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过程中,他总喜欢画流程图……
他话不多,但喜欢动笔,分析案子也好、审核调查报告也罢,他都会习惯性地动手动笔,在表象平静下探出真伪,在复杂案情中理出头绪。
面对疑点,他习惯推演和画流程图
这天,他联系的派驻纪检监察组上报了一起反映村干部违规领取补贴信访问题的调查报告。看着这份报告,他若有所思,随即马上拿出纸对调查报告内容进行了推演。
推演了一圈之后,他把目光锁定在了补贴领取人员签名表上。表上显示共有35人领取了补贴,与全村党员人数一致。
虽然从报告分析来看,领取相关补贴的是普通党员,村干部不在其中。可如果村干部没有参与其中,领取人数应该是27人,多出的8人又是谁?
他接着画起了“流程图”:假设自己如果是村干部,会在哪个环节“动手脚”。
“面对案卷,我习惯手写摘录一些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有所发现。”他说。
就在这一推一画中,谜团终于解开!
在证据面前,8名村干部承认了冒用亲属名义领取补贴的事实。之后,他们分别受到党内警告、诫勉等处理,所领取的补贴全部如数退还。

这位爱推演、爱画流程图的人,就是长兴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王晟。一个理着清爽平头,一身干练,交流时平静内敛的人。
在同事的眼中,他对工作有种过于“严苛”的执着。面对每一条问题线索,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推敲,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面对工作,他似乎过于“严苛”
“我始终保持着对问题线索初核、审查调查等工作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的习惯。”王晟说,在同事们看来,这有点过于“严苛”,但他始终认为,纪检监察干部手中握着的是惩恶扬善的利剑,再仔细、再认真都不为过。

正是由于王晟的“不厌其烦”,他所参与查办的案件,件件质量过硬。
2016年,在湖州市纪委对长兴县纪委自办案件质量评比中,他所带领的科室是唯一多件案件被评为优秀的科室。
自2009年以来,他持续高速运转在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的第一线,查办280余个案件,挽回经济损失1270余万元。

平均每13天,他就要组织或参与查办一起违纪违法案件,多次被中纪委、省纪委、市纪委抽调参与案件查办,2017年获评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同事们都说,他是一台不知疲倦的“马达”。
面对高强度工作,他选择和同事坚守一线
纪检监察干部战斗在反腐败斗争第一线,高强度连续作战是常有的事。
在监察体制改革后的一年内,王晟主办了5起留置案件,和同事们在留置点内连轴转了200多天。
王晟说:“那时节奏紧、压力大,不光我一人像马达那样连轴转,同事们也一样在岗位上持续作战,有一名干部甚至突发耳聋,但仍不愿从一线退下。”最终大家都坚持了下来,5起留置案件全部顺利完成。

而2019年的元旦和春节也是不平静的。当时,县委巡察组进驻某县属国有企业开展政治巡察,巡察期间发现了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纪线索。
作为核查组负责人,王晟带领着同事们及时介入,最忙的时候,同时有7名对象接受谈话。晚上谈完话之后,王晟还要马不停蹄地分析总结当天的谈话内容,制定第二天的工作方案,往往躺在床上已是凌晨两三点……
最终,案件顺利完成,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人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凸显了监察监督与巡察监督相结合的强力震慑效果。

“当时的情况的确是时间紧、任务重,一开始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但是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我意识到,作为核查组的负责人绝不能停、不能慢下来,正是大家的这股韧劲帮我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我们一起‘越跑越有劲’。”回忆起当时的辛苦场景,王晟却发自内心地笑了。
初心独白
我始终记得第一天踏入长兴县纪委时的心情,有着对新领域的憧憬,也有一丝忐忑。当时,我就暗暗下了决心,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坚持原则、铁面执纪。一晃,时间过去已十年,这十年中,有苦、有乐、有困难、有挑战、也有机遇,始终不变的,是当初立下的决心。审查调查是一件严肃的工作,每一起调查,我都要做到对事实负责,对当事人负责,对组织负责。
——王晟
(钱清 湖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