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陈光保:裸捐“保伯” 退而不休

发布时间:2016-07-22 10:14:29 浏览: 403

陈光保(右)让人推他到地头查看甘蔗长势。  

  从南海明珠广东湛江市往雷州半岛走,一路蔗田葱茏,蕉果飘香。过了北和镇拐个弯,不多时,便到了远近闻名的“保伯农场”……

  保伯农场占地2800多亩,之所以有名,不是因为大,而是因为它的主人陈光保。十里八乡的街坊相亲都知道,这位85岁的老党员、老革命,曾历任海康县(今雷州市)县长、县委书记,为党为民奔波劳碌了大半辈子;从湛江市政协主席任上离休后,仍不肯留在城市享清福,跑到离湛江市区100多公里的雷州北和镇仙过岭垦田开荒,并将农场收入连同自己的工资以及儿女的“孝敬”拿出来奖教助学、扶贫济困,十几年如一日,甚至在下肢瘫痪后依然初衷不改,累计捐款1415万元,人称“轮椅上的裸捐书记”。

  这位耄耋老人仍在延续着“人民公仆”的事业。这不,日近黄昏,“保伯”又让人推他到地头,查看甘蔗的长势。“希望今年是个丰收年,我的目标是再捐200万。”

  随着他往田间远去,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更加高大;而那轮红日,像极了他那颗为党为民无私奉献的赤诚之心。

  治南渡河推包产到户

  ——顶住压力,支持包产到户,治理南渡河,造就22万亩良田

  陈光保16岁参加革命,早在海康公社社长、县长、县委书记任上,就是公认的好干部。有农民自撰的雷歌(盛行于雷州半岛地区的汉族民歌)为证:“谭葛原先是丑样,破旧茅房穷村庄,改革开放政策好,保伯着力来帮忙,人民致富全凭党,政策英明城和乡……”,说的是陈光保顶住压力,支持雷州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往事。

  “广东包产到户第一村”北和镇谭葛村老支书吴堂胜回忆说:1977年—1978年,谭葛大队大胆尝试包产到户,一下让这个“乞丐村”“逃荒村”拔了穷根。当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将这件事汇报给时任县长陈光保时,得到的不是质疑,不是制止,而是旗帜鲜明的支持。

  1979年11月,陈光保在全县公社书记会议上力推包产到户。人们不知道的是,转年陈光保就被点名参加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有人直接拍桌子指责他“搞倒退”,可想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当被问及当年怎么敢顶那样的“雷”时,“保伯”的回答直截了当:“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让农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有钱花才是硬道理,为什么不敢干?”

  南渡河是雷州人民的母亲河,但也是一条灾难频发的河,治理南渡河,化害为利是雷州人民的千年梦想。每当看到南渡河两岸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叶,听到“田里光秃秃,人人住茅屋,三餐食薯粥”的雷歌时,陈光保就感到阵阵心痛。面对群众期盼的眼神,他斩钉截铁地承诺:“相信我,有共产党领导,一定能根治好南渡河,让大伙过上好日子。”

  在当时的广东省委、湛江地委的支持帮助下,海康县自筹启动资金、人人义务出工修建南渡河大堤。1970年破土动工,陈光保身先士卒,日夜住在工地、吃在工地,声音沙哑了,两眼熬红了,两脚浮肿了,都不离工地。经过10年苦战,南渡河全线筑起一道宽10米、长20公里的拦海大堤,被驯服的南渡河安静地灌溉着两岸22万亩的东西洋良田,使之成为“金色粮仓”。

  垦田开荒带村民致富

  ——开垦一万多亩荒地;出资修通20公里路,自费打井100多口,协调修建5个饮水塔

  为官不为福禄寿,为国为民来担忧。1994年,63岁的陈光保离休了。忙活了大半辈子,家人都盼着他享享清福。

  保伯哪是个能闲下来的人?为贫困村办几件实事,一直是他的夙愿。有一回,他经过北和镇仙过岭时发现,几千亩荒山闲置着,于是做了个让人意外的决定:和50多名老干部共同出资,租荒山开农场。他被推选为场长,和老伴张少乔将家搬到了距离雷州市区60公里、距离湛江市150公里的荒郊野外。

