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谢高华:“只要对老百姓有益,就要大胆去干!”

发布时间:2019-10-24 09:28:07 浏览: 3046

  2018年12月18日北京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

  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原义乌县委书记

  时年87岁高龄的谢高华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党中央和国务院评价他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

  谢高华,男,1931年11月生,衢江区横路乡贺邵溪人,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衢县县委副书记、衢县县委书记、义乌县委书记、衢州市常务副市长、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是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工作多年来,谢高华敢闯敢干、担当作为,始终以群众需求为第一导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金华,他促成了义乌的商业传奇;在衢州,他兴修乌引工程,造福百姓。哪怕面临丢官的风险,他也始终为百姓利益着想。

  足迹:柑桔事件

  关键词: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奋斗者说:“改革就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此时刚任职衢县县委书记不久的谢高华,第一次听说“改革开放”这个词。谢高华说:“怎么改革开放呢?那时候我们也搞不清楚,就想把衢州的经济搞上去,人民生活能够提高。”

  当时,国家对柑桔实行统购统销,衢县一年只产8万担柑桔,却要统购上交6万担。统购上交的任务重,柑桔丰收时,还有桔农要上街要饭。

  负担这么重?老百姓怎么过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凭着对党的政策的理解,谢高华深思后大胆提议,“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农民多余的自留桔,哪里价格高就卖到哪里去……”消息传开,外地人纷纷到衢县收购柑桔,几乎高于统购价格一倍。

  老百姓收入提高了,当年国家定购的6万担柑桔任务却没完成,谢高华因此被《人民日报》作为“破坏国家计划搞市场自由化”的反面典型点名批评。

 当年衢州上交6万担柑桔的任务没完成,谢高华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谢高华说:“重要的是让农民吃饱饭,我就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想着对老百姓有益就好,我们干部自己的得失又有什么关系?”之后,新华社浙江分社记者也来到衢县调查,意外发现允许买卖柑桔后,农民种植柑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篇报道再次刊发在《人民日报》,衢县的做法成了正面典型,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足迹:小商品市场

  关键词:围追堵截还是放开绿灯

  奋斗者说:“出了问题我负责,我宁可不要乌纱帽!”

 谢高华(右二)担任义乌县委书记时的资料照片(1982年摄)

  1982年,52岁的谢高华调任义乌县委书记。当时的义乌城里已经自发形成小规模的路边摊市场,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左”的思想影响,“鸡毛换糖”、搞自由市场经营一直被视为“盲目外流,弃农经商,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小商小贩常常被斥为“刁民奸商”,并被加以批判。

  “敲糖换鸡毛解决了几万人就业,我看这就是优势,要想办法发挥,不能把搞活的经济又搞得死死的。”谢高华经过调研考察,觉得搞活市场符合中央的精神原则。然而,当地仍有不少干部怕担责任,顾虑重重。谢高华在一次县机关大会上表态:“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我宁可不要乌纱帽!”

  随后,义乌县委、县政府发出通告,明确允许农民经商、允许长途贩运、允许放开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等“四个允许”,为城乡经济松绑。正是在谢高华的力挺力推之下,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摊位迅速从1982年底的700余个增加到1984年的1800余个,穷义乌从此跑上快车道,逐步从“鸡毛换糖”走向“世界超市”。

  足迹:乌溪江引水工程

  关键词:功成身退还是激流勇进

  奋斗者说:“退休也要退在工地上!”

  衢州历年多旱,1985年,谢高华回衢州任职,他力推乌溪江引水工程上马,并担任工程总指挥。乌溪江引水工程难度巨大,要通过83公里渠道,拦截乌溪江,架过灵山江,跨越10条溪,打穿18座山,建设30处大型建筑物,横跨衢州、金华两市五县。

  1989年8月,渠首枢纽工程举行开工典礼。57岁的谢高华对着话筒激动地说:“我要同大家一起为工程建设作最后冲刺,退休也要退在工地上!”

  谢高华(前排左二)在乌引工程建设工地上现场办公

  谢高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谢高华身先士卒,和建设者们一起吃在田头、住在工棚。他白天和干部群众一起坐在泥地里,边吃饭边谈工作,晚上经常开会开到12时,办公室里备着解放鞋、斗笠、雨伞、套鞋,他随时都会下工地。

  1994年8月4日,乌溪江引水工程胜利竣工。当年,乌溪江的水就灌溉了约17万亩农田,使大旱之年的衢南仍获得丰收,乌溪江引水工程也被衢州人誉为“江南红旗渠”。

  即使谢高华同志退休多年,但广大干部群众每当提起他,都充满了尊重和钦佩。“谢天谢地谢高华!”面对老百姓由衷的褒奖,这位从政43年、有着67年党龄的老党员却这样评价自己所做的一切:“我是农民的儿子,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这位勇敢的改革者离开了,但是他的执着和担当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衢州市纪委监委)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