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本“村长笔记”,承载了260个村民梦想,他的事迹让人泪目
近日,《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了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迎丰村村委会原主任王丰华和他的21本工作笔记的故事。一位村委会主任为何会引得世人关注?一切,要从他的一个承诺说起——
“我愿意作为你们实现梦想的催化剂,只要你说出自己的梦想,我们就有动力和信心去帮助你一起实现。”

5年来,他帮助村民完成了260个梦想,他用21本工作笔记、总共近100万字的记录,完成一个、勾掉一个,再添上新的梦想,再继续打钩。原原本本记下村民梦想和期盼中美丽乡村的模样,记下带领大家共同圆梦的每一个步履足印。

直到今年6月,他因病去世前,仍旧牵挂着全体村民。
围绕村民期盼做工作
8月初,一片鞭炮锣鼓声中,红布缠绕的大梁稳稳就位。位于迎丰村万家自然村的万家国学馆上梁了。
“让每个自然村都建成文化场馆,让村容村貌越变越美,这些是丰华答应大家的,一件件都做到了。”
村民叶海英的家紧挨着国学馆。在她家边上,清澈的昌南溪穿村而过。叶海英感慨,特别想念王丰华。
迎丰村不大,298户农户、900多人口。
2013年,迎丰村还是个村集体负债100多万元、环境脏乱、基础设施落后的薄弱村。
正是在那时,村里公认的能人王丰华作了决定,放下年创利税80余万元搪瓷企业的经营,回村参选村委会主任。
那年冬天,他顶风冒雪敲开一户户村民家门,把大家的心愿和对村庄发展的期盼,一条条记在笔记本上:
“3组唐正义,杨村礼堂建设有想法”
“万晓勇门(口)装一道减速带”
“6组方老,我答应明年带他回老家一趟”……
2013年12月,村委会主任选举,798名村民参加投票,有727张选票投给了王丰华。这以后,一个又一个梦想成为现实。

图为王丰华与村民们交流
让村民把梦做得更大一点
2015年春节后,他和村干部一起,把代表希望和梦想的粉色纸条发到各家各户,又收集来120条村民梦想。按照村庄建设、农林道路、文化建设、帮扶照料、创新创业等7个主题分门别类,粉色纸条贴满一米多高、两米多宽的一面“心愿墙”,公示在村口。
“希望村里能建一个老年食堂。”
2018年6月,在村两委努力下,迎丰村樟颐养老驿站落成,70岁以上村民花1元至3元,就能在老年食堂吃上一荤一素的午餐。
“希望小汽车能开到家门口。”
在王丰华的笔记里,这一条村民梦想出现的频率很高。王丰华和村干部商议,通过拆违、拆危、拆旧,拆出空间,拓宽村道,以此为支点,撬动村容村貌根本转变。
村里违建乱搭多、村民抱着观望甚至抵触态度,怎么办?
王丰华带头先从自己的姐姐家、堂兄家的违章建筑拆起。用了半年多,万家自然村10多幢破旧房和占道违建房悉数拆除,狭窄的小巷弄变成行车道,原先杂乱的村庄格局也宽阔通透起来。
王丰华担任村委会主任这5年多,迎丰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杭州市文明村。翻开迎丰村的账本,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超过2.9万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多。
心愿墙就是立下的军令状
2018年7月,王丰华带着10多名党员干部为露天浴场清理水草,等他从溪水里爬上岸,发现腰痛难忍。医院诊断结果出来,才知已是胃癌晚期。
生命最后阶段,王丰华仍牵挂着村里危房拆除、村道延伸工作。去年12月,万家国学馆的设计图要测量放样,刚做完第五次化疗的王丰华,在山路上坐车颠簸两个多小时赶回村里,踏着积雪覆盖的村道来到工地。看到他拄着拐杖在工地上询问各种建设细节,边上的人不由红了眼眶。
今年2月9日,王丰华断断续续陷入半昏迷状态,他工作笔记上的记录戛然而止。4月30日,他在微信工作群发出这样一段话: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知道最后的都是硬骨头,一定要保持耐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
6月16日,王丰华溘然辞世。
在迎丰村村委会门口的“心愿墙”上,“让梦想瓜熟蒂落,与村民同频共振”一行大字依旧清晰。村委会委员方永娥动情地说,王丰华讲过,这面墙就是他对大家立下的“军令状”,如今,这面墙也是圆梦村民、圆梦迎丰最好的见证。
(钱清 临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