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俞复玲:船儿划进心湾里

发布时间:2015-01-12 23:08:22 浏览: 391

浙江宁波江东区有个有40年房龄的老社区——划船社区。划船社区没有船,但有“三多”:困难人口多,外来人口多,老年人口多。不过,让社区居民自豪的是另一个多:全国性荣誉多,已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社区等20多项荣誉称号。



图为俞复玲在接听社区群众打来的电话。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摄


这些荣誉的取得,缘于社区的“划船”高手——党委书记俞复玲。


俞复玲,1956年生,短发齐耳,爽快干练,担任社区党委书记11年,练就一手“绝活”——能把“船儿”划进老百姓的心湾里。


“微心愿”里多圆梦


42岁的沈国栋,天生失明,被父母遗弃,在福利院长大。福利院对他不错,吃饱穿暖。


而俞复玲却发现一个细节:沈国栋经常仰着头,茫然地望着远方,似乎在寻找什么。


“国栋,你有啥心事?”俞复玲问道。


“我想听听大海的波涛声!”沈国栋有点不好意思。“几十年了,我只从收音机里听到过。”


俞复玲眼圈红了:对健康的宁波市民来说,看大海、听涛声是举手之劳,但对一个失明的人来说,却成了几十年的渴望!


“国栋,我尽快满足你的愿望!”俞复玲说。


一个月后,俞复玲联系好一部中巴车,安排三名志愿者陪着,把沈国栋送到海边。沈国栋在搀扶下慢慢走向海滩,弯下腰,非常仔细地聆听着。


划船社区有个“微心愿”认领活动,专门收集孤寡残疾者的心愿,由社区和志愿者帮助完成。仅2014年就实现了153个居民微心愿。“人人都有梦想,我们要帮他们圆梦。”俞复玲说。


“梦工坊”里多阳光


“俞书记说跟我是朋友!”军军低头自语。


“什么?”军军妈妈不相信自己耳朵。


“俞书记说跟我是朋友!”军军提高了声调。


军军妈妈泪水夺眶而出。整整24年,这是儿子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与她对话!


论年纪,叫他军军已不合适,因为他已48岁。但在母亲眼里,他还是个孩子。军军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只眼睛失明,个性敏感自卑,中学毕业后当工人,由于视力差、干活慢,经常挨批,久而久之,在24岁那年患了自闭症,从此卧床不起,整日一言不发。


多年来,连邻居都忘了他的存在。军军妈妈已经绝望了。俞复玲对军军妈妈说:“让我试试看!”


两人策划了第一次“邂逅”:一天下午,军军被妈妈哄着出了门。他低着头,谁也不看。俞复玲“刚好”经过,迎上去跟他打招呼:“你是军军啊?我是俞复玲,跟你是朋友!”说罢,还拍拍他的肩膀,算是“认识”了。


之后,军军偶尔愿跟妈妈出门了。“军军,今天穿得真精神!”“军军,我们是好朋友!”每次都会“偶遇”俞复玲,被夸两句,拍拍肩。慢慢的,军军脸上有了笑容。


这一次,他说话了。当妈妈的怎能不高兴!


俞复玲的“阳光”,不止照到军军一个人身上。她说:“残疾人最怕别人说没用,怎么找回他们的自信?要给他们一个劳动的机会。”她在街道支持下,租下一间房屋,办起属于残疾人的“梦工坊”,再联系爱心单位,揽来简单的来料加工活,还组织社区志愿者教残疾人做工艺品义卖。这样,每人每月可拿到400元。


俞复玲说:“越偏僻的角落越渴望得到阳光映射。为什么要去管这么难的一群人?因为帮一个人,就是帮一个苦难的家庭。”


拆铁门更是拆“心门”


2003年上任不久,俞复玲就遇到了麻烦。划船社区由4个小区合并,小区与小区间的铁门没有拆除。一边居民想拆门出入方便;另一边居民说怕不安全,坚决不拆。


“我们认为大家一个小区不该隔着,应该拆,两边都是一家人,进出也方便。”俞复玲这次是碰到了“硬骨头”,道理说尽,一边居民就是不同意。那就开居民听证会,没成想反对的居民还是抗议,并放出狠话:“要是敢拆门,每天泼脏东西到社区!”


这可怎么办?俞复玲难住了。如何打开突破口?她突然想到:“硬骨头”不能一起啃,要挑最硬的“啃”,解开难缠的连环结。


原荷花小区居民老郑是闹得最凶的居民之一,他以为自己说了狠话绝话,俞复玲是怎么都不会上门了。没想到,俞复玲每天上门,拉家常、套近乎,气氛一缓和就劝他“开门”。“她甚至都说‘我求你了’,这让人咋办?”老郑终于松了口。


其他居民,见领头的老郑没了脾气,也不再坚持。那道铁门终于被俞复玲打开了。


现在,划船社区原先的4个老小区早已融为一体。哪家有困难,整个社区都会动起来。


久而久之,居民终于领悟到俞复玲的良苦用心:她坚持要拆的,不止是阻隔道路的那道铁门,还有阻隔居民和谐的那道“心门”。


短评:管好“小社区” 需要“大智慧”


俞复玲这个社区“小书记”,有着大智慧!这是记者采访的深刻体会。


何出此言?先看她的“不容易”:一个40年老小区,14000余居民中老人多、外来人口多、弱势群体多,能加分的资源几乎没有,要照顾的方方面面不少。但11年后,社区整洁祥和,居民怡然自乐,“全国文明”头衔就有一堆!


何能如此?俞复玲靠的不仅是老黄牛般满腔热情、乐于奉献的精神,更在于她的善思考、用智慧。社区共13名工作人员,仅靠他们,24小时不休息也服务不好。从“365工作法”到培育26个社会组织自我服务,俞复玲抓住了社会管理的“牛鼻子”:需求从下至上传递,再细微也能获晓;服务细致入微铺开,紧扣需求而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梦工坊”。10个连家人都放弃沟通的残疾人,俞复玲用爱心一个个走近他们,用耐心从点滴开始培养感情,一点点找到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难题,最后用智慧建起“梦工坊”,让他们找到自信,重新变得阳光向上,热爱生活。


为民服务的界限在哪里?俞复玲用“梦工坊”经验回答,服务永无止境。(记者 顾春)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