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卢允清:荡起生命和使命的双桨

发布时间:2015-09-25 09:13:39 浏览: 426

    “生命的湍流从不惧怕激荡。我如一叶小舟,在人生航程中荡起生命和使命的双桨始终没有沉没。为此,我感到无比骄傲!”这是福建省柘荣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卢允清在其自传笔记《不要哭泣》中表达的心声,也是他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8年的真实写照。他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不仅与疾病顽强抗争,而且以百倍的毅力坚守在工作岗位,践行着“三严三实”要求。

  一场病灾抗争了十年

  2006年3月,40岁的他到医院排查右上唇的麻木感时,意外发现自己患了晚期鼻咽癌。经过几昼夜的挣扎,他坦然接受了残酷的现实,选择独自面对病魔。他就是福建省柘荣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卢允清。

  同年4月,大剂量的化疗一结束,他便匆忙办理出院手续,戴着颈外静脉穿刺插管赶回单位忙起手上积攒的活。为尽力遮掩化疗后光亮的脑袋和灼伤烧焦的颈部,他每天戴太阳帽和围巾上班,瞒过了身边所有人。之后的每次住院治疗,他都出具从医院软磨硬泡得来的“鼻咽处有一不明肿物,需要继续观察、治疗”的疾病证明“骗得”请假或休假。直到宁德市纪委拟选调他到市纪委机关工作时,为对组织和自己负责,他才公开了身患癌症的真实病情,选择继续坚守在基层正风反腐第一线。

  “不要把自己当病人看,不让爱我的人哭泣,不能为治病丧失岗位职责担当。”回想当初,他向笔者坦露了自己的心迹。

  走过最初治病的艰难岁月,如何与病魔作长期的抗争?卢允清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坚决的行动: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加强饮食调理,特别是坚持科学锻炼。为此,他坚持每天练习健身操,十年如一日,无论大年初一,不管暴雨严寒,即便出差在外,他仍每天坚持从凌晨4点到清晨7点锻炼3小时,雷打不动。

  就这样,他不可思议地战胜了癌症。

  卢允清把抗癌锻炼调理带来的旺盛精力和顽强生命力都倾注在了工作上。他上午8点准时上班从不迟到,除了看病复查从不请假。这几年,连节假日他都经常不在家休息,带队查访“四风”问题和健身一样成为他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坚持锻炼,一样可以坚持工作,不弃生命同样可以不辱使命。”卢允清如是说。

  一个岗位坚守了十四载

  “卢允清!卢允清!”去年7月的某一天,护士着急地对着空荡的病房喊叫,半天没人应答。门口没人,往窗外俯瞰,眼前的一幕让她既好气又好笑:卢允清正拿着手机在楼下医院停车场对着疑似公车拍照。护士扯开大嗓门,催卢允清赶紧上来打点滴。“等我两分钟,马上就好。”卢允清回答。

  卢允清就是这样的人,看病也放不下工作,治病竟融入了工作。这种见缝插针干工作的习惯源自他长期从事党风政风监督工作的那份热爱、执着与坚守。

  “一项工作干了十多年不腻吗?”有人问。“干一行爱一行,往大了说是使命担当,往小了说是习惯成自然,我体会到了获得感和成就感,不腻反爱!”他回答。其实,卢允清还有一个“自私”的想法:他想用“闲不住”的工作来转移抗癌征途中的精神重压,这或许是他一直以来不想离开一线的原因。“工作忙起来,你就不会天天记挂自己得癌症这事了。”卢允清坦言。

  长期干同样的监督工作,卢允清并未对工作降格以求,严苛、“不讲情面”是卢允清一贯的工作作风。检查公款吃喝,娘舅家办的小酒楼首当其冲;监督“两个责任”落实,揪住分工文件一个字眼不放,让某县直单位的局长和纪检组长当场下不了台。

  历经灾难洗礼和生死感悟,卢允清对待工作铁面中也不乏柔情。今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某局副局长老陈冲进卢允清办公室,甩过一张文件质问:“手下人犯事,我配合你调查,追究领导责任我没话说,为啥还点名道姓通报?老同学不能照顾一下?”

  卢允清笑脸相迎,邀老陈坐到电脑桌前。他侧着头,眯着眼打开三四个界面说:“你看事比你轻、官比你大的这些人,哪个不是点名道姓挂网通报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我们都要适应啊!”

  “你为什么那样看电脑?”老陈好奇地问。“化疗破坏了视神经,看近物会重影。没事,歪头眯眼才像‘暗访’,更容易发现‘四风’问题。”面对达观、敬业的老同学,老陈无言以对,敬意油然而生。

  一副心肠热乎了五十个春秋

  “卢百度”是同事对卢允清的美称,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使他像“百度”一样,不同领域的事都懂一些,也乐意和别人分享,在工作方面更是如此。“卢主任不仅热衷于自己思考和钻研,而且还热心指导、帮助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学思践悟’。比如我们党风室开展工作有个‘秘密武器’——《党风政风监督指南》,这是卢主任花了大量的精力带领我们研究整理出来的。”卢允清的同事曾韩润感慨地说。

  卢允清的热心似乎与生俱来。“热心肠,好人缘,病前病后一个样。”小区里的邻居这样评价他。他是小区业主委员会委员,小区没有正规物业管理,他便积极与社区和相关部门协调路灯等设施建设,帮助宣传文明公约。对此,心疼他的妻子有时难免在人前“埋怨”:“生病了还那么爱管闲事!”

  卢允清对待别人始终是“热”的,而对待自己的一些事儿却有点“冷”,连老母亲也曾“怪罪”儿子:“有钱不要,真傻!”治病化疗那阵子开销大,不少单位和领导劝卢允清领取困难补助,他却婉言谢绝了。他顾虑的是:打“擦边球”领补助款,身处监督岗位,不免有利用职务影响之嫌;即便慰问款合规,家境还算可以的自己也应该把机会让给更困难的人。生病治病以来,他一直都不愿给组织添麻烦,宁可抵押房子向银行贷款,也不曾向组织和他人伸过手、求过援。

  “我的心始终是热的,哪怕是濒临死亡时。”卢允清QQ个性签名写的这句话,也许只有走进他的世界我们才会真正读懂。(吴国荣)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