  保伯说,“人虽然退了,但党性没有退,为人民服务的党员责任没有退”。职务有年龄界限,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没有年龄界限。

  “保伯”毕竟不是农民。刚开始好几年,他认为不错的经济作物却相继遭遇了寒潮、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种植的芒果被冻死、香蕉林被台风拦腰折断,投入农场的资金一再亏损。有人劝他将农场转租出去,省心省力,旱涝保收。陈光保坚决不同意:来这里开荒种地建设农场,目的不是为自己挣钱,是为当地农民致富拓新路、作示范,如今目标还没实现就要逃跑,哪像一个共产党人。

  陈光保重新调整生产布局,改种甘蔗、辣椒等抗自然灾害能力比较强的经济作物,终于扭亏为盈。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群众也到荒郊野外开垦种地。短短几年,就开垦了一万多亩荒地。北和镇委书记颜树政介绍说,“保伯”还在周边的六个村,出资修通了20公里路;自费打深井100多口,协调相关部门修建了5个饮水水塔,解决了村民的抗旱和饮水问题。

  就在陈光保为农场经营不断改善而高兴的时候,自己却陷入了人生低谷:2006年因腰椎增生手术失败,致下肢瘫痪,人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2007年,陪伴陈光保近半个世纪的老伴张少乔去世……接连的打击下,陈光保没有轻言放弃!

  如今的保伯农场,甘蔗、香蕉等经济作物茁壮成长;脚下的田埂边,一条条笔直整齐的灌溉水渠为作物输送着养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乱石林立、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呢?

  奖教助学兴学育人才

  ——土坷垃里刨出的每一分钱,都捐给了贫困学子,累计捐出1162万元用于奖教助学,惠及6000多名学生

  “保伯”关心作物的长势和农场的收成,并非在意自己或家人的收入。那些土坷垃里刨出的每一分钱,都化作春雨,洒向那些亟须帮助的贫困学子。

  从2000年起,陈光保坚持资助大学生。开办农场后,他每月的工资、农场的盈余,大多数都用来奖学助教。

  在华南师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读研二的黄仁龙,是陈光保捐资助学的受益者之一。2010年,黄仁龙家三兄弟同时考上大学,家里穷,砸锅卖铁也只供得起一个大学生,哭得双眼红肿的父亲决定让三兄弟“抓阄”上大学。绝望之时,“保伯”送来了希望:资助1万元现金,发动社会募捐,圆了三兄弟的大学梦。

  黄家兄弟不知道的是,当年,“保伯”农场收入仅余85万元,为了凑齐105万元奖学金,他打电话向在暨南大学工作的小女儿陈席“化缘”,女儿连夜带20万元赶回农场。

  那一年,陈光保为409位高考上一本线的学生发放奖助金。不知谁脱口而出,喊了声“保伯”,随后,“保伯!保伯!保伯!”的声浪经久不息,成了雷州人对陈光保的亲切尊称。

  奖教助学,与陈光保在职期间提倡的“治穷先治愚,兴学育人才”一脉相承。据统计,十多年来陈光保累计捐出1162万元用于奖教助学,惠及6000多名学生;此外还捐款253万元建设道路,资助老人、残疾人、贫困户等。2010年,他将农场改为“重教助学基金会农场”,并表示彻底“裸捐”,不留给子女一分钱。陈光保关心教育、情系学子的善举在当地产生了示范效应,带动了一批企业家捐助大学生,雷州大地掀起了重教助学潮。

  “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不是官,是‘人民公仆’。这几个字看上去简单,可内涵非常深刻。”雷州市委书记江毅坦言,要做好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并不容易,能像“保伯”这样纯粹、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难上加难:“保伯的精神,应该成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指路明灯。”(记者 贺林平摄影报道)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