点儿一点儿地搬上车,足足干了10多天,总共拉回了100多车的废弃柏油块,铺成了村里400多米长的道路。村里有人说,这堆垃圾,别人连看都不看,扔出去都发愁,咱们却像捡了个宝似的,丢不丢人呐!李志刚听后却说:“只要能给村里修条路,有啥丢人不丢人的!”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这是李志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李营村按照“长期规划、逐年投入、量力而行”的原则,采取“村里出一点儿,村民摊一点儿”的办法,不断推进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村里还出台了“义务工”规定:只要村集体有事,每家每户都要出壮劳力参加义务劳动。正是这一规定,成就了李营村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的奇迹。从1987年至今,乡亲们累计在新农村建设中出了9万多个义务工,折合人民币380多万元。


如今的李营村条条街道笔直通畅,绿树、白墙、红花、碧湖与二层小楼交相辉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构成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画卷。李营村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全国卫生村、全国文明村等50多项荣誉称号。


“请客不到、送礼不要、办事讲公道、亲友不沾光、待客自己掏腰包。”


进入李营村村委会办公室,墙上显著位置张贴的就是李志刚上任之初给村干部立下的“约法五章”。这么多年来,李志刚始终践行自己的诺言,他从不接受吃请和馈赠,更不会拿公款请客送礼。在他的带领下,其他班子成员也都严格自律,从不违规。在李营村的集体账目上,始终没有一分钱的待客开销。


2008年,村里给房屋加装红顶,一个包工头私下找到李志刚,开出了颇具诱惑力的条件:如果让他包工包料,事后给李志刚一辆小轿车或者把车换成钱也可以。李志刚对那个人说:“我知道钱是好东西,车也是好东西,但我拿了这些东西觉得对不起大伙的信任,心里不踏实,工程包不包给你,我说了不算,老百姓说了才算。”最后,经过村“两委”班子讨论研究,由村里自己选购物料,找施工队负责安装,村里出手工费,整个工程比预算省了30多万元。


此后,李志刚与班子成员达成共识: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要在村“两委”班子协商的基础上,交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广泛讨论后再决策实施,不搞“一言堂”。如今,李营村每年召开村“两委”会议不下200次,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15次以上,村里的财务开支和重大事项定期向群众公开,让村民心中有数。


有人曾对李志刚说,你真傻,白给钱都不要,就你干书记那点工资,家人都养不起,图个啥呀!李志刚对那个人说,你知道被700多人拥护的感觉吗?这就是我的选择,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是任何钱和物都换不来的!(李云成 口述 汤媛梅 解桂光 整理)


人物档案


李志刚,男,1956年9月出生,1978年10月入党,1987年10月至今任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李志刚先后获得中央和省、市、县荣誉称号60多个,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退伍军人,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