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李培斌:多往群众身边跑

发布时间:2016-02-03 10:45:26 浏览: 477


 

李培斌资料照片

  1月22日,山西阳高今冬最冷的一天,这天,是李培斌的百日祭。

  李培斌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大同市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原主任、龙泉镇司法所原所长。30年在基层工作,李培斌真诚做人、实在做事,严以修身、严以用权,被当地群众视为党和政府的好干部,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李司法”。

  30年调解数千矛盾纠纷

  在山西阳高县古城镇赵石庄村半山腰上的一处新坟前,司法助理员鲁学虎给师傅李培斌烧纸,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眼角的泪水瞬间结冰。

  一晃三年,鲁学虎跟着李培斌耳濡目染学会了许多:不管谁来司法所,不分高低贵贱,都一样给人让座倒水。不管家里有多忙,都是先顾大家再顾小家。

  李培斌有句座右铭,“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一到基层,群众握着你的手,那种亲,那种情,不是有了金钱有了地位就能得到的。”小鲁说,“师傅常说,多帮一次老百姓,自有天降福。朴朴实实给老百姓干点事比什么都重要。”

  30年来,李培斌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数以千计,制止了上百次群体性械斗,使50多个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使30多位遭受遗弃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让16位失足青年改邪归正……

  2015年10月15日,李培斌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年仅50岁。消息传来,数万干部群众洒泪送别。

  在南关种蔬菜大棚的村民何存爱,为了感谢李培斌早些年的调解,去了趟生养李培斌的古城镇赵石庄村,想让村民到自家地里免费拿白菜。见没人去,何存爱开着车把白菜送到了村里,结果还是没人要,那就卖吧,1块钱卖100斤白菜。何存爱说:“李所长在世的时候,一片菜叶子都不要我的,如今人不在了,就让老家的乡亲们吃上些吧。”

  为百姓办事再苦再累都是福

  基层司法所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李培斌的调解工作为啥能比别人出色?他总觉得为群众多办事,再苦再累都是福,老百姓的事再小都是天大的事。

  山西省政协社法委主任王水成与李培斌相交颇深:“培斌之所以受到群众欢迎,就是他把权力看得很淡,把群众的利益看得很重,始终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

  60多岁的李兴国是龙泉镇南关村人,因为承包土地和村委会发生了纠纷,3年多时间都得不到解决。李培斌前前后后协调了20多天,终于妥善处理了问题。

  李兴国说,每次来司法所,李所长的办公室都是挤满了人。但不管有多少人,他都一一登记处理。“李所长为我的事真是费了心!事后我就想,谁越给老百姓办事,老百姓就越爱往谁那儿跑。我是个木匠,做活儿首先得过了自己的眼。我觉得李所长跟好木匠一样,为人处事人格第一、品德第一。”

  村里人听不懂大道理,李培斌调解的时候,讲的都是大实话,跟人拉家常,都是将心比心。登门调解的时候,还不忘带点水果过去,特别重感情。

  县里搞城中村改造,拆迁户许才在自家平房院里养了几十头猪,如果平房拆迁换楼房,没法养殖就断了活路,所以死活不肯拆迁。李培斌跑遍整个县城,帮他找到可以调换的合适平房,许才爽快地搬迁了。

  30年基层工作,李培斌总结出“三心”“三勤”工作心得。“三心”,就是要有换位思考的同情心、高度负责的责任心、把小事当大事做的事业心。“三勤”,就是耳要勤,多听群众说话;嘴要勤,多向群众请教;腿要勤,多往群众身边跑。

  化解矛盾更要给人以温暖

  在李培斌的工作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一些矛盾纠纷很特殊。矛盾产生了,而且很尖锐,而矛盾对立的双方却谁也没有过错。现实的无奈使矛盾的双方谁也不肯让步。调处这样的矛盾纠纷,这就需要我们调解人员的一颗热心,设身处地为矛盾双方着想,千方百计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

  龙泉镇富贵村的穷老太太袁桂如一生孤苦,先后送走了4位亲人——她的丈夫和3个儿子。六七年来,李培斌隔三岔五就到老人家里去看一看,锅里有没有米,灶前有没有柴,逢年过节还会送钱送物。

  袁桂如的二儿子张建国服刑期间,患了脑萎缩,导致口齿不清楚,行动不方便。刑满释放后,监狱方用车把张建国送回家。可让监狱方没想到的是,袁桂如不让儿子进门,让他从哪来回哪去。

  情急之下,监狱方找到司法所请求调解。李培斌急忙赶去了解情况,到了张建国家,贫困破败的家庭让李培斌心如刀绞。

  老人泪流满面地对李培斌说:“儿是娘的心头肉,当妈的咋能不让儿子回家呢?可家里这情况,你也看到了,让我们娘儿俩咋活呀?”

  李培斌擦了擦泪水,对老人说:“您先让儿子进家,生活困难我来想办法,党和政府不会不管您的。”

  听了李培斌的话,老人搂住儿子失声痛哭。之后,李培斌多次与监狱方协商,为张建国解决了3万元医疗、生活费。他又向镇党委和县民政局作了汇报,为母子申请办理了低保,接着又是跑县残联办理了残疾人证,争取轮椅和资助。几经周折,终于使母子俩有了基本生活保障,化解了矛盾。

  2012年春节,正当李培斌难得在家团聚时,袁桂如突然打来电话,说儿子去世了。李培斌二话没说,冒着严寒赶到40多公里外的袁桂如家,张罗后事。

  “同样是化解一起信访案件,换成别人,可能当时息访了,事后又上访。李培斌在化解矛盾时,能给信访人以温暖,关心当事人的生活,后续回访,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王水成说。(记者 周亚军)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