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宋清梅:从雷锋身边来 一辈子做雷锋

发布时间:2016-08-24 11:21:44 浏览: 483

宋清梅(左一)和困难群众武文令拉家常。(马跃峰 摄)

  宋清梅走进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又一次站在展板前,用浑厚的男中音念道:“亲爱的宋清梅同志,送你几句话: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雷锋。”

  54年前,宋清梅和雷锋一同参加团代会,共住一室,整整9天。临别,雷锋在日记本上亲切赠言。几十年来,他把赠言奉为至宝,一遍遍学,一点点做,只想离雷锋近些,近些,再近些……

  与雷锋近距离接触的9天,终生难忘

  76岁的宋清梅最难忘的是和雷锋近距离接触的9天。那是1962年2月,宋清梅被推选为代表,参加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雷锋是会议特约代表。会前,两人第一次见面,结伴同行。

  一上火车,宋清梅就发现,雷锋忙个不停:不是帮乘务员打扫卫生,就是给旅客倒开水,走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车厢”。

  到了沈阳,两人被安排住进一个房间。会议期间,雷锋天天在厨房帮师傅端盘子、洗菜。

  几天相处,宋清梅看到自己与雷锋的差距。临别,他请雷锋签名留言。雷锋热情地写了几句话,并嘱咐:“不要因为出席了一次团代会,就骄傲自满,止步不前。”雷锋的赠言和嘱咐成了宋清梅的座右铭。从战士到班长、排长,宋清梅坚持学雷锋,直至成为第九任“雷锋团”团长。

  1985年,宋清梅转业,回到家乡邓州。岗位变了,他学雷锋的热情却一点不变。因城市道路扩建,他被抽调到邓州市拆迁指挥部,具体落实拆迁户的宅基地划分。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年轻人,一家家丈量,从早忙到晚,一点不喊累。年轻人好奇,四五十岁的人,哪来这么大干劲?他说:“不是不累,是恨不得赶紧干完活,让大伙早点住上新房。”

  一场秋雨,气温骤降。宋清梅担心,尚未住进新房的20多户群众,会不会挨冻。他冒雨出门,挨家查看。傍晚,他来到一户王姓的人家,发现临时搭建的窝棚上,雨布破烂,雨水直往屋里滴。棚内,一个老人、两个孩子,一会儿挪东,一会儿挪西,冻得发抖。宋清梅扭头钻进雨里,到商店买了塑料布、麻绳,爬高上低,忙活了一个多钟头,把棚子盖得严严实实。老人见他浑身湿透,非常感动:“一辈子忘不了恩情!”

  “不靠雷锋沾光,要为雷锋争光”

  宋清梅的家,紧邻雷锋路。走进门,一套木沙发、几件旧家电,透着简单、简朴。

  转业后,宋清梅一直没有分到房子。全家租住在3间旧平房里。后来,市里为转业干部盖了一幢家属楼。他分到一套50平方米的住房,在最高一层。有人劝,老母亲年过八十,上下楼不便,可以找组织反映,分个好楼层。他却说,不能给组织添麻烦。1987年,宋清梅凑了1万多元,盖起几间房,总算让一家7口住进了像样的“窝”。这一住,就是29年。

  宋清梅是正团职干部,转业时被任命为邓州市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亲友说:“你是团长,却安排副科级岗位,赶快找找领导,咋说也得弄个高一点职务。”起初,宋清梅也有点想不通。可一想到雷锋的赠言,思想立刻转过弯来。在这个位置上,他一干就是十多年。

  “不靠雷锋沾光,要为雷锋争光。”转业31年,宋清梅对此念念不忘。

  陶营乡卢岗村有个3岁“孤儿”,小名宇航。母亲在孩子满月时离家,父亲出车祸去世。宇航和奶奶、姐姐相依为命,生活极其困难。宋清梅帮他们申请低保、危房改造金,还动员儿子儿媳,每年拿出2000多元,资助小宇航上学。

  邓州市交通路每天车马如水,川流不息。30年前,这条路由宋清梅负责拓宽。有一个工程队承揽路段,偷工减料,被老宋查出,责令其返工。包工头几次给他送“红包”,都被严词拒绝。对方又找关系,他顶住压力严格把关。在宋清梅的坚持下,路段重修。此后28年,路面正常使用,直到前年才新铺一次沥青。

  成立“编外雷锋团”,成员达1.3万多名

  8月20日下午,骄阳似火。宋清梅和“编外雷锋团”8名成员,来到张楼乡吴集村小丁庄,慰问武文令。村头,武家新盖了平房。武文令迎出门,嘿嘿笑着,像见了亲人。

  2014年6月,武文令患重症心脏病,没钱治疗。妻子二等残疾,一双儿女只好送到外婆家。“编外雷锋团”吧友营的义工偶然发现求助帖,报告了老宋。老宋带着义工,第一时间来到武家。

  “编外雷锋团”当场捐款,把武文令送到医院。之后,宋清梅协调危房改造资金,号召“雷锋银行”等单位捐助,凑了2.6万元帮武家重建房屋。

  作为雷锋战友,宋清梅一生不忘弘扬雷锋精神。1997年,邓州成立“编外雷锋团”,宋清梅任团长。他和雷锋生前的560名战友一起,走进工厂、学校、社区,义务作报告、募捐义卖、植树造林,做的好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数不清。而今,“编外雷锋团”发展到21个营,成员1.3万多名,成为全国最大的学雷锋志愿者团体之一。(记者 马跃峰)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