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李太生:就要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

发布时间:2017-05-02 15:03:35 浏览: 688

  31年前,当国际医疗领域认为晚期艾滋病难以医治时,还在法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太生(见上图,资料照片)就凭借临床观察,挑战了实验数据的“权威”,并和导师共同向世界宣布,艾滋病人免疫功能可以重建。

  14年前,在国内人人谈“艾”色变,艾滋病人生存状况艰难。李太生团队仅用了10年时间,便让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水平直追国际。

  如今,在李太生团队的努力下,中国的抗艾治疗方案成了迄今为止国际范围内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模式。

  李太生何许人?中国著名艾滋病临床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也是唯一一名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名单的临床医生。

  “能以己之力解危济困,为国分忧,这正是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

  一个周二,中午11时50分,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诊疗了20多个病人后,顾不上吃饭,12时准时赶到实验室和他的研究生们一起探讨国际、国内抗艾的最新进展。

  “行医38年,24年投入抗艾研究,我热衷并执着于这项事业。”眼前54岁的李太生,精瘦、谦和,言语中透露出对工作的饱满激情。

  1993年,李太生受教育部公派,赴法国巴黎第六大学附属居里医学院进修,他选择了艾滋病作为研究专业。

  由于在提出艾滋病人免疫功能重建的理论中作出重要贡献,1999年,李太生被法国政府授予“优秀外国医师奖——维多利亚雨果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人。到1999年毕业归国时,李太生已是国际抗艾知名青年专家。

  2000年后,中国艾滋病感染的报告数量快速上升。“当时,进口药价格昂贵,我国只有几种抗艾仿制药,剂量和3种配伍方案都由欧美推荐,且未在中国人群中做临床试验。”李太生回忆,当时首批接受国产仿制药免费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有四成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恶心、肝功损伤等副作用或耐药情况,这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国产仿制药的质疑。

  关键时刻,李太生团队承接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之一的“中国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研究”项目。经过对国产药为期1年的研究,2006年,李太生团队用科学的数据和精确的临床观察解开了人们心中的疑惑:国产仿制药与进口药相比,安全性和疗效完全一致。此外,当时国际研究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3个配伍方案没有好坏之分,他通过研究得出结论:2号、3号方案在中国艾滋病人中病毒抑制程度明显优于1号方案。

  李太生团队的研究不仅回应了国际上的质疑,更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国产仿制药疗效与进口药相当,价格仅为进口药物的1/6,每月500元,这为国家节约了大笔开销。“作为一名医生,能以己之力解危济困,为国分忧,这正是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李太生说。

  “科学研究就得追求原创,这更有意义”

  是药就有副作用。根据欧美国家经验,艾滋病人用2号、3号方案治疗,均有一定比例患者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艾滋病毒还没有打击多少,先将自身的白细胞杀死一大片。”李太生用通俗的话语解释,此外,还有一些患者出现了脂肪异常分布等副反应。

  “必须找到适合中国人的、可以长期用的、效优价廉的方案。”李太生根据临床经验大胆假设,“通过排兵布阵,对2号在出现副作用时限未到前换为3号方案,从而躲过骨髓抑制的高峰时段。”

  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实验数据最直观:2010年至2013年的3年间,参加推广方案的4万名艾滋病人给了李太生一个“感恩的回馈”,2号方案治疗6个月后更换为3号方案后长期服用,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下降了5倍,脂肪异常分布几乎看不到了。

  “你怎么想到去‘倒腾’这些仿制药呢?”“没有新药,就得把老药用合理,取得和新药一样的效果。”李太生一语道出缘由。据统计,李太生带领中国艾滋病临床研究团队使中国艾滋病病死率从2003年的22.6%降至2015年的3.1%,12年间下降了86%。

  李太生团队的方案也为国家节约了大笔资金,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简单放弃2、3方案中的“固定搭档”奈韦拉平,就会使中国每年的投入从20亿元直升至80亿元;如果不采用优化方案,按照比例将会有好几万人发生严重的骨髓抑制,每年给国家增加负担上亿元。

  “科学研究就得追求原创。做人家没做过的,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更有意义。”李太生是这样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让染艾者有质量地活下去是我们的任务”

  降低艾滋病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后,艾滋病患者预期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但目前,国际抗艾领域又出现了新问题:治疗10年以上的患者中,因重要脏器并发症导致非艾滋死亡的人数显著上升。

  “让染艾者有质量地活下去,是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完成的任务。”李太生有了新目标,他要依托北京协和医院强大的多学科平台,实现风险评估及综合干预等的全流程、示踪化、个案化综合管理与诊治研究新模式。

  心内科、内分泌科、放射科、肾内科、血液科、检验科、艾滋病全国研究网络组……李太生团队开展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及大样本、前瞻性的队列研究,解决了临床面临的一系列治疗难题:首次测算出中国艾滋病患者糖尿病发病率、空腹血糖受损率均高于普通人群;发现在协和随诊的艾滋病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问题主要体现在大脑执行能力的下降,通过有效干预,有认知障碍的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均达到95%以上……目前,李太生团队建立的艾滋病综合诊疗“协和模式”,使患者服药依从性提升至99.2%,显著高于国际理想服药依从性水平(95%),患者的机会感染率由治疗前的34.7%降至1.8%,年病死率低于0.3%,达世界领先水平。

  “未来10年您的目标是什么?”

  “我希望在某些方面超过欧美。”

  “突破口在哪儿?”

  “一个是国家加大对化学药物研发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传统中医药的开发,降低艾滋病人的免疫激活能力;另一个,通过艾滋病综合诊疗模式,降低重要脏器的长期副作用和并发症。”李太生信心满满。(记者 江 琳)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