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追忆财政部原部长吴波:两份遗嘱 两袖清风

发布时间:2015-03-09 18:29:31 浏览: 420

老部长吴波去世到现在,已经10年了。但在财政部,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感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些许淡漠……


几任部长的怀念:他一心为公、主动让贤,从来不肯“沾光”


1979年8月,73岁的吴波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一年后,吴波带头支持干部年轻化,向党中央、国务院写报告主动辞职担任顾问,成为在职年龄大、任职时间短,却深受人们敬重的一任财政部长。


吴波在任时,在他的具体指导下,财政部于1979年提出了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三大目标,并付诸实施。他还草拟了经国务院批转的《财政部关于改革工商税制的设想》,明确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及内容。


吴波担任顾问以后,仍然积极为财政的改革与发展出谋划策。他参与并认真筹划了1984年工商税制改革,与其他同志一起,深入研究,精心策划,为改革的成功做出了贡献。这次改革彻底扭转了过去长期形成的税制单一化倾向,创建了多税种、多层次、多环节调节的复合税制新体系,不仅保证了国家财力的增长,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第六任财政部部长王丙乾,在回忆文章里是这样评价吴波的:不论何时何地,他都对党忠心耿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使蒙受委屈和不公正对待也毫无怨言。凡是能给予他人和社会的,他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凡是他人或社会给予他的,他也毫不犹豫地回报给了社会。在新中国的财政发展史上,铭刻着吴波同志的突出贡献。


在财政部任职期间,吴波因公因私从没有回到过故乡安徽。1982年,第四任财政部部长张劲夫调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邀请吴波和夫人回来看看。吴波和夫人乘火车到达合肥时,省委办公厅主任带车到火车站去接站。吴波认为这次回安徽是私事,不应享受因公待遇。回京上火车前,他委托省委办公厅主任将50元汽车费转交汽车队。后来每次谈起这件事,张劲夫总是很感慨:“我们的干部要是都能像吴老这样公私分明,何愁党风不正,何愁执政能力不强!”


在吴波面前,第八任财政部长项怀诚堪称晚辈。吴波当副部长时,他刚刚大学毕业。项怀诚回忆说,1986年,吴波同志八十大寿。当时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建议,由他和我们几位副部长每人拿点钱,凑份子给吴波同志过生日,但吴老坚决不同意。到了生日那一天,他早早让司机老蔡开车去了西郊,据说在公园里躲了大半天。


“吴波同志在财政部的民意很好,威信很高,带出了财政部的一代风气——勤奋、清廉、踏实、仔细。”项怀诚深情地说。


与他共过事的人说,跟这样的人相处,能使人心灵净化


财政部退休老干部王韶光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机关职工蔬菜也要定量供应。为解决食堂的吃菜问题,财政部职工在一块闲地种了几年菜;后来蔬菜困难的问题解决了,就不再种菜,栽上了葡萄树。为给这块地建围栏,行政司做了一个200多元的插竹篱笆的预算,送到部长吴波那里,他看后批示:“要重新计算一下,是插竹篱笆省钱还是拉铁丝网省钱?”经过重新测量计算,拉铁丝网比插竹篱笆节省20多元。吴波才批准同意这个预算。


吴波经常说,节约每一元钱,应当是财政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无论是基本建设投资,还是事业经费拨款,都应当精打细算,绝不能大手大脚,更不能铺张浪费。要把一个钱当成两个钱用,少花钱多办事。


退休老干部王济章回忆说,1965年,吴波带队到河北农村搞“四清”,工作队单独开伙,伙房设在生产队的一间小屋里。当时已是盛夏,大家在屋外排队、从窗口打饭在院里吃。吴波年龄最大,每次打饭都从队尾排起。有时太阳毒,同志们让他先打饭,他总是推辞:“不用。一会儿就到了。”


吴波平易近人,住在农民家里也不忘抽空干些轻活,不论是大队或生产队的干部还是一般农民,都愿意跟他聊,就连小孩也能跟他说上话。由于政策水平高又了解实际情况,吴波在工作组和老百姓中威望很高。工作组离开时,不少农民自发地到村外送行。


中国建设银行原副行长赵玉琢,曾是吴波的老部下。他说:“吴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跟这样的人相处,能使人心灵净化。”


即使素未谋面的“后生”,对他的点滴往事也耳熟能详、铭记在心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几十年里,财政部的新人来了一茬又一茬,很多人甚至没有见过老部长吴波。但老部长的一些点滴小事,经过几代人的传颂,深深地在他们脑海里扎根。


老部长到上海搞税制改革调研,他提出局级干部俩人住一个房间,秘书住一小间,节省了很多开支。他到成都开会,会议安排他住套间,但他一定要住单间。


去山东调研时,接待单位派了5部小轿车,几位处长在车旁等候。吴波严肃地说,只要一个人陪同,他跟大家一起乘坐面包车,小车一辆也不要。事后有人问吴老,让红旗轿车放空跑个来回不是浪费吗?吴波解释说:“如果坐了红旗车,后面几天调研中红旗车就成了我的专车,那会造成更多的浪费。”


上世纪80年代,财政部的办公条件很差。夏天,总务处要给吴波配电风扇,他却坚持不要。在部长用车问题上,吴波坚持不给自己配专车,“文革”以后,几乎每个工作日的早7点,他都要从西四出发,步行40分钟到三里河的办公室上班,不管严寒酷暑,风霜雨雪,几乎天天都是如此。


“现在财政部很多人,都不曾跟吴波老部长共过事。但他仿佛就在身边,从未走远。”一些中青年干部说,他的高尚品德像一座丰碑,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日前,财政部发出通知,在全国财政系统开展向吴波同志学习活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职工要深入学习他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深入学习他不计名利、无私奉献,严以修身、廉洁自律的党员本色;深入学习他求真务实、鞠躬尽瘁,勤俭节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已是第十一任财政部长。他表示,吴波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精神风范,几十年来激励着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今天,弘扬吴波精神具有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波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及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我们必须要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记者 李丽辉)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