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先锋人物

河南洛阳市纪委监委驻高沟村第一书记曾红林 ——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天

发布时间:2019-12-30 10:01:35 浏览: 5148

图为曾红林(右)在了解扶贫产业项目运行情况。时永坡 摄

“吃的是饺子,增进的是感情,营造的是氛围,形成的是孝老导向。”12月21日上午,河南省伊川县鸦岭镇高沟村“迎冬至孝老爱亲饺子宴”正式开席,本次活动的组织者、洛阳市纪委监委驻村第一书记曾红林的开场白引来了老人们的热烈掌声。

2017年11月,时任洛阳市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的曾红林被组织选派到高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时间里,在他的带领下,高沟村集体经济由过去的“零收入”跃升至现在的年收入40余万元,成功脱贫摘帽。10月17日,曾红林获评2019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

三顾茅庐请贤能

高沟村地处丘陵,土地干旱瘠薄,全村共有213户968人,近半数都顶着“贫困帽”,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初到高沟村,曾红林便对村干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叫俞中立,办事很公道,干什么工作都冲在前面,在村子里声望颇高。”

令曾红林措手不及的是,2017年12月的一天,俞中立突然表示自己将不再参加换届选举:“曾书记,干完这一届我就打算退下来了,你心里有个数。”

彼时,高沟村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对于初来乍到的曾红林而言,临时“换将”很可能会影响到上级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成效。

“必须要为村民留住这位好干部!”当晚,曾红林来到俞中立家中,与他促膝长谈。

“作为党支部书记,要把每一项政策都落实好、每一件工作都做到位。我六十多岁了,精力不比当年,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了。”俞中立告诉曾红林,自己退出的念头由来已久,不会轻易改变。

挫折面前,曾红林没有气馁。几天后,在鸦岭镇党委书记梁智宇的陪同下,他再次找到俞中立,试图说服他继续参选:“老俞,你上任以来,凭借着过硬的能力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拥护,你得留下来,帮助高沟村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是啊,如果你不干了,村里还有谁能顶上这个位置?”梁智宇在一旁帮衬道。

然而,二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依然没能让俞中立回心转意。

“事关脱贫攻坚成败,再难也不能打退堂鼓!”曾红林四处奔走,从村民口中打听到俞中立有位关系很好的亲戚。他托人辗转找到这位亲戚,说明情况后,对方满口答应帮忙:“您放心,我一定尽力。”

终于,俞中立被曾红林的诚意打动了。曾红林再度登门时,俞中立紧紧握住这位新任第一书记的手,感动地说道:“曾书记,我想通了,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作为党员,我有义务让这些政策在村子里落地生根。你是个有毅力、有韧劲的干部,我相信你一定能带着高沟村实现脱贫致富。我参选,跟着你干!”

2018年年初,高沟村举行了村“两委”换届选举,俞中立高票当选党支部书记。连任后的俞中立没有让曾红林失望,他利用自己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村内情况的优势,协助曾红林选准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内各项工作迅速步入正轨。

“班子强了,人心齐了,脱贫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在曾红林的推动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先后7次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找标杆、鼓干劲,干部们开阔了眼界,明确了“产业兴村、务工富农”的脱贫思路,积极性空前高涨,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提升。

以情动人解难题

2017年,在洛阳市纪委的大力支持下,高沟村引进了一个种羊养殖扶贫产业园项目。

“这个项目投资9000万元,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脱贫,是个名副其实的‘摇钱树’。”曾红林很是兴奋。

不承想,规划的养殖场区域内有一片墓地,好几户人家的祖坟都位于此处,村民无论如何都不肯迁出,养殖场建设一度停滞不前。

“开发项目固然重要,但迁坟对村民来说是件大事,必须做好乡亲们的思想工作。”曾红林发动村干部,轮番劝说村民:“把养殖场建起来,就能带动村里致富,这是好事。大家有什么困难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一周的时间里,曾红林磨破了嘴皮、说尽了好话,但村民却依然不同意迁坟:“你们说得有道理,但我们实在过不了心里那一关。”

“不愿迁坟是人之常情,一定要耐心开导,不能鲁莽行事。”曾红林深知,脱贫攻坚的道路不好走,但他下定决心,为了群众,咬着牙也要继续走下去。

所有涉迁群众中,态度最强硬的要数住在村西头的老俞。老俞以脾气冷硬闻名全村,不但对村干部态度不友好,还经常与其他村民吵架争执,平日里很少有人愿意与他接触。

一天,老俞在修缮房屋时不慎摔伤,恰好路过的曾红林目睹此景,连忙跑到救护车前,帮着医护人员将老俞移上担架,还喊来两名邻居一起帮忙将担架抬进了车里。

第二天,曾红林来到医院探望老俞。老俞又是感动,又是内疚:“曾书记,你是个好人,我人缘不好,出了事身边都没个人搭手,你却不计前嫌,尽心尽力地帮我。迁坟的事……”

曾红林打断了他的话:“老俞,我今天就是想来看看你,你的情况好转了,我就放心了。你只管安心把伤养好,别的事咱们以后再说。”

几天后,村里种植的玉米迎来了成熟的时节。老俞家的人手原本就不足,自己又受了伤,收割、晾晒成了大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曾红林每天都抽空到老俞家里帮他干农活,一来二去,他的真情终于感动了老俞:“曾书记,我不知道如果同意迁坟的话别人会怎么看我,但我知道,你做这些事不是出于私心,而是为了我们好。就凭这一点,我愿意迁!”

