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用残弱身躯传递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4-09-19 23:50:35 浏览: 336

她阳光善良,乐观向上,二十七年新闻生涯,铺出闪光的自强之路;她的身体不被命运眷顾,可她却从心底唱出强者之歌; 她从不怨天尤人,她从不向命运示弱,她用一个中国传统女性最朴素的坚持,向社会传播闪光的正能量。她就是吉林省通化县广播电视台《故事》栏目组主任张娟——



图为张娟在编辑稿件


敬业铸就事业的辉煌


1984年,17岁的张娟中专毕业,进入县广电局工作,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值机员。1987年,她被调到电台新闻部,具体负责给编辑抄写稿件,从那时起,张娟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她倍加珍惜,每天早来晚走,花出多于别人几倍的时间钻研业务。一段时间后,电台领导发现经张娟改过的稿件层次清晰、文通字顺,省市投稿命中率高,于是破例启用张娟做了正式编辑。从此,不能按时下班就成了张娟的常态,她也被贴上了“拼命三郎”的标签。


2005年,通化县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张娟和同事一起到重灾区四棚乡采访。洪水冲毁了水泥路,车辆难以通行,要想进入重灾区,只能步行走山路,但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随时有可能发生。同行的同事和当地干部都劝张娟暂时不要进入重灾区,待路况和天气状况好转再说。倔强的张娟坚定地说:“不第一时间到现场,怎么能把灾区群众的状况和需求第一时间向外界传递?”在泥泞的山路上跌跌撞撞行进了一个多小时,张娟和同事终于顺利进入重灾区。看着被洪水冲倒的房屋,听着奋斗在抗洪一线的乡干部和村民悲伤而疲惫的诉说,张娟眼含泪水。从四棚乡回来,她来不及休息,立即通宵赶制出电视专题片《搏击洪魔谱壮歌》,片子播出后,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正是20多年来的新闻坚守,张娟呈现给了读者一系列精彩的、有分量的新闻作品。她采写、编辑的稿件、栏目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奖项,其中由她编导的《乡村季风》节目在全国首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上荣获最佳栏目奖;由她采写的《鱼水谣》、《让家园更美好》、《精彩飞跃》等20多部重点电视专题片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谁能想到,这样卖命工作、取得不凡工作业绩的,是一个身患佝偻病、身高不足140厘米的残疾人。


自强树立精神的脊梁


第一次见到张娟的人,都会因她的身体状况心生同情;然而,当你和她多接触时,才发现她是那么自信自强,内心强大。


张娟身体有残疾,工作中,领导和同事不由自主地就想给张娟一些特殊照顾,可张娟总是笑着拒绝,因为在她看来,既然和大家一样在这里工作,那么任何困难都应该自己克服。


2011年,张娟到东来乡的白鸡峰采访,海拔1318米的山峰对别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张娟来说如同万仞高峰。她极度弯曲的脊柱压迫着神经,使她严重贫血,血压偏低。栏目组和乡里领导都不让她上去,怕她有休克的危险,可张娟不同意,坚持要去。尽管爬到山顶时,张娟已是胸闷气短,脸色苍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可她仍带着笑容立即投入工作。


为把工作干好,张娟几乎抛家舍业。丈夫患小儿麻痹症,行走不方便,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任务就落到了她这个残疾妈妈身上,可她工作忙时经常忘了接孩子,每次她连跑带颠地跑到幼儿园,看到女儿满是泪痕的小脸时心里像刀扎一样内疚。有一次,女儿感冒了,当时正值两会召开,张娟负责专题报道的编辑工作,她给孩子吃完感冒药就匆匆地走出家门。当她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已经晚上10点多了。孩子烧得小脸通红,小嘴都起了水泡,见到她哇哇大哭。那一刻,张娟心如刀绞。可当领导提出让她暂时休息照顾下家里时,她还是笑着拒绝了。


感恩播洒爱的阳光


张娟非常喜欢这样一段话:“世上有三样东西无声却美丽——飘落的雪花、寂静的黎明,还有爱。”像大海一样的爱让张娟感恩生命,感恩社会。


作为通化市残联肢残协会的副主席,张娟把时时处处关心那些与自己有同样命运的弱势群体,当作一项神圣的使命来对待。节假日她常去看望有困难的残疾人,给他们送衣服、送水果、送信心、送祝福。


通化市一中学生小森没有左臂,被父母遗弃,是一对拾废品的老夫妇抚养了她,张娟知道后经常去看小森。有一次,张娟领小森去饭店吃饭,点了孩子爱吃的锅包肉和红烧排骨,她低垂着头吃了两口,眼泪就流了下来,声音哽咽着对张娟说:“张姨,你真像我的妈妈,我从没来饭店吃过饭……”每当给女儿买换季衣服时,张娟总要给小森也买上一件。看到孩子穿上新衣服时的欢欣,张娟的心里就像吃了冰糖葫芦,又酸又甜。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张娟努力播撒爱的种子。1988年,为了资助一位大学生,张娟瞒着家人把心爱的金项链卖了。在供这个大学生读书的4年时间里,张娟省吃俭用,甚至在自己重度贫血、生命堪忧时,还牵挂着她的学业,将仅剩的五百元钱寄给她。快大茂镇黎明小学学生小鹏患脑水肿,恰好县医院把南京脑外科专家陈国志请来对患者实施微创手术,这对于小鹏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治愈机会,可由于家里生活困难,手术费用无着落。张娟得知后赶到医院采访,一方面及时播发消息,另一方面又与教育局和小鹏所在学校取得联系,呼吁大家献出一份爱心,使小鹏及时得到了大家的爱心救助。


“身残志坚,半世笔耕不辍,播撒人间纯情真爱。倾斜的是半部身躯,擎起的是人生天地。”这是张娟荣获通化县“感恩人物”时组委会的颁奖词,也是张娟的真实人生写照。 (季淑霞 口述 刘亿 整理)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