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故事〗郭富山:红嘴山上的新愚公
《人民日报》对郭富山的事迹进行了多次宣传
2000年7月,年逾八旬的十三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登上会宁县东山,面对矗立在山巅上一位普通农民的半身塑像,放好花环,三鞠躬。
值得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远千里来祭奠的这位农民,名字叫郭富山。他生于1915年10月,祖籍甘肃省通渭县马营乡。解放前,郭富山因病灾沦为孤儿,后逃荒至会宁县四房吴乡南坡川村上沟社落户。1987年4月病逝于红嘴山。1991年,郭富山塑像落成,成为我国第一个农民铜像。
郭富山的事迹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
1964年,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号召,响彻会宁县的川塬沟岔,村村办林场,社社搞绿化。但当上沟社挑选林业员时,社员们怯步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前,唯独年近半百的郭富山,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背上铺盖卷,拿上镢头,扛上铁锹,挑上水桶,爬上了满目荒凉的红嘴山,由此开始了长达23年植树造林的不朽功业。
当年的红嘴山是一座坐北向南的独山头,年降水量仅有340毫米,蒸发量却达1730毫米,而且一降暴雨,土壤软如流砂,一见骄阳,地表硬如铁壳,百草凋零。在合作化和大跃进时期,上沟社的社员曾几度大战红嘴山,但是每次吃苦流汗,换来的都只是几株稀稀疏疏的小杏树。
面对几乎寸草不生的种植条件,郭富山干脆将“根”扎在了山上。他在半山腰上箍了两眼简易窑洞,盖了一间毛坯土房。二十三个春秋的7000多个日子里,他每年只在除夕之夜回家吃顿团圆饭,从未在山下的家里留宿过夜。
为了栽活树,郭富山想尽了办法。他创造了“换土梯田整地法”,即把原来的荒坡整成五米长、两米宽左右的台阶梯田,“田面前高后低,成反坡状,一般降雨都能容纳在反坡梯田之内”,并将土壤深翻2米以上,把表层的活土倒在中下层;有时甚至将山上的土搬走,从别处挑来能种活树的新土,并不时用铁锹深翻后暴晒,来回腾换改善山体土壤。为了使田埂牢固,他就用拳头筑夯,如今那些经过风雨涤荡的田埂上依然留有他的拳头印痕。据统计,郭富山在他23年的植树造林事业中,靠双手修筑反坡梯田35000米753条125亩,移动土方42000多方,足够五吨载重汽车运8000多趟。
在“十年九旱”的会宁,为了让栽种的树苗不至于枯死,平日里,郭富山带着他的一条扁担两只桶,天没亮就步行5里路去红嘴山附近深达100米的咸水沟挑水;每逢天下雨,路边坑洼里聚集的雨水,他会一勺一勺地舀到水桶里,浇到树坑里;每逢天下雪,路面上的积雪,他都要收集起来,再背在树坑里。
郭富山生前在自己培养的树上摘下成熟的果实
关于郭富山抗旱救树,在当地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郭富山为人忠厚老实,乐于助人,村里凡过大小事,都有他跑前跑后的身影,用老百姓的话说,他是个爱管闲事的人。但是,谁要动红嘴山的树,他立刻翻脸,就是他抱养的孙女和几个外孙要摘红嘴山果树上的果实,都不允许。当时,他在红嘴山上栽植杏树、桃树、苹果,谁想吃杏子、桃子、苹果,得先到河沟里挑一担水。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吃郭富山的果子有两类人,一是支持过郭富山造林工作的领导,二是在红嘴山上帮忙干过活的人。
郭富山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耕耘着红嘴山的沟沟洼洼。他孤独地守在红嘴山上,没有亲人陪伴,整天早出晚归,累了就躺在土炕上休息,饿了就吃孙女用瓦罐提来的饭食,雨雪天就吃炒面。下雨下雪、腊冬十月、逢年过节,别人睡觉、摸牌、喝茶聊天,而他却背冰、积雪、引洪、担水、修埂、补路,一心扑在了绿化红嘴山的事业上。23年来,郭富山用坏铁锹、镢头30多把,水桶20多个,磨断扁担20多根,栽植各种树木38400多株。
在郭富山手把手的劳作中,树苗一株一株增加,一片一片延伸,使原本荒秃的红嘴山变成了“花果山”,创造出干山枯岭植树造林的奇迹。
郭富山“富”了红嘴山,红嘴山也成就了郭富山。1978年10月,时任甘肃省第一书记的宋平同志在陪同国家水电部部长钱正英视察会宁时,绕道登上他曾两次登临的红嘴山。金风送爽,果香扑鼻,宋平和钱正英在共同品尝郭富山刚从树上摘下的红香蕉苹果时,无意间了解到郭富山因旧社会误入过“一贯道”而一直入不了党的情况,结合前两次视察时对郭富山的认识了解,宋平有些激动地对地方党委负责同志说:“你们还在考验郭富山吗?他对党的忠诚红嘴山足以作证!”两年后的1980年秋,郭富山递交了22年之久的入党申请终于被批准了。
1987年4月,郭富山走完了自己艰辛的一生。宋平得悉噩耗后,十分悲痛,专门给会宁县委打电话表示深切地哀悼,并送上花圈。两年后,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已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宋平同志出席会议讲话时,专门讲了一段郭富山的事迹,赞誉郭富山是“红嘴山上的新愚公”,并提出为其塑像的建议。这是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造林绿化作出贡献的郭富山老人的敬仰和怀念,也是对具有郭富山无私奉献精神的几代绿化人的象征与记载,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绿色、关注生态的一种信念与标志。
郭富山——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虽然他的身躯已化作尘埃,但他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价值追求,坚韧不拔、使命至上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险、敢打敢拼的担当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传承!(来源:甘肃廉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