老俞松口后,其他村民也陆续同意了迁坟事宜,养殖场的建设工作得以继续推进。2018年,种羊养殖扶贫产业园在高沟村正式建成投用,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高沟村及周边村326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参与该项目的高沟村贫困户每户每年收益达到1万元。

“他之所以能为高沟村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靠的是一腔热血、一片真心。”提及曾红林,村干部俞俊国连声称赞。

“曾书记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奔头!”如今,高沟村的村部整修了、广场建成了、产业发展了,村民的精气神越来越好,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严明规矩正风气

过去,高沟村是个集体经济“空白村”。就任第一书记后,曾红林把发展村集体经济视作一项重要任务:“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在他的努力下,继种羊养殖扶贫产业园项目后,高沟村又先后引进了光伏扶贫项目和牧业养殖小区项目,带富了群众的同时,也一举扭转了村集体“财政赤字”的局面。

村里有了钱,如何把钱管好、用好,成了摆在曾红林面前的一道难题:“过去大家过惯了穷日子,一本‘糊涂账’谁也不沾手;如今我们的口袋鼓了,必须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决不能胡支乱花。”

为管好账目,曾红林通过“四议两公开”立下了铁规矩:将每年集体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群众普惠性福利,另三分之一用于巩固提升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余下三分之一留作集体经济发展备用金。此外,村里还会定期张榜公布账目,让群众对资金使用情况了如指掌。

“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只要事事出于公心,群众就会理解你、支持你;只要处处坚持制度,就能干成事、干好事。”曾红林说。

“酱肘子,清炖鸡,桌桌都有糖醋鱼……”“百叟宴”上的美味佳肴,让村民俞红军至今记忆犹新。今年重阳节,高沟村将村里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都请到了村部,摆上宴席,为老人送上节日祝福。

这场“百叟宴”,是曾红林的主意:“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村里有钱了,把老人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既能增进感情、和睦邻里,又能传递孝敬老人的理念,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风民风。”

“以前我们村的风气不是很好,小偷小摸的事情时有发生,邻居之间动不动就红脸。”村民俞新干说,“近几年,曾书记通过宣传破除迷信、丰富村民文化、评选道德模范等方式推动树立文明新风,村子里的歪风陋习少了,大家逐渐形成了敬老孝亲、团结他人、勤俭节约的好作风。”

“别看曾书记年纪不大,能耐可着实不小。”面对群众的赞扬,曾红林笑笑说:“干部当代表,组织做后盾,好日子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

在曾红林看来,选择了驻村,就意味着选择了吃苦,但也意味着选择了收获:“现在工作有多拼,未来的成果就有多甜。扑下身子沉下心,农村发展大有可为!”(本报记者 张红艳 通讯员 陈聚涛 裴亚楠)

更多推荐
更多
【清廉网】​(马宏)​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禹志永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社区矫正战线...
作者:马宏2022-04-07 07:26
【清廉网】(李燕 李泽波)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这一年,...
作者:李燕 李泽波2021-12-30 16:46
【清廉网】​(敖立秋)​他为百姓讲解典型案例,他为法律问题咨询人“指点迷津”,他为申请援助者吃上“定心丸”……...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9:08
【清廉网】​(迈力思)​每一位“清风标兵”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每一位“清风标兵”具备的精神都是一种引领。在科右前旗纪委监委有这样一名干部,年龄...
作者:迈力思2021-10-09 09:00
【清廉网】​(敖立秋)​大家眼中的她是品德优秀的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她是工作勤奋的人,勤于思考,知难而进...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他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敖立秋2021-10-09 08:45
【清廉网】​(谢进)“我去出差,明天中午回来。”像此前每一次平常的出差,和妻子交代完这一句,刘诚出了门,为一个案件奔赴外地调查取证。 ...
作者:谢进2021-02-01 09:52
【清廉网】​ 曲涛,男,49岁(1970年1月生),汉族,山东烟台人,1999年6月入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中央广播电视...
来源:西城区纪委监委2021-01-12 10:08
【清廉网】(陈琳)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
作者:陈琳2020-12-23 09:18
【清廉网】(杨建红)他没有成为一名好父亲,儿子高考学习任务紧张、心里压力大,最需要父亲给予支持关怀的时候,他却忙于工作无暇陪伴;他没有成为一...
作者:杨建红2020-12-14 08:22
【清廉网】(赵春莉 吴 羡)初冬的早上,他拄着拐杖在村里忙来忙去:指导群众填表、安排技术培训、走访贫困户……虽然腿伤还未痊愈,但身为驻村第一...
作者:赵春莉 吴 羡2020-12-10 08:50
【清廉网】​(敖立秋)​三十载,为民守护, 尽芳华,坚守一方。 她独具慧眼,析毫剖厘、去伪存真,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公众饮食用...
作者:敖立秋2020-12-04 04:41
【清廉网】​丁俊平,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党的基层建设办和社...
来源:赛罕区纪委监委2020-11-17 09:01
【清廉网】​(徐佳乐)“一家三口+1,从此‘军大衣’和‘小棉袄’都有了。”这是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纪委干部赵富青10月28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喜讯...
作者:徐佳乐2020-11-10 08:52
【清廉网】​(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年7月9日,刚刚毕业的...
作者:胡遵远2020-09-07 07:24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