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张天龙:热血铸忠诚

发布时间:2014-09-03 18:14:41 浏览: 444

他是“铁包公”,秉公执纪不怕得罪人;他是“工作狂”,身体不适依旧坚守岗位;别人送来2斤冬笋他都原物退回。廉洁自律是他一生的追求,打铁自身硬是对他最好的诠释。他就是已故安徽省休宁县第二纪工委书记张天龙。



图为张天龙(左一)走访慰问该县右龙村贫困村民


张天龙是个壮实的汉子。一米七五的个头儿,平时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挂在腰间的一大串钥匙被甩得叮当作响,如同他跳动的脉搏,给人一种停不下来的感觉。


然而,2014年5月20日,这声音再也无法响起。这一天,他因工作劳累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他深爱的家人,生命定格于52岁,留给大家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追忆。


“我是纪检监察干部,秉公执纪是我的职责”


“我是纪检监察干部,秉公执纪是我的职责。”这是张天龙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么说,更是这么做。


去年,张天龙带队到某县直部门检查“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像以往的每次检查一样,他都亲自核查每张票据。当他发现有一张票据有问题时,就立即把这张票据拿到该部门负责人面前,认真质询,要求限期整改。县城不大,领导干部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张天龙却总是这样较真。


一次,张天龙带着两名同志到县直某单位查岗。刚过8点,他就迅速收起签到表,拿起摄像机,半个多小时跑遍了5层楼近20个办公室。他发现有几名同志不在岗,理由是去体检了。张天龙二话没说,迅速赶到医院核实后又再次折回,对查实的未按时上班的同志进行严厉批评。


因为严格执纪,张天龙没少得罪人,被称作“铁包公”。有人劝他工作不要太较真,他严肃地回答:“组织把我安排在纪检监察这个岗位上,我就要认真负责,该得罪人的时候,就要得罪人。”


“忙碌的工作让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


在同事们眼中,张天龙是个“工作狂”。老同事形容他是“永动机”:“一到岗位,发动机就停不下来。”


“挺一挺就没事了!”今年5月初,他和两名同事到该县蓝田镇开展廉政谈话。同事看他脸色苍白、脚步踉跄,便劝他休息,他却带病坚持谈话近5个小时。


“劝了也不听,当时的情形,我们看着都难受。”一位在场的干部告诉记者,好几次,他看到张天龙痛苦的表情时,都不忍直视地转过头去。


其实,张天龙的身体早就“报警”了。家人多次劝他去医院检查,可他总说:“老毛病,忍忍就没事了。等工作结束后,再去医院。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等到退休之后再去……”


“去世前几天,他因身体不适一连几个晚上都睡不着。可第二天一早,他又强打起精神,坚持去上班。”张天龙妻子回忆道。


工作上不耽误,可家里的事,张天龙往往顾不上。1999年8月30日晚上,突如其来的山洪将张天龙家的房子夷为平地。可张天龙却在单位忙了一整夜,第二天得知消息后,他才急忙奔赴家中。因为工作忙,重建房屋都只能靠妻子一个人,张天龙只是偶尔回来安排一下,第二天一大早就又离开了。


在休宁县第二纪工委,张天龙常常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离开。有时候来早了,他还会把整个院子扫得干干净净。在去世前的半个小时,张天龙还在电话联系准备去督察的乡镇,商量工作上的细节。张天龙去世后,同事们发现他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三张纸条,分别是:本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打算以及后3个月到各单位检查的计划。


“做党的忠诚卫士,必须廉洁自律,干净做人”


“张书记来检查工作,工作餐都不用安排。”休宁县一县直部门负责人说,“2013年寒冬的一个上午,张天龙带着县纪工委两名工作人员冒雪到我单位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落实情况。”张天龙一行对“一岗双责”履职、“三公”经费管理使用、作风效能建设等工作资料逐一查阅,工作结束时已近下午1:00。“我有点过意不去,加上原本就是老朋友,就自作主张安排了工作餐,没想到,他竟然婉言谢绝了。”


“他上下班骑一辆破旧自行车,连搬家都是到路边叫辆三轮车。”在老同事汪茂松的记忆中,他从没见过张天龙工作以外用过公车,更不用说以权谋私了。


“他当过乡长、纪工委书记,生活却一直很拮据。”汪茂松告诉记者,张天龙生前常说,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要能过好廉洁关。


张天龙不仅洁身自好,对子女的教育也很严格。他的大女儿在休宁某驾校工作,一次一个老乡前来学开车,顺便带2斤冬笋让他女儿带回家。在常人眼里,这只是最普通不过的人情往来而已。可张天龙得知此事后,不仅严厉批评了女儿,还当即要求女儿退回原物。


张天龙当了将近20年的领导干部,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从没有利用职权为亲朋好友谋利。他的妻子至今仍是农民,两个女儿还是临时工。他生活拮据却始终甘于清贫。2008年因调往县城工作,张天龙向银行按揭并向亲友借钱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至今还欠了亲戚1万元,房贷也还有8万多元没付。张天龙很忙,但他却说自己活得充实;张天龙很累,但他却说自己心里踏实。


“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之钟停摆了,我愿意把它定格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张天龙的工作笔记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他用战斗至最后一刻的勇士之姿践行了他的铮铮誓言。(记者 韩贺彬 通讯员 陈红妹)


短评:自身硬才敢碰硬


秉公执纪,不怕得罪人,是张天龙多年纪检监察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之所以敢于黑下脸来得罪人,啃下一块块硬骨头,是因为其自身过硬,能够动真碰硬。


正人先正己。干纪检监察工作,在盯着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盯着你。只有自身过硬,才不会畏首畏尾,缩手缩脚。只有自己干净做人,一身正气,才有底气执纪问责。多年来,张天龙甘于清贫,严格约束自己及家人,严守廉洁关,努力将自己淬炼成钢。


纪检监察干部并不具备天然的“免疫力”,张天龙的“硬气”来源于不断增强的党性修养和以身作则的责任担当。如今,他已离开我们,但反腐倡廉仍任重道远,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张天龙为榜样,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恪尽职守,做一个敢于碰硬的反腐勇士。(韩贺彬)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