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白求恩精神”闪烁在太行老区

发布时间:2015-02-26 18:43:08 浏览: 358

——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疗队"



“白求恩医疗队”到太行老区进行义诊,神经内科专家冯连元(右)为唐县松岩口村村民进行查体 刘会宾 摄


日复一日,他们救死扶伤在太行革命老区。


月复一月,他们进深山、走乡村、入农户,医疗扶贫,妙手回春。


年复一年,他们把白求恩精神、党的温暖播撒向老区群众。


北京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疗队”成立8年来,足迹遍布河北、山西50多个县、400多个乡镇,累计行程10多万公里,免费为老区军民看病治病16万多人次,与100多个基层卫生机构建立了“医疗联合体”,被老区群众誉为“流动在太行老区的‘白求恩医院’”。


他们留下了白求恩医德


在八路军总部旧址所在地麻田镇,听说“白求恩医疗队”的专家要来义诊,数百名群众一大早就来到镇卫生院门前等候。


74岁的张晋珠老人患强直性脊柱炎20余年,听说医疗队来了,便让家人抬着他来到义诊现场。医疗队骨科专家钱宇航仔细为老人检查,建议老人尽快手术,并写下自己的电话,随时在和平医院为老人接诊。


“重走白求恩路——老区健康行”活动中,医疗队来到了牛眼沟村义诊,为“白求恩希望小学”的孩子们送去学习课本,慰问了94岁的崔桂英老人。


“去年你们来给我看病,今年又来了,还给我药,也不要钱,看到你们就像看到当年的白求恩大夫。”崔桂英向队员们介绍了当年与白求恩相处的情景,“我们家这间厢房,曾经是白求恩大夫的药房。”


1939年9月,白求恩带领医疗队来到牛眼沟村,把这里当做后方医院,还建起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给战士们疗伤,为乡亲们治病。


“他对乡亲们太好了,对工作太负责了!”崔桂英对白求恩的回忆,深深地教育感召了医疗队员。


左权县68岁的霍招男患有白内障,因家庭困难,一直未能手术治疗。在“牵手左权:太行老区健康行”活动中,她成为免费“复明手术”的第一位幸运者。


8年来,医疗队每年重点帮一个地区,免费为符合手术条件、家庭贫困的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截至目前已完成白内障手术70多例,成功率达100%。医疗队在太行老区走一路,把白求恩高尚的医德传播一路,老区群众称赞他们是“白求恩的继承人!”


他们留下了白求恩医术


“‘白求恩医疗队’一个半小时治好了折磨我两年的病!”左权县62岁的李林芳说。


李林芳得过脑梗塞,还患有双上肢动脉闭塞症,先后到太原、北京、天津等多地的医院就医,症状一直没有好转。


去年7月,医疗队在左权县义诊时,专家建议李林芳到和平医院手术治疗。随后,她来到和平医院,手术仅一个半小时,病症就慢慢减轻。回到村里,李林芳逢人就讲:“白求恩医院的大夫像白求恩一样,医术就是高!”


医疗队每年到老区义务巡诊一至两个月,队员少时40人、多时120人,采取医院坐诊、赴各乡镇巡诊、开设野战医院接诊3种方式,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但这些仍满足不了老区群众就医的需求,为此,医院决定为老区开展医疗技术扶贫,留下“永久的白求恩医疗队”。


为提高左权县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医疗队免费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帮扶,包括免费接收进修生、培养技术骨干、定期派专家解决疑难问题。


从2007年5月开始,医疗队系统制订了偏远贫困地区医务人员免费进修等技术帮带实施计划,先后与50多个市县地区100多家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在人才培养、专科技术、科研协作等方面进行长期帮扶。


他们为赵县人民医院组建了高质量检验科和重症监护室,为宁晋县苏家庄卫生院搭建便利的就医平台,为平山县提高基层肿瘤治疗水平……截至目前,共开办各类学习班90余期,接收地方进修生近千人,帮带医务骨干上万人次。


他们留下了白求恩情怀


在革命老区的日日夜夜,医疗队队员克服重重困难,真情服务百姓。


普通外科主治医师申立中到左权县医疗帮扶的前一天被查出患肝血管瘤,但他藏起诊断书,随医疗队出征。眼科主任王超英的父亲曾在左权县工作多年,重返老区,他心情激动,手术常常一站就是6个多小时。


在左权县的日子里,医疗队的足迹遍布村村寨寨。队员们冒酷暑、顶烈日,风餐露宿,每天迎着晨曦出发,披着暮色归来,工作10多个小时。


五台县松岩口村有面影壁墙,墙上写着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医疗队“重走白求恩路老区健康行义诊”活动的现场就设在这里。村里的广播不停地响起医疗队来义诊的消息,前来就诊的群众排起了长龙。


在骨科诊台,70多岁的陈书良拄着拐杖来了。“村民们都说白求恩又回来了,我过来看看!”老人激动地说。


到达松岩口之前,医疗队曾专门委托村委会帮助寻找老八路、老英模和老党员。86岁的老党员裴贵清老人1946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晋东、太原战役。医疗队帮助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发放了预防常见病保健手册和白求恩爱心优惠医疗卡。


村里还有两位有着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没有来义诊现场。医疗队派4人赶往他们家。96岁的崔银娥老人1938年入党,曾作为驻地抗日担架队队长,带着10多副担架支前。在医疗队为她检查完身体、送上药品、建立健康档案后,老人激动地说:“感谢共产党和白求恩。”


义诊结束时,医务人员在松岩口村共接诊264人,做心电图、彩超检查46人次。


在唐县黄石口村,白求恩度过了生命的最后38小时。医疗队来到这里,义诊点距白求恩逝世时居住的院落仅几百米。


义诊还没开始,数百名乡亲就在卫生院的门前等候了。村里有55年党龄的姜雪子因行动不便不能来义诊现场,医疗队当即安排骨科专家张新亚和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刘文秀前去诊疗。检查发现,老人血压很高,刘文秀帮着喂下带来的降压药。第二天,刘文秀又专门打电话去询问老人的血压情况,反复交待要按时服药,有情况随时给她打电话。


走一个村庄,接受一次洗礼;治疗一名患者,增添一份敬意。医疗队在巡诊义诊的过程中,沿途参观了白求恩纪念馆、白求恩模范病室和白求恩逝世地旧址,走访了白求恩建立的模范医院,太行老区群众备感温暖。医疗队每到一处,老百姓敲锣打鼓相迎。在桐裕镇,王改仙老人送来“医德医风传万代 白求恩精神耀千秋”的锦旗以示感谢。(记者 陈辉)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