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农民教授”李保国

发布时间:2016-06-01 09:47:38 浏览: 487


 

李保国(前左)在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

  李保国很“牛”。他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太行山区农民眼中的“科技财神”,他的科研成果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使山区增收35.3亿元,带动10万多农民脱贫致富。

  点石成金的“科技财神”

  “现在的葫芦峪,种啥都能活。”5月21日,站在石家庄市平山县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至高点上,面对绵延数公里的满眼绿色,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自信地说。

  脚下,在一层层由荒山改造出来的梯田里,核桃、苹果、桃、薰衣草、玫瑰等,全都生机勃勃。

  “目前已开发荒山5万亩,辐射周边27个村。”刘海涛介绍说,光园区里的水泥路就有200多公里。“这些路既是田间管理路,也是排水沟,雨水顺着路流到山下塘坝里,再通过管道由塘坝引入蓄水池中,最后滴灌到地里。只要全年降水400毫米,整个园区水就够用。”

  10年前,刘海涛可没这份底气。“流转了几千亩荒山种核桃,投入了四五千万元,树苗种下去两三年,却都不见长。”直到2009年,请来了李保国。

  “李保国一来,就把我们劈头盖脸‘骂’了一通,说这不行那不行。他越说不行,我越认定他行,因为他看问题很准。”就这样,李保国成为葫芦峪园区的技术总顾问,在这里建立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体系和“大园区、小业主”的新型管理模式。所涉村庄农民由人均不到1亩地增加到人均8至10亩不等,年收入由人均不到2000元增加到人均8000元以上。

  刘海涛说,葫芦峪是李保国30多年开发太行山经验的“升级版”。在葫芦峪之前,李保国用他点石成金的科技之手,至少成就了三个“品牌”:

  “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县前南峪村。这里形成了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获得过“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但是,35年前,这里却是一个连草都长不好的荒山秃岭;

  “太行山里首富村”——内丘县岗底村。村民今年人均收入3.1万元,种植的“富岗”苹果,荣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专用果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曾经创出100元一个苹果的神话。然而,20年前,这里却流传着“有女不嫁岗底郎,光着脊梁睡土炕”的歌谣;

  “中华名果”——临城县“绿岭”牌薄皮核桃。如今,该县发展薄皮核桃种植20多万亩,涉及138个村1万多农户。龙头企业“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被扶持起来。可是,17年前,创业之初的绿岭公司面对的却是一片“连鸟都不拉屎”的石头山。

  李保国曾说,山上仅能长树是不够的,还要栽下生金树,把财富带给山区百姓。他奔着这个目标努力,树果然生了金,百姓果然致了富。

  攻坚克难的“太行愚公”

  “无雨渴死牛,有雨满坡流。”太行山区土壤干旱,土层瘠薄,水土流失严重。自1981年起,李保国一头扎进太行山里,进行山区开发治理研究。

  不能移山,却能易山。30多年里,这位“太行新愚公”先后完成28项研究成果,推广36项实用技术,培育了16个山区开发治理先进典型……

  李保国在科研上取得的成就,令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杨敏生深深敬佩。

  杨敏生说,李保国大学时所学专业是蚕桑,可他后来却成为板栗、苹果、核桃、红树莓等果树的培育专家。“一个人能把一种果树研究透已属不易,他却先后研究了好几种,还搞一个成一个,并且个个形成了产业。”

  在杨敏生看来,李保国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接地气”,始终坚持“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的理念。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胜福回忆说,他1999年邀请李保国做技术指导时,曾问过李保国:“你在岗底是做苹果研究的,也出名了,现在改到核桃上来,冒了很大风险,为啥?”李保国回答说:“老百姓不能只通过一种水果致富,如果不另辟一条致富路径,他们冒的风险比我大。”

  李保国的团队里既有河北农大的教师,也有他带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一个学生负责一块儿,一点点地做起来,逐渐形成一个技术体系。”1996年就加入李保国团队的河北农大教授齐国辉举例说,在李保国的指导下,一名学生经过四年实验,颠覆了核桃树冬季修剪的传统,将修剪时间确定在春季发芽前的20天以内,避免了因修剪时间不当造成营养流失的问题。目前,这一创新成果被写进了教科书。

  把田间地头作为课堂,把农家果园作为实验室,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这是李保国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闯出来的成功道路。

  助农致富的“农民教授”

  今年58岁的岗底村农民梁山林,38岁以前还是村民眼里的懒汉。“母亲端来早饭,他都是在被窝里吃,吃饱了还想再睡会儿。”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这样打趣他,梁山林不好意思地嘿嘿一乐。

  其实20年前,即使勤快的岗底村民,也没能摘掉“穷帽子”。部分村民虽然已经种了10年苹果,当初致富的愿望却仍遥遥无期。特别是1996年8月的一场暴雨洪灾,更是让村民们感觉“日子没法过了!”

  后来,村里来了省科技救灾组,其中一个人递给杨双牛一片写了字的烟盒纸:“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李保国。”纸上还留了他的家庭电话号码。李保国对杨双牛说,“你3个月修一条通往村后沟的路,我再来。”

  20天后,路修好了,李保国真把行李铺盖卷搬来了,一住就是17年。如今的岗底,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轿车。706口人的村庄里,有191人获得职业技术证书,成为全国“持证下田”第一村。

  梁山林观望了两三年,是村里最后一批种上果树的。现在他承包的6亩果园,每年收入15万元。40岁的时候梁山林娶上了媳妇。女儿招了上门女婿,老梁给女婿买了一台北京现代小轿车,在家中顶梁柱的地位坚不可摧。

  “李老师是我们岗底村的大恩人。”村民杨群小感叹,“如果没有李老师,我哪能轻轻松松地供完两个大学生。”如今,儿子、闺女都在县城机关里上班,老两口在家侍弄果树,一年收入八九万元,日子过得滋润。老杨笑言:“给个县委书记咱也不当,自由自在,收入也不低。”

  说起李保国去世,杨群小哽咽了:“以后果树有病,找谁呢?”他说,李保国对脑子转得慢的村民跟得紧,培训时会反复问他们“学会了没?”“记住了没?”杨群小还说,村民任何时候给李保国打电话,他都不会不理;即使完全不认识的农民打来咨询电话,李保国也会认真地解答。

  李保国曾说,他一生最得意的是“把我变成了农民,把农民变成了‘我’”。李保国变成农民,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把农民变成他,成为懂技术、能致富的农业专家。

  让农民们改变自身命运,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标。乡亲们亲切地把他称为“农民教授”,李保国当之无愧。(记者 徐运平 杨 彦